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战争:中国封建专制王朝的最后迭代
中国古代史上最后的改朝换代。

明清战争是指明朝和清朝(1636年前为后金)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最后的结果是明朝及明朝的残余势力最终在1683年被攻灭,清军取得了入主中原、统一中国的胜利,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专制王朝——清朝。

明清战争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

明清战争是明朝和后金长达近百年战争冲突的总和,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明朝后期,辽东总兵李成梁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控制局势。女真族是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渔猎民族,明朝万历后期,建州女真作为女真族的一部,在李成梁和背后的明朝反反复复的民族政策中遭受惨重损失,但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在李成梁的扶植下逐步壮大起来,吞并了女真各部。

1615年,李成梁去世,1616年(万历44年),努尔哈赤在建立八旗制度后于赫图阿拉(后称兴京)称汗立国,即后金汗国。两年后他以“七大恨”为由起兵反明,明清战争正式打响。

努尔哈赤画像

那么,明清战争的经过是怎么样的呢?

明清战争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辽东周旋,清兵入关,南明灭亡。

战争的第一阶段:明清在辽东的周旋

万历末年辽东遭遇凶年,“流离道路,饿莩相望”,这是努尔哈赤起兵的原因之一。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正月,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

努尔哈赤进攻抚顺,守将李永芳不战而降。又克清河,杀守将邹储贤。最关键的战事是天命四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爆发的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大败四路明军。

1626年,努尔哈赤发动宁远之役,遭明朝大将袁崇焕击败,不久忧愤而死,其子皇太极继位。1627年,明熹宗去世,其弟朱由检继位,国号崇祯,是为明思宗。

1629年,皇太极改采绕道长城以入侵北京城,史称己巳之变,袁崇焕紧急回师,与皇太极对峙于北京广渠门。但是,皇太极散布了袁崇焕叛国谣言,明思宗大怒,经三司会审,凌迟处死了袁崇焕。

位于北京广渠门的袁崇焕墓地

其后皇太极多番远征蒙古,终于在六年后彻底击败林丹汗,取得了元朝传国玉玺,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建立清朝。并且五次经长城入侵明朝直隶、山东等地区烧杀劫掠,史称清兵入塞。当时直隶连年灾荒疫疾,民不聊生。

1639年,明思宗集结华北明军主力13万人与清军主力11万人进行总决战松锦之战。明军全军覆没,山海关成为明军最后的孤立要塞。

战争的第二阶段:满清入关

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是为甲申之变。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不愿投降李自成,陷入了一面抵抗闯军,一边抵抗满人的两面受敌态势。最后与多尔衮合作,引清兵进入山海关,于一片石战役击败李自成,李自成率领大顺军退回陕西。清摄政王多尔衮成功迎顺治帝入北京,清朝迁都于此,正式统治中国。

多尔衮先派阿济格、吴三桂与多铎、孔有德分陕北、河南二路攻击李自成,李自成最后于湖北九宫山死亡。

入关战争期间,清军对平民的屠杀行为频发,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之屠、大同之屠、庚寅之劫、屠蜀、广州之屠。

明思宗崇祯皇帝上吊的地方如今成了一个景点

战争的第三阶段:清军南下与南明灭亡

明朝南方的大臣们意图拥护皇族北伐,经过多次讨论后由凤阳总督马士英与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泽清与刘良佐等将领拥护明思宗的堂兄福王朱由崧称帝,即弘光帝,南明成立。然而弘光朝因为党争与宦官之乱而混乱分裂。1645年,清朝派多铎率大军南下南京,江北四镇各自为营,最后陆续瓦解。清军攻破史可法死守的扬州,弘光帝逃至芜湖被活捉后送到北京,1646年被处死。

弘光帝失败后,鲁王朱以海于浙江绍兴监国,而唐王朱聿键在武装海商集团首领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建福州称帝,即隆武帝。然而这两个南明主要势力互不承认彼此地位且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依靠郑芝龙之子郑成功,1662年病死在金门。

隆武帝屡议出师北伐,然而得不到郑芝龙的支持而终无所成。1646年,清军分别占领浙江与福建,鲁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于汀州逃往江西时被俘而死。郑芝龙向清军投降,由于其子郑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键死后,其弟朱聿𨮁在广州受侍郎苏观生及广东藩司顾元镜拥立称帝,即绍武帝,于同年年底被清将李成栋攻灭。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称帝,即永历帝。

1646年,永历帝在获得瞿式耜、张献忠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势力以及福建郑成功势力的支援之下展开反攻,同时各地降清的原明军将领先后反正。1648年,江西金声桓、广东李成栋、广西耿献忠与杨有光率部反正,一时之间南明收服华南各省。然而于同年,清将尚可喜率军再度入侵,先后占领湖南、广东等地。1650年,清军再次占领广州。

1652年,李定国、孙可望发动第二次反攻,在桂林逼死定南王孔有德,又在衡州斩杀敬谨亲王尼堪。1659年,郑成功一度包围南京。然而,各路明军因为距离互相难以照应,内部又发生孙可望等人的叛变,第二次反攻以节节败退告终。1661年,清军三路攻入云南,永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1662年,永历帝最后被缴给吴三桂,被其以弓弦绞死,李定国闻讯后亦病死,南明灭亡,明清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有什么影响呢?

明清易代时所爆发的入关战争,清朝以12万的兵力入关,袭卷整个华北和华南。清人赵烈文曾表示:“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明末清初之际经鼠疫的大爆发和长年旱灾和饥荒,再加上随后的长期战争,包括明末大规模民变和清军入关,至清初整个中国南北皆成废墟。长年的战争直到顺治末、康熙初年才基本平定下来。康熙帝亲政后,革除弊政,并开始采取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为后来的康雍乾盛世打下了基础。但明清战争中汉族和满族之间的敌对情绪,并不会随着康乾盛世而告终。

阅读数 2.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