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驯化:人类第一次种粮食
有了它,面包会有的,馒头会有的,饼干也会有的……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1940年,长期致力于小麦研究的日本农学家木原均,发表了普通小麦来自山羊草属的成套染色体的研究结论。后来,他三次组队前往西亚中东等地进行科学考察,确认了小麦的发源地是里海西岸的阿塞拜疆及其周围地区。这一结论后来得到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实。

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农作物,驯化小麦之后,人类获得食物的方式从采集、狩猎为主转为以种植为主。

种植小麦需要力气更大的男性来完成,男性地位得到提高,人类因此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小麦的大规模种植,使得人类有足够的食物定居下来,因此村庄就此出现。当种植的粮食能够充分供应所有人时,其中一部分剩余的劳动力投入到其他的行业,从此才出现了社会分工和城市。总之,以小麦为主的农作物使人类诞生了农业文明,这种文明持续到今天仍在继续。

如今,小麦与稻米玉米并称为世界三大谷物。小麦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种植,它的颖果依然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之一。小麦磨成面粉后可制成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或作为生物质燃料,还可以当作动物的饲料,小麦对人类的用途依然巨大。

各类面点

通常我们说的小麦,其实是小麦属的统称。按照传统的比较形态学分类系统,小麦属包含20多个种,如密穗小麦、普通小麦、单粒小麦、二粒小麦、波斯小麦波兰小麦圆锥小麦等。如果按照染色体组的不同构成来区分的话,小麦属分为5种,分别是A型、AB型、ABD型、AG型和AAG型。而染色体组的不同构成则暗含了小麦多样式驯化的过程,从染色体组的微观视角来讲,各种小麦的驯化过程是这样的:

A型小麦中,人类种植的单粒小麦驯化自野生单粒小麦。人类挑选穗轴比较有韧性的野生单粒小麦,长此以往,相当于人类对野生单粒小麦中穗轴更有韧性者做出了人工选择,于是驯化出了方便人类种植的单粒小麦。单粒小麦是小麦属重要的基础物种和基因资源。

AB型小麦中,人类种植的二粒小麦、圆锥小麦、波兰小麦和东方小麦等都驯化自野生二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中的A染色体组来自A型小麦中的乌拉尔图小麦,B染色体组则来自山羊草。人类选择易脱粒而且穗轴坚韧的野生二粒小麦加以种植,长此以往,就驯化出了方便种植和收获的二粒小麦;籽粒短而圆并粉质化的则驯化成了圆锥小麦;护颖长并且草质化的则驯化成了波兰小麦;小穗和籽粒长的则驯化成了东方小麦。

ABD型小麦中,普通小麦和密穗小麦的驯化是驯化后的二粒小麦引种到里海西海岸的结果。

在那里生长的粗山羊草与驯化后的二粒小麦天然杂交,便产生了带有D染色体组的普通小麦和密穗小麦。决定ABD型小麦的密穗性状和圆粒性状的基因都来自D染色体组。

AG型小麦中,提莫菲维小麦驯化自野生的阿拉拉特小麦。阿拉拉特小麦含 A、G 两个染色体组,其中A 染色体组来源于野生单粒小麦,G染色体组来自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二者杂交产生了阿拉拉特小麦。

AAG型小麦中,茹科夫斯基小麦的诞生是提莫菲维小麦与驯化后的单粒小麦天然杂交和染色体自然加倍的结果。

那么从宏观角度来讲,小麦的驯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约14000年前左右,末次冰期结束后,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时地球上已经出现了四种野生的小麦:单粒小麦、乌拉尔图小麦、阿拉拉特小麦和二粒小麦。它们分布在今里海西部的阿塞拜疆及周围地区。该地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漫长,冬季温和多雨。小麦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种子在冬季到来之前萌发,以幼苗的形式越冬,在春季迅速长高、开花、结实,夏季到来之前已经死亡,种子落下后被埋在土壤里休眠,等待冬季的到来。这种一年生模式,使小麦把营养尽量集中储存在种子之中,以此不断繁衍。小麦的这种适应环境的举动给活动在当地的人类带来了福音,人们发现它可以作为食物,于是为了采集和把小麦磨成粉,人们学会了磨制石镰与杵臼。

约12800年前发生了“新仙女木事件”,全球气候突然变冷。野生小麦大量减少,已经不能满足当时人的需要,当地人开始尝试驯化、种植小麦。最晚在10600年前后,今土耳其东南部山区的居民已经驯化出了单粒小麦,随后又驯化了二粒小麦。

约8000年前,居住在外高加索和今伊朗的里海沿岸的人们,栽培的二粒小麦偶然与山羊草杂交,形成了普通小麦。由于普通小麦更为耐寒,环境忍耐性更好,很快取代了单粒小麦和二粒小麦,成为了人类最广泛栽培的小麦。

壁画中古人收割小麦的场景

约前7000年前,小麦经美索不达米亚低地传到了埃及地中海盆地、欧洲和中亚。约5000年前,小麦传入印度、埃塞俄比亚、英国、西班牙、中国等地。考古证据表明:中国的龙山文化开始的数百年内,在河西走廊关中平原黄海海滨几乎“同时”出现了小麦。约4700 年前,在中国黄河流域已广泛栽培小麦。这时,小麦也传到了朝鲜和日本。

无论从传播的广度还是从历史的长度来讲,小麦都是粮食中的老大哥,自驯化以来它就成为了人的主食之一,《人类简史》的作者更是把人类驯化小麦的过程夸张地解释为小麦“驯化”人类的过程,可见小麦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阅读数 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