十字军东征:与罪恶同行
这是一场以神圣之名发起的战争,也是一场有计划的犯罪。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1095年11月,天主教会在法国克莱芒举行宗教会议。教宗乌尔班二世发表演讲,号召基督教徒征讨东方的异教徒,夺回圣地耶路撒冷。贵族与平民热情响应,并且确立以十字记号为军队徽帜,十字军的名称由此而来,随即引发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从1096年开始,到1291年结束,共发生了8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主要是由罗马教廷和西欧封建主阶级向地中海东岸国家发起。这场前后持续了将近200年的战争,最后以十字军“收复失地”失败而告终。罗马教廷建立世界教会的企图落空,并且威信扫地。

十字军东征给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包括信仰东正教拜占庭帝国在内)带来深重灾难。战争过程中,十字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据《耶路撒冷史》记载,十字军占领该城后,不分男女老幼实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入侵者为了掠取黄金,剖开死人的肚皮来搜寻。后来,因死人太多,干脆把死人堆架起来烧成灰烬,再在尸灰里扒寻黄金。

油画《十字军渴望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寺院、宫殿和民间的金银财物被抢劫一空,许多古代艺术珍品被毁。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也使西欧各国人民损失惨重,几十万十字军死亡,仇恨使得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世界变得更加对立。

不过,十字军东征也有积极的一面。

其一,十字军的东征打破了拜占廷和阿拉伯商人在东方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西欧商人从此取得了地中海的商业霸权。之后由东方运往西欧的商品大增,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东方的许多产品如棉花、稻米、芝麻、纺织品以及纺织、冶金、制糖等技术传到了西方从而改进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其二,战争和商业贸易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的军事技术与学术得到发展。如阿拉伯数字、代数、航海罗盘、火药和棉纸,都是在这时传入到西欧的。西欧人从穆斯林犹太人的医学中学到了不少新医术特别是外科手术推动了西欧医学的发展。

除此之外,西欧人还在东方发现了在欧洲已经消失了的古希腊文化的残存——阿拉伯语的希腊典籍,欧洲人将他们带回后,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养料。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在12世纪出现了第一批大学,如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使中世纪欧洲被教会垄断的文化教育得到突破,教会的教条日益受到挑战。

总之,十字军东征使欧洲的贵族阶级的力量得到削弱,市民阶级和王权的力量得到加强,农奴开始解放。西欧社会从基督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转向文化包容,古老的东方文明给西欧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十字军东征呢?

其一:基督徒与穆斯林本就存在矛盾。

基督教在公元4世纪时已成为罗马帝国最大的宗教,在狄奥多西一世统治时期成为罗马国教,后来尽管罗马分裂,基督教在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等地依然占据优势。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在阿拉伯半岛兴起的宗教,伊斯兰教穆斯林以武力胁迫非穆斯林入教并发动以宗教为旗号的战争,因此迅速扩张。

穆斯林在636年击败拜占庭军队,并于638年占领了圣地耶路撒冷。此后近100年间,伊斯兰征服者的势力扩展到伊比利亚半岛,大量基督徒生活在穆斯林的统治下。教会、基督徒和大地主们失去了他们的土地,伊斯兰统治者对民众收取更高的土地税人头税,双方的仇怨日益加深。从另一方面来讲,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两大世界性宗教都声称自己掌握了世界的全部真理。一边信仰全知全能的上帝,一边信仰至臻至善的安拉,神和教义的唯一性和绝对性必然导致宗教上的排他性。因此,基督徒和穆斯林的矛盾又多了一层。

其二:罗马教廷故意夸大塞尔柱人的罪恶、东方的富庶,鼓动基督徒讨伐穆斯林。

塞尔柱人原是入主西亚的突厥人的一支,他们是后来改信的伊斯兰教。塞尔柱人于1037年建立塞尔柱王朝并且在1055年占领了巴格达,后来又战胜拜占庭,占领了耶路撒冷。11世纪末,塞尔柱达到极盛,随后发生内讧,陷入内部互相攻伐的混乱状态。因为耶路撒冷是耶稣生活、布道、殉难和复活的圣地,所以基督徒到耶路撒冷朝圣是常有的事,如今赶上了塞尔柱王朝内乱,使前往圣地朝圣的基督徒受到骚扰,也增添了旅途的困难和危险。于是一些从耶路撒冷回到西欧的基督徒们打扮成受迫害逃回的“受难者”,大肆夸张朝圣者受到塞尔柱人迫害的程度,编造了“异教徒”是如何亵渎圣物的等等。

