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的民族之诗丨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阅读Tips:听斯美塔那如何歌颂捷克人民的“母亲河”。

作者|柴丹书

“沃尔塔瓦河的河水冲击鹅卵石发出哗哗的响声,在阳光闪烁着耀眼光芒。它在森林中逡巡,穿过庄稼地,顺着圣约翰峡谷,奔泻而下。尔后,河水奔涌向布拉格,流经古老的维谢格拉德,现出它全部的瑰丽和庄严。沃尔塔瓦河继续滚滚向前,最后同易北河的巨流汇合并逐渐消失在远方。”

——斯美塔那

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第二乐章.mp3
00:0004:29

斯美塔那是这样形容他心目中捷克的母亲河的,而他也成功将自己的描述完完全全通过他的音乐表达了出来。

从来没有一首曲子像这样细腻地描写一条河流,它让捷克人引以为傲的沃尔塔瓦河更富灵性。

从民族情感角度讲,沃尔塔瓦河之于捷克,好比黄河之于中华民族。从音乐属性讲,《沃尔塔瓦河》之于捷克,好比《威风堂堂进行曲》之于不列颠;

伟大的捷克作曲家贝德里赫·斯美塔那是浪漫主义晚期的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人。

作为捷克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有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等。

斯美塔那被后人称作是“第二个贝多芬”,不仅是因为他传承和发扬了“乐圣”的音乐创作风格,也因为他的晚年有着与贝多芬十分相似的悲惨命运——斯美塔那也曾因疾病而双耳失聪,不过与贝多芬不同的是,斯美塔那的双耳失聪并没有为他带来听觉世界的安宁,反而使他饱受日夜不休的耳鸣困扰。据他自己描述,他的听觉世界就如同“永远置身于一个喧嚣的大瀑布下一般”。这一病症后来引发了精神病,斯美塔那也因此住进了精神病院,并在那里结束了一生,令人唏嘘。

然而,就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斯美塔那写出了被誉为“捷克民族交响乐奠基石”《我的祖国》。这首乐曲的创作过程可以说经历了异常艰难的过程。

1874年,当五十岁的斯美塔那刚刚开始创作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一首“维谢赫拉德”时,却因急病导致听力急剧受损,最终彻底失聪,而此时,他的双耳已经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对于从事音乐创作的人们来说,双耳失聪简直就是最致命的魔鬼,夺走了全部的创作可能。当时的斯美塔那尚存旺盛的创作精力,很多美好的乐曲还依然在构思中,没有创作完成,上天却和他开了一个如此致命的玩笑。

更何况现在他正在着手创作一生中最中意的作品《我的祖国》。不管用什么办法,他一定要把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通过这套组曲表现出来。于是斯美塔那很快从失聪的打击中走了出来,振作精神,以顽强的毅力继续进行《我的祖国》的创作。

斯美塔那(Bedřich Smetana)

斯美塔那从青年时期起,就致力于参与反对奥匈帝国的统治、争取捷克自由独立的革命运动。在他被迫流亡国外的五年时期里,心里仍时刻挂记着祖国的安危。

在当时压抑的环境下,斯美塔那的音乐民族主义难以发展。虽然他作为钢琴家获得成功,但他的作品由于确认民族情感而一度不被接受。1856年,斯美塔那移居瑞典,从事教学和作曲,并创作了一些弗朗茨,李斯特风格的交响诗。直到1862年他才回到布拉格,随着捷克语报纸得以出版,捷克语剧院和歌剧院也获允成立,斯美塔那创作了《被出卖的新嫁娘》( The Bartered Bride),这是他最著名的歌剧,音乐和情节来源于波西米亚民间传说和音乐,斯美塔那作为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教师活跃在布拉格,不遗余力地宣传捷克民族音乐。

斯美塔那将他对祖国的一腔热血用音乐表达出来,忘我地讴歌祖国光荣的历史,抒写祖国美丽的河山,并始终抱着对未来和光明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所以我们现在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沃尔塔瓦河》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可以直击听众的心,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一片浪花,不断拍打在听众的脑海中。

沃尔塔瓦河风景

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沿着沃尔塔瓦河游历捷克美景:

《我的祖国》一共由6个乐章组成,主题来自捷克的名山大川、历史遗迹和英雄传说等。

第一乐章名为《维谢赫拉德》维谢赫拉德是捷克布拉格一座城堡的名字,它的建成和布拉格地标的地位也象征了捷克人民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历史。

全曲在竖琴的引子中开始,乐队缓缓奏出维谢赫拉德的主题;经过各种配器组合逐渐发展到高潮,随后转入戏剧性对比,描绘中世纪骑士们的格斗画面;之后维谢赫拉德主题再度出现并逐渐减弱,最后在竖琴的独奏中结束。

