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技巧的最高殿堂丨帕格尼尼《小提琴二十四首随想曲》
阅读Tips:“六指琴魔”可能也要甘拜下风

“帕格尼尼在小提琴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歌德

小提琴第二十四号随想曲.mp3
00:03 04:23

《二十四首随想曲》这首小提琴音乐是意大利作曲家帕格尼尼于1801至1802年间写的,当时他只有十九岁。这首作品并不是只为了训练或发挥小提琴家技巧的作品,还是一部具有深刻音乐内涵的小提琴艺术的百科全书。

据说当年,凭着这些即兴炫技的随想曲,帕格尼尼征服了整个欧洲乐坛。有观众在观看完帕格尼尼的表演之后惊恐不已,很难相信居然有如此疯狂的演奏技巧,甚至认为帕格尼尼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帕格尼尼少年时期

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已被公认为小提琴家的“试金石”。这不仅是因为其中采用了大量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还因为作品中丰富的艺术思想,最能考验出演奏者对音乐的悟性。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小提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拥有魔鬼般的惊人琴艺。他天赋异禀,十三岁时就首次登台演奏。1805年-1813年任卢卡公国的宫廷音乐总监,从1828年起赴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伦三岛进行演出。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

除小提琴外,帕格尼尼也擅于演奏吉他和中提琴,他曾请柏辽兹为其写作中提琴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1834),但他从未演奏过,据说是嫌独奏部分不够辉煌,然而这部作品后来成为了最著名的中提琴演奏曲目之一。

曲目:《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指挥家:Emmanuel Krivine,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

帕格尼尼的“魔鬼”传说其实并非出自偶然,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拉琴而生。肩膀、手肘与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需要使用肩垫及腮托。他的小脑也格外发达,听觉异常敏感,即使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他也可以在不调整各琴弦基本音的情况下,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

曲目:《小提琴二十四首随想曲》第一首,演奏者:奥古斯丁·哈德里奇 (Augustin Hadelich)

通过对部分变奏的聆听和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大家肯定已经清楚地感受到,帕格尼尼在二十四首随想曲中的音乐艺术充满了激情和大胆想象。

学过乐器的朋友都知道,一首曲子在调号改变后,不仅看谱会十分困难,音乐的情绪、性格,演奏难度都会有所变化。

第二十四首随想曲中的旋律则被拉赫马尼诺夫改编为一套变奏曲,对原旋律的创造性改编有着极强的抒情性,也同样脍炙人口。

曲目:《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变奏18,指挥家:Michael Francis,钢琴演奏者:瓦伦提娜·李希特萨,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

帕格尼尼如此高的天赋与他后期创作的六首小提琴协奏曲里包含的各种艰难技巧,都令人叹为观止。只是苦了后世的演奏家们,练习得很辛苦啊!

他的另一部著名作品《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26年,其中第三乐章“钟”极为著名,李斯特的钢琴曲《钟》就根据此乐章主题作成,难度依旧极高。是许多钢琴家用来炫技的曲目之一。

李云迪演奏钢琴曲《钟》

帕格尼尼有时在有意地炫耀技巧,而且其技巧难度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他的技巧演奏与音乐的构成又是浑然一体的。因此才创造出了小提琴演奏艺术所特有的辉煌。

阅读数 2.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