11世纪的塞尔柱王朝

教会则趁机煽风点火,鼓动基督徒们讨伐“异教徒”(主要是伊斯兰教徒),号召人们“收复失地”“夺回主的陵墓”。教皇乌尔班二世还在克莱芒宗教大会上发表演说,特意强调东方的富庶来蛊惑人心,他说东方国家的土地上“遍地是蜜和乳”,“耶路撒冷是地球的中心,比任何地方都肥沃得多,它简直是第二天堂”,以此来激起各阶层的狂热。许多贵族和平民积极响应,促成了十字军的东征。

其三:天主教会想通过十字军东征维护教会利益和巩固封建统治。

十字军东征前夕由于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尖锐,西欧正值乱世:饥荒、瘟疫、农民骚动、 “光蛋”骑士们大肆抢劫、封建主之间经常爆发私战。

当时西欧的农民、农奴遭受严重的剥削和压迫。他们除了要交地租,还要交人头税、森林牧场税、领主养兵税、市场税、教会十一税等各种杂税。

另外,由于封建主之间经常为占据新的土地而爆发私战,使农民首当其冲,导致生产力不足,进而使土地荒芜粮食歉收,饥荒不断,严重的地区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况。农民的出路要么是逃亡,要么是起义。当时教会宣称参加十字军的人死后不受炼狱之苦,而且能升到天堂;出征还可以免付欠债的利息,一年之后还可以免纳赋税,相比之下,东征对于农民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当时西欧盛行长子继承制,所以出现了一大批出身高贵但是因为是次子,无法继承财产而一无所有,所以整日无所事事的“光蛋”骑士阶层。他们四处游荡进行拦路打劫,登堂入室和杀人越货是家常便饭,他们甚至有胆量朝富裕的教会修道院下手,为了恢复高贵的生活,获得土地和财富,他们不惜靠刀剑来争取。

西欧的封建主集团内部也矛盾重重。为了土地,他们互相之间经常发生私战,为了取胜他们必须豢养更多的陪臣———为他们打仗的骑士,而对骑士的酬劳就是封赏土地。然而当时西欧各国的土地已经被封赏得差不多了,好战的领主们陷入了僵局,只有获得更多新的土地才能豢养更多的骑士,那样才能满足自己占据更多土地的要求。内部无法满足要求,那么外部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东征正好能给他们提供一个这样的发泄口。

当时欧洲的封建等级制度

此时的天主教会已经是西欧的“国际中心”,在经历了漫长的与世俗政权争斗与妥协之后,教会与世俗政权已经是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的关系。支持教会使世俗政权统治合法化,教会则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国家的有力支持。

当时的天主教会已经通过各国国王的赏赐和信徒的捐赠,以及自身的巧取豪夺,成为拥有三分之一地产的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此时教会与王权旗鼓相当,谁也没占压倒性优势。教会想提高自己的威望,削弱王权,还得兼顾封建统治的稳固,就得想出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教会找到的办法就是把各阶层团结在教会周围,然后为他们的发展困境寻找一个合适的出路,教皇乌尔班二世找到了这个出路,那就是挑起对伊斯兰世界的战争。

其四:西欧国家想通过发动战争来打通贸易。

当时的西欧国家已经出现许多城市,城市的兴起带来了商品贸易的需求,特别是上层阶级,十分需要东方的商品。原本商人从事的贸易活动就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随着拜占庭帝国的衰弱,伊斯兰国家占据了西亚、北非的贸易枢纽,东方的商品想要流入西方市场,需要经过重重关卡,伊斯兰国家对过境税层层加码,导致西欧的商人无利可图,于是顺畅的东西方贸易因此受阻。西欧国家想要恢复与东方的正常贸易关系,就得采取一定的措施,在本就存在矛盾的两者之间,选择通过战争来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了可能。

那么,十字军东征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十字军东征的时间地图

十字军东征前后历时近200年,大致可以归结为八次: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年):平民十字军首战告败,正规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建立拉丁王国。

1096年3月,在一些狂热分子的鼓动下,下层贫民首先行动。在“隐士”彼得和沃尔特·桑萨瓦尔的率领下,大约有1万平民自行组成了平民十字军。他们与其说是去作战,不如说是举家移民。他们拖家带口,赶着牛羊就上路了。这支看似可怜的队伍,却漫无纪律,沿途烧杀掳掠,许多犹太人、匈牙利人因为看似 “异教徒”而死在了他们手上。疾病和打斗夺走了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生命,剩下的平民十字军到达君士坦丁堡后,被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安排去迎战突厥人,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同年秋天,由贵族和骑士组成的正规十字军开始出征。他们于1099年9月夺下了耶路撒冷,并屠城。之后他们在耶路撒冷建立了拉丁王国,十字架取代了新月。

十字军与塞尔柱人作战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年):法王路易七世和德王康拉德三世各自率领十字军东征,皆无功而返。

