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Tips:人终究要长大,沉湎于幻想中的“浪荡儿”培尔·金特也是如此。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不再回来!夏天也将消逝,一年年地等待;我始终深信,你一定能回来。我曾经答应你,我会忠诚地等着你。无论你在哪里,愿上帝保佑你,我要永远忠诚地等你回来。”
——《索尔维格之歌》歌词节选
爱德华·格里格是挪威杰出的作曲家和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在格里格的创作题材中,最突出的是以音乐表现了北国挪威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通过民间曲调和精雕细刻的艺术提炼,借景物抒情,把挪威的大自然和民间生活乃至神话世界,都描绘成一幅幅色彩瑰丽、风格质朴的音画作品。
格里格(Edvard Hagerup Grieg)
格里格善于写抒情作品,而且擅长酝酿挪威民歌的旋律与节奏,常常被誉为“北国肖邦”。钢琴大师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曾用“美得叫人想落泪”来形容格里格的作品。
言归正传,我们回到《培尔·金特》的介绍上来。
这部作品是根据剧作家易卜生所作的诗剧《培尔·金特》为灵感创作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在很久以前,挪威的一个村庄里有个叫培尔·金特的青年,他的生活虽然平淡无奇,但想必已经羡煞旁人了:母亲对他的关怀无微不至;未婚妻索尔维格更是时时刻刻对他投以柔情脉脉的眼神……但他纵情淫欲,整日沉溺在贪婪的白日梦中:他梦想发大财,哪怕丢掉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凭借着主角光环,踏上征程的培尔·金特很快成为了大资本家,完成人生逆袭,但在非洲遭遇了海盗打劫,瞬间一贫如洗。随后他又辗转来到美洲,在加利福尼亚淘金,再一次腰缠万贯。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浮沉,他终于想要落叶归根。当他把所有家当打包妥当,准备乘船回国时,途中却遭遇了风暴,所有的积蓄都埋葬在了海底,他又一次变得一无所有。
暴风雨
经过了漫长的跋涉,在尝遍了所有艰难险阻之后,培尔·金特终于回到了家乡。就在此刻,一位姑娘吟唱着悲伤的歌:“冬天早过去,春天不再来,夏天将消逝,年年地等待……等待你回来……”
培尔·金特五味杂陈,舟车劳顿的他凭借着最后一丝力气找到了歌声的源头——歌声原来是从自家的茅草屋传出来的,索尔维格在一边纺纱,一边唱着这首悲伤的等待之歌。
画作:《纺织女》,作者:委拉斯凯兹
这首歌,她不知唱过多少遍,唱过多少岁月千秋。俏丽的脸庞在歌声中变得憔悴,望眼欲穿的明眸在歌声中朦胧……
“上帝啊!这就是我的未婚妻!一直忠诚地等我回来的未婚妻!”培尔·金特激动地扑进索尔维格的怀中,他们紧紧相拥。可生活并没有翻开崭新的一页,就好比人无意间捉弄了命运,最后总会被命运加倍索赔。
尽管这位浪子终于明白,人生不过日复一日、简简单单的一蔬一饭,可一切都已经太晚,他还是死在了索尔维格的怀里;索尔维格终于等到了她的爱人,但却没能长久地陪伴他,最终自己又变成了孤身一人;在最后的拥抱和告别后,她轻轻关上了家门,场景在一片无声中定格。
作为北欧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格里格一直想创作一部以挪威为背景的歌剧,但因与脚本作家观念冲突,计划始终止步于“计划”而没能实施。1876年,剧作家易卜生邀请格里格为自己的戏剧诗篇《培尔·金特》配乐,这次邀请或多或少弥补了格里格心中那个未能实现的遗憾,也为音乐界留下了一套不朽的组曲。
大家一定心中有疑问:诗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诗剧指的是用诗体进行对白创作的剧本。大家熟知的屈原的作品《九歌》、莎士比亚的作品《李尔王》、《奥赛罗》等剧作都属于诗剧的范畴。简而言之,诗剧就是诗化的戏剧作品。
《培尔·金特》一共分为五幕,格里格为五幕各写了一首前奏曲,还有进行曲、舞曲、独唱曲、合唱曲等,共二十三首乐曲。《培尔·金特》公演后,格里格选用了其中八段音乐,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并于1891年作了加工修改。
第一组曲共有四个乐章。
①“晨景”,E大调,单主题三部曲式。原是第四幕描写摩洛哥海岸清晨景象的音乐,长笛吹奏出牧歌式的主题,表现了培尔·金特所向往的理想乐园。
海上日出
②“奥塞之死”,B小调,单主题三部曲式。原是第三幕中培尔·金特归家为母亲奥塞送终时茅屋一景的音乐,情绪悲哀肃穆,具有葬礼进行曲的体裁特点。
③“阿尼特拉舞曲”,A小调,单主题三部曲式。是用玛祖卡节奏写成的东方风格的舞曲,再现时模仿了复调手法。原是第四幕阿尼特拉以舞引诱培尔·金特的音乐。
④“在山魔王的宫中”,B小调,单主题三部曲式。原是第三幕描写培尔·金特落到山魔王手中,魔穴中群魔乱舞的音乐。在主题变奏发展中,乐器递增,力度渐强,音区、速度等均作变化,气氛愈发狂热。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第四乐章“在山魔王的宫中”,指挥家:Neeme Jarvi,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第二组曲也有四个乐章。
①“英格丽德的悲哀”,又译“诱拐新娘”,G小调。在对比主题的乐段扩充中,表现了培尔·金特在朋友婚礼上拐骗新娘英格丽德,同新娘迫切哀求的形象的对比。原是诗剧第二幕的前奏曲。
②“阿拉伯舞曲”,C大调,复三部曲式。原是第四幕中带有女声合唱的音乐,节奏活泼,转调自如,音调具有浓郁的东方风情。
③“培尔·金特归家”,又译“海上风暴之夜”,F小调,单主题三部曲式。原是诗剧第五幕开头的音乐,描绘了惊涛骇浪的惊险场景;最后木管奏出悲伤的旋律,表现培尔·金特懊丧的心情。
④“索尔维格之歌”,A小调,二部曲式。原是诗剧第四幕中索尔维格在茅屋前纺纱时唱的一首歌曲,表现她想象见到培尔·金特时的心情。本部分以民歌风情的抒情旋律为主,副歌的音调带有花腔色彩。格里格的这首乐曲深得挪威人民喜爱,它被誉为挪威的“第二国歌”。
曲目:《培尔·金特》第二组曲,第四乐章“索尔维格之歌”,指挥家:Mikko Franck,交响乐团:法国广播爱乐乐团
本作品作为标题音乐中的优秀作品,情绪起伏有度,与情节的结合也十分紧密,用音乐完美地再现了培尔金特的漂泊一生。最后,我们用格里格在第二组曲的扉页进行的概括说明作结:
“培尔·金特是一个病态地沉溺于幻想的角色,最终成为权迷心窍和自大狂妄的牺牲品。 年轻时,他就有很多粗野、鲁莽的举动,经受着命运的多次捉弄。在外周游一番之后,归来的培尔·金特已经年老,而回家途中又遇翻船,使他像离家时那样一贫如洗。
在这里,他年轻时代的情人,多年来一直忠诚于