维谢赫拉德城堡

第二乐章名为《沃尔塔瓦河》沃尔塔瓦河是流经捷克的一条大河,也横穿布拉格市中心,是捷克的“母亲河”。

斯美塔那在乐谱之前写了如下前言:

这首作品描绘了沃尔塔瓦河的旅程,它发源于两股泉水,一股冰冷一股温暖,两股泉水汇合在一起,形成沃尔塔瓦河。它穿过森林,穿过草地,穿过庆祝节日的村庄;水仙女们在月光下起舞;河岸边的石块显示出城堡废墟的轮廓,骄傲地望向天空。沃尔塔瓦河盘旋流过圣约翰峡谷,变成宽广的河流向布拉格流去。它经过维谢赫拉德( Vysehrad,古老的皇家城堡曾建在这里),最后在远处消失,壮观地流入易北河。

这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交响诗,也是斯美塔那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在1874年首次公演时就受到热烈欢迎。

《沃尔塔瓦河》用互为对比的乐段代表前言中描绘的场景和情节。圆号鼓号曲暗示了河岸边打猎的号角声;乡村波尔卡,一种波西米亚舞曲暗示了农民婚礼;闪烁的木管乐器和加弱音器的高音弦乐演奏的宁静旋律暗示了月夜。

曲中多次出现宽广的民歌风格主题象征着沃尔塔瓦河。斯美塔那用跑动音型表现河水的流动,有时泛着涟滴,有时汹涌奔腾。全曲勾画了沃尔塔瓦河从源头缓缓流出,逐渐汇集了其他河流,最终流向布拉格,气势愈加浩大的过程。

时至今日,《沃尔塔瓦河》仍然作为斯美塔那的代表作被广泛演奏,因为这部作品展现的不仅仅是沃尔塔瓦河的美丽景色,更有作者心中赤诚的爱国之心

曲目:《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指挥家:Nejc Bečan,交响乐团:Gimnazija Kranj Symphony Orchestra

第三乐章名为《莎尔卡》。本章节的主题取材于捷克民间传说,全曲构思紧凑,先后出现了几段不同场景的音乐:如描写武士们坠入情网的优美旋律、武士们进行战斗的音乐等;最后沙尔卡主题再度出现,全乐章结束。

第四乐章是《捷克的田野和森林》,全曲以庄严的前奏开端,展现了捷克这片土地之美;然后借用了捷克民间舞曲旋律,欢快明朗的旋律勾勒了在田野与森林里自由生活、劳动的捷克人民,他们是捷克大地的主人,也是本章讴歌的中心。

田野麦浪和劳作的人们

第五乐章:《塔波尔》“塔波尔”是一座战争堡垒,是中世纪捷克胡斯运动时期建成的,曾帮助捷克人民反抗异族入侵。

这一乐段由于历史以及史诗色彩较为强烈,所以采用了胡斯运动时所作的歌曲《上帝的战士,你们都是谁》,使音乐带有浓郁的历史色彩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全曲旋律音调坚毅果断;节奏密集、声量极大,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六乐章名为《布朗尼克》。“布朗尼克”是布拉格市区附近一座丘陵的名字。胡斯运动时期,英勇的战士们在这里进行了最后的战斗。

乐曲的开端为胡斯歌曲的曲调,描写了胡斯英雄们在布朗尼克山行军的场景;然后出现了山峦牧场的画面,胡斯战士们渐渐隐入幕后;之后的乐曲描绘了英雄们为了祖国的自由而英勇战斗的场景;尾声十分壮丽雄浑,“维谢赫拉德”主题再度出现,同胡斯歌曲音调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人民必胜的信念

布朗尼克山风景

这部套曲的结构宏伟而绚丽,音乐形象也极富诗意。可以说,每一首歌、每一个音符都浸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英雄的深深热爱。

当这部不朽之作完成并成功首演时,斯美塔那已经完全失去听觉。在音乐会现场,他只能凭借着脑中的想象来聆听自己的创作。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贝多芬在聆听自己的《第九交响曲》首演时的场景。在首演结束之后,台下的观众全体起立,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致敬。《我的祖国》开始在捷克大地上迅速流传开来,而斯美塔那也成为了捷克人民心中的英雄。

《我的祖国》作为民族乐派中的中流砥柱之作,在西方音乐史上也占有崇高的地位。这是一首充满对祖国和人民深刻挂念与爱的乐曲,也是对光明的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颂歌。由于斯美塔那对捷克民族音乐的巨大贡献,人们将他称为“捷克民族音乐之父”

阅读数 3.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