1144年,塞尔柱人占领了埃德萨,圣地耶路撒冷有被穆斯林夺回的危险,耶路撒冷国王向法王路易七世和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求援。于是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十字军在1147年分头出征。德国十字军出动较早,结果在小亚细亚土耳其人击败。法国十字军历尽艰难到达耶路撒冷后,企图攻占大马士革,结果于1149年战败撤退。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年-1192年):三国出兵,只有英王理查一世奋战到了最后,并与萨拉丁打成平手。

1187年,埃及正值阿尤布王朝,苏丹萨拉丁以圣战为号召,动员穆斯林军队反攻十字军国家,并占领耶路撒冷,俘虏了耶路撒冷国王。于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英王理查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在1189年发动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腓特烈一世率军以少胜多取得小胜后在途中坠水而死,之后其部队退出了战争。法王腓力二世与英王理查一世不和,腓力二世以国内发生纠纷为由,中途返回了法国,只留下英王理查一世孤军奋战。在萨拉丁顽强的抵抗下,双方互有胜负,但理查一世顾虑国内政局和后勤兵力问题决定退兵。

萨拉丁与理查一世(狮心王)的对决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1192年,埃及苏丹萨拉丁与十字军达成停战协议,以后准许非武装的天主教朝圣者自由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基督徒可以保留先前收复的领地,十字军国家与伊斯兰国家互开商路。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十字军转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庭被分割,威尼斯从中渔利。

1202年,教宗英诺森三世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的目的是占领穆斯林控制的埃及,好作为日后的行动基地。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的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方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接受了威尼斯总督丹多洛的建议,转而去攻打匈牙利的扎拉城。

1204年,丹多洛乘拜占庭国内的纠纷,诱使十字军转而去攻打君士坦丁堡,结果君士坦丁堡陷落,遭抢劫和破坏后被血腥屠城三天。大战过后,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公国。

油画《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 德拉克洛瓦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1221年):十字军攻打埃及,被尼罗河水截断,北围后惨败。

1215年11月,教皇英诺森三世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企图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夺取耶路撒冷。1217年,十字军出征。途中,拉丁帝国皇帝约翰、塞浦路斯国王雨果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率兵加入进来。十字军沿途掳掠,于1218年6月包围了达米埃塔。几个月后穆斯林苏丹阿迪尔去世,十字军攻克达米埃塔。

之后十字军想进攻开罗,交战中,穆斯林军队借尼罗河水的泛滥截断了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十字军损失惨重,一部分被俘一部分逃回了达米埃塔。1221年9月,穆斯林夺回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宣告失败。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巧用军事威胁加外交手段赢回耶路撒冷。

这次东征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仍然以埃及阿尤布王朝为进攻对象。但此时的阿尤布王朝正爆发内乱,埃及苏丹卡米勒和大马士革苏丹穆阿扎姆之间正进行着兄弟间的残杀。埃及苏丹卡米勒无心与十字军对战,还想借助十字军的力量来打击自己的穆斯林兄弟,于是他和腓特烈二世达成一项协议,腓特烈二世派兵支持卡米勒对叙利亚苏丹的战争,作为回报,他把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拱手相送,双方缔结十年合约。就这样,耶路撒冷在1229年短暂回到了基督教徒手中,直到1244年才被流亡的花剌子模穆斯林占领。

十字军东征路线图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年):法王路易九世领兵进攻埃及,结果战败被俘。

这次东征的目标还是埃及,在教皇英诺森四世的支持下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埃及的达米埃塔,但却因为瘟疫而饱受摧残。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结果被马木留克(中世纪中东的一个突厥军事集团)将领拜巴尔率领的奴隶骑兵打败。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埃及的阿尤布王朝被马木留克军官推翻,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了路易九世,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才和他的士兵才被放行。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1291年):法王路易九世欲报被俘之仇,不幸中途染病去世,英格兰爱德华王子接力,然而军心开始涣散,圣战再也唤不起人们的热情。

1270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想要报被俘之仇,决定再次发动十字军东征。路易九世被安茹的查理说服,进军突尼斯,结果在突尼斯登陆不久,士兵们就染上瘟疫,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

1271年,英格兰王储爱德华王子率军救援路易九世,英军在巴勒斯坦阿卡登陆。起初进展顺利,但十字军已严重失去圣战的热情,所以不断发生内讧,爱德华无法调和,只好于1272年5月与穆斯林缔结和约,然后撤军。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土逐渐落入穆斯林手中。1291年,最后一个据点阿卡被埃及马木留克铁骑攻陷,耶路撒冷王国灭亡。

十字军东征本来是以一个神圣的借口开始的——“夺回主的陵墓”,然而它与历史上的许多侵略战争一样,目的都是掠夺资源与财富,这种罪恶的动机使它倒向了一个结果,遭受战争折磨的人们开始厌战,谎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