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战争:波斯第一帝国转折点
波斯在这场战争里气焰受挫,逐渐衰落;而希腊则确保了诸城邦的独立及安全,继续称霸东地中海数百年。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古希腊城邦与波斯第一帝国(即阿契美尼德王朝)之间的一系列冲突被称为“希波战争”。战争由波斯为扩张版图而向希腊发起入侵为始,前后持续了半个世纪。

希波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从此一蹶不振。希腊人的胜利有着重大影响。

希波战争

首先,希腊在希波战争里取胜,使希腊人免于遭到东方专制主义的统治,得以保持自己的特点,为人类文明作出其独特的贡献。同时,西方世界的历史中心由两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区推移,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

此外,希腊人的胜利,特别是雅典海军的胜利,也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因为划船投入战斗的划手都是无财力将自己装备成重甲步兵的公民,所以,城市贫民这时在军事上所起的作用重大,加强了民主政治运动的发展。

最后,雅典在希波战争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导致其最终建立起雅典霸权,而斯巴达由于其固定不变的经济和经常受到希洛人起义的威胁,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雅典带头联合爱琴海各岛及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组成一个同盟;因同盟总部原先设于提洛岛上,故称提洛同盟。到公元前450年,同盟已变成了一个帝国,雅典的权力已从爱奥尼亚"向外扩大到大西洋"。

这一场战争是为何发生的呢?

由于地形的限制,古希腊许多城邦被山脉分隔。因此,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随着各城邦人口的增多,希腊人开始向沿海地区移民和殖民。在希腊本部、爱琴海的海岸和各岛屿上,一共兴起了几百个城市国家。其中雅典、斯巴达这两个城邦发展较为迅速和强大。

与此同时,波斯人在居鲁士的带领下,武力入侵并征服了新巴比伦王国首都巴比伦,不但终结了古巴比伦文明,也使波斯成为当时古代西亚唯一的文明中心。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继续扩张的步伐,终结了埃及帝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

公元前500年前后的波斯帝国版图

波斯国王冈比西斯死后,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进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人征服了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后,暴虐地干涉这些城邦的内部事务,直接威胁到希腊半岛诸城邦的安全与利益。

因此,在公元前500年,爱奥尼亚诸城邦以米利都为首,进行抵抗波斯的运动(即爱奥尼亚起义)。米利都因为自知不能抵抗波斯,因此便向其他城邦请求支援,其中斯巴达拒不出兵,雅典和埃雷特里亚两城邦出兵援救。

两城邦虽然派出大批士兵及军舰援救,但在坚持数年后不敌波斯大军,米利都城被波斯人毁掉,同米利都一道举兵起义的一些希腊城邦也遭残酷洗劫。

因为波斯帝国早有西侵野心,于是借口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曾援助米利都,决定向希腊出兵报复。

那么,这场持续近半世纪的战争的经过是什么样的呢?

波斯第一次入侵中,为了确保波斯帝国日后不受叛乱的威胁,同时加大对内陆希腊人的影响,大流士一世决定先发制人征服希腊。他声称要向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报仇。

第一次入侵始于前492年,在波斯将军马铎尼斯指挥下,波斯军队攻下了色雷斯马其顿,却因征途中的小差错而功败垂成。波斯人又于前490年派去了第二支军队,在达提斯和阿塔佛涅斯的指挥下横渡爱琴海,占领了基克拉泽斯,围困了埃雷特里亚并最终将其毁掉。

他们随后挥师雅典。雅典面对波斯大军压境,曾求助于斯巴达,但斯巴达因宗教节日的因素,必须到9月中旬后才能出兵,雅典无奈之下只有孤军作战。

雅典派米太亚德组编一万重装步兵,前赴波斯军的着陆地点——马拉松平原与之决战,而雅典则由海军负责防守。波斯军队为雅典军队的两倍,米太亚德因而将全军布阵至与波斯军队一样长度的简单平行战斗序列,并将精锐安插在两翼。交战初期,雅典军中路被波斯军步步紧逼,只得向后退却,而波斯军中路则因而突出了。雅典军两侧精锐立即合围中路波斯军,结果波斯陆军被围歼,被完全击败。而由海路偷袭雅典的波斯海军,亦不能打败雅典海军。波斯军只得撤退。

波斯人的第一次入侵就此止步,大流士也在前486年死去。

马拉松战役

雅典军在马拉松战役只有192人阵亡,而波斯军则损失了6400人,但这对于庞大的波斯帝国来说并不是重大的打击,因此波斯帝国在此战后仍时刻寻找机会进攻希腊,结果在十年后,第二次希波战争爆发。

在马拉松大战获胜后,一位名叫费里皮德斯的士兵跑回雅典报捷,但他因为极速跑了大约40公里,所以在报捷后便倒地身亡,而这亦是马拉松长跑的来源。

波斯第二次入侵开始于公元前480年,接任的波斯王薛西斯一世亲率陆军30万及战舰1000艘再度进兵希腊。雅典面对波斯大军再度压境,全城立即进入备战状态,以地米斯托克利为主帅,阿里斯德岱斯为副将迎战。这次波斯号称百万大军压境,使得全希腊各城邦均有着生死存亡已系于一线的感觉,因此结盟起来,共抗波斯,所以斯巴达亦参与了对抗波斯的行动。

波斯军队在温泉关战役击败由斯巴达和雅典领导的希腊联军后,曾一度占领了希腊的大部分土地,然而他们的海军却在接下来的萨拉米斯海战中被希腊联合海军击溃。随后希腊人转守为攻,在普拉提亚战役中再次得胜,从而结束了波斯的侵略。

温泉关战役

前479年8月,波斯第三次入侵开始,波斯王派大将统率5万大军再度进攻希腊,这次特米斯托克利斯再次使用空城计,移师海面。而斯巴达则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于普拉提亚附近举行决定性会战(普拉提亚战役),并击毙了波斯大将,结果波斯军大败,只得再次撤回东方。波斯人的第三次远征以失败告终。

最后,是希腊的反击阶段。前478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乘胜追击,反攻波斯,占领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重镇塞斯托斯,从而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

在围困拜占庭期间希腊联军的帕萨尼阿斯将军的所作所为让许多希腊城邦疏远了斯巴达,他们转而接受雅典的领导,形成了提洛同盟并在随后的战斗里将波斯军队彻底驱逐出欧洲。在前466年的欧里梅敦战役中同盟军终于解放了爱奥尼亚全境。提洛同盟在前460年至454年间插手埃及叛乱时遭受灭顶之灾,被迫停止进军。在前451年他们还派出过一支海军到塞浦路斯却无功而返。此后希波战争的战火逐渐冷却。

公元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岛东岸的萨拉米斯城附近重创波斯军,至此双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权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苏萨谈判并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制,并且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地位。希波战争宣告结束。

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胜利首先归因于战争对他们而言所具有的正义性,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巨大爱国热情,促使各邦内部和各邦之间紧密团结;同时也由于希腊重装步兵和军舰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将领的正确指挥。希腊人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并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阅读数 3.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