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野蛮女友》中“爱的主打曲”丨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与吉格》
阅读Tips:巴洛克音乐变身当代流行金曲。

作者|柴丹书

“《卡农》,一曲带给人间纯净、安宁、幸福和希望的天籁。” ——许丽雯(中国台湾学者)

D大调卡农与吉格.mp3
00:0002:48

如果最值得聆听的古典音乐名曲按“闻声不知处”这个标准来选,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与吉格舞曲》(以下简称《卡农》)一定会入围。

《我的野蛮女友》剧照

还记得这张剧照吗?对,我们大多数人听到《卡农》,就是在这部《我的野蛮女友》电影里,两处情节的两版《卡农》带你一起回忆!

Scene 1:牵牛在与“她”恋爱的第100天,将自己打扮成快递员,混进女校,“她”在教室里弹起这首《卡农》,牵牛听到这旋律便勇敢地脱下了口罩,带上玫瑰花朝她走去......这一版钢琴独奏由美国钢琴家乔治·温斯顿改编。

Scene 2:两人在短暂分开后,都十分牵挂思念对方,此时影片中响起了传统版卡农,弦乐干净至纯的音色、和谐至美的和声,让人仿佛被幸福包围,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画面也定格在了两人相遇的场景,令人无限感动......

古乐复原《卡农》

这还不是《卡农》第一次大众化的亮相,早在1980年,它就作为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凡夫俗子》(Ordinary People)电影配乐进入了大众视野。

当人们第一次听到这部作品,就被深深地吸引,可是在那个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关于这部作品的信息并没有那么容易找到,于是就有了一段帕赫贝尔的“琼瑶故事”:

十几岁的帕赫贝尔从家乡流浪到英国后,被琴师收养,开始了他的演奏生涯(那个时代钢琴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演奏多为羽管键琴或大键琴)。

有一天,他在村庄旁边的小镇教堂弹琴时,邂逅了镇上的富家女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这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姑娘,拒绝了全镇男人的追求,将芳心许给了这个异乡汉,但女儿心思怎好明言,为了制造独处机会,芭芭拉软磨硬泡地拜在帕赫贝尔门下,跟他学琴。

可这个音乐天赋极高、一点就通的姑娘,每次都做不到老师的要求……直男的帕赫贝尔自然猜不透这其中的爱恋,一次又一次责难芭芭拉,最终把她赶出了师门。

随后《情深深雨蒙蒙》一般的剧情上演:当芭芭拉努力练琴,在比赛中夺得头魁,捧着荣誉要与心上人分享时,却得知了他已应征入伍上战场的消息。垂涎芭芭拉美色的镇长儿子看到这个机会,便赶着牛车运回来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告诉芭芭拉,帕赫贝尔已战死沙场。

看到这一幕,芭芭拉黯然泪下,自杀殉情了。而当帕赫贝尔凯旋归来,顿悟芭芭拉对自己的爱,这一切都已无可挽回。

在芭芭拉的葬礼上,帕赫贝尔悲痛地流泪,不停歇地演奏着这首为她而作的《卡农》…...

管风琴版《卡农》,带你回到帕赫贝尔时代

好了,凄美的故事讲完了,我们来正经聊聊这部牵动无数人心的《D大调卡农与吉格舞曲》。

创作出这首作品的帕赫贝尔,是巴洛克后期德国代表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他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的地位也相当高,然而大多数作品都未能获得妥善保存。

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

帕赫贝尔一生中有几个重要年份:

1669年,他进入阿尔道夫学校(Altdorf)学习,并在圣罗伦兹教堂内担任管风琴师。

一年后,因经济状况被迫辍学,终止了大学教育。

隔年春天,又因杰出的学识天赋令他入选另一所学院接受学者训练。在音乐上,学校还特许他在校外跟从普伦次(Kaspar Prentz)学习作曲。在普伦次的影响下,帕赫贝尔逐渐将自己原有的北德风格转向意大利风格

1673年帕赫贝尔前往维也纳,在维也纳这座天主教城市中,他接触到了南德和意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写的宗教音乐,音乐风格变得更加多元化

1677年帕赫贝尔迁至艾森纳赫(Eisenach),并在此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

维也纳天主教教堂

艾森纳赫这个地名为什么这么熟悉?因为它是“音乐之父”巴赫的故乡。而且,这俩人还不止是呆在过同一个地方的缘分,他俩还有更为亲近的关系——帕赫贝尔与巴赫父亲是熟识,是巴赫姐姐的教父,是巴赫哥哥的音乐教导。在巴赫父亲过世之后,巴赫音乐启蒙的这项任务便落到了兄长身上,所以一环扣一环,我们甚至可以说帕赫贝尔就是巴赫的师公

德国艾森纳赫

1678年,帕赫贝尔又离开了艾森纳赫,来到了艾尔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任职,在这里他的管风琴技术得以发挥,并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管风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后期管风琴名家的声望。

普雷迪格教堂

1681年,28岁的帕赫贝尔娶芭芭拉为妻(所以那个故事是杜撰的,世上少了一对伤心人)。所以,这首作于1680年前后《D大调卡农与吉格舞曲》正是他要迎娶芭芭拉时创作的。

标题中的卡农和吉格,大家是不是也很好奇分别是什么意思?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卡农3D讲解,助你了解卡农

卡农(Canon)是一种复调作曲技法,其最大的特点是“轮唱”。这部作品中的卡农和声进行被称为“大逆循环”,悦耳动听。

吉格(Gigue)是流行于16世纪的一种舞曲。巴赫的代表作品——《英国组曲》中的第二套《吉格舞曲》就是这类体裁的经典之作。

这首《卡农》因其动人的旋律以及完美的结构,被众多作曲家们喜爱并借鉴;它还被选为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旅行者(Voyager)无人太空船送入太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欧洲,它更是婚礼、聚会上的常演曲目。

正如许丽雯所说那样:“《卡农》已不是曲高和寡的高价位古典唱盘,它真正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聆听它的人,都会感受到由衷的安宁与幸福。它像一颗明星,永远在夜空中泛出无限光彩。”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