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与玫瑰丨舒伯特《野玫瑰》
阅读Tips:读过《小王子》,唱起《野玫瑰》。

作者|柴丹书

“我的音乐作品诞生于我对音乐的理解和对痛苦的思索,那些从痛苦中产生的作品将给人们带来欢乐。”

——舒伯特

野玫瑰.mp3
00:0001:46

大家是不是觉得奇怪,音乐家们不都是一群浪漫优雅,逍遥自在的人吗,哪里来的痛苦?但其实并不都是如此。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他的生平可能会出乎您的意料——

他一生都在跟贫穷、疾病、孤独作斗争,这首传唱至今的《野玫瑰》正是从他痛苦的回忆中得来。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815年,冬夜的维也纳,青石板路显得异常清冷,空旷的街头经过寒风洗礼,变得更加萧瑟。

18岁的舒伯特在学校练完琴,裹着寒气走出校门,路经一家杂货铺时,看到门口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原来是跟自己学过音乐的孩子汉斯,可他为什么这么晚不呆在温暖的家里,而是捧着一本旧书,穿着一件旧衣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呢?

舒伯特赶紧上前询问,汉斯一看是老师,便红了眼眶。他告诉老师说,为了筹集一些学费,要把书和衣服都卖掉,但站了这么久却无人问津。

在这说话间的雾气中,舒伯特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那个为了学音乐,忍痛割爱卖掉衣服和书籍,在小工厂里做童工赚学杂费的自己。

舒伯特心中顿时对汉斯充满了怜惜,但同样贫困的自己怎么才能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呢?毕竟,自己的收入是那样微薄,连生活都难以维持。

舒伯特正愁眉不展时,忽然想起自己身上还有几枚古尔盾,这是他存了许久,打算日后买作曲纸张的钱,但他仍然毫不犹豫地把所有的积蓄都从衣服中翻出来,放在了汉斯手中。

维也纳的冬天

汉斯满含热泪地扑进了老师怀里,他知道这本旧书根本值不了这么多钱,他唯一能对老师说的是“谢谢,非常感谢!”舒伯特将汉斯的旧书接过来一看,原来是德国作家歌德的诗集,他翻开并吟诵起了其中的一篇《野玫瑰》:

少年看见红玫瑰,

原野上的红玫瑰,

多么娇嫩多么美;

急急忙忙跑去看,

心中暗自赞美,

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少年说,我摘你回去,原野上的红玫瑰。

玫瑰说我刺痛你,使你永远不忘记,

我绝不答应你!

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还没念完,舒伯特灵感乍现,一段优美而婉转的旋律闪现在脑海中……他叮嘱好学生后,急忙跑回家,动笔把这段旋律记了下来,这就是这首亘古不衰的音乐——《野玫瑰》

曲目:《野玫瑰》,演唱者:Ardis Olof Vikingsdottir

这首歌德所写的艺术歌曲《野玫瑰》,因其歌词意境优美,因此将其谱曲的作曲家很多,其中以舒伯特及威纳(H. Werner) 所作二曲最为有名,也流传最广。

所谓艺术歌曲,就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流行的一种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成的一种声乐体裁,人声与旋律这两个最具感染力的音乐因素,使其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舒伯特以其高质高量(一生共创作了六百余首艺术歌曲)的创作,而成为了这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

这首《野玫瑰》就是他众多艺术歌曲中的一首精品:以分节歌形式写成,48小节被均等分成三段,第一段描写的是小男孩欣喜的发现了玫瑰;第二段以拟人手法描绘了小男孩与玫瑰的“对话”过程;第三段描写了小男孩虽被刺痛但最终如愿摘下了玫瑰花的情景。

这首《野玫瑰》,延续了舒伯特对诗词韵律的完美把控,词与乐的糅合、风格的质朴、旋律的动人,都突出表现了诗中这枚“摘花boy”的天真烂漫与野玫瑰的傲人美丽。

《舒伯特艺术歌曲集》

舒伯特16岁离家,四处谋生,尝尽了不为人知的心酸。但他从生活的恩赐中获得感悟,将这份感悟化作爱,并激励着自己的创作。

虽然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并非他首创,但他真正领悟到了诗歌与音乐间的美妙关系,并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使艺术歌曲在19世纪这个文学盛行的年代焕发出了新的时代光彩,开启了自己在西方音乐史上的新纪元。

阅读数 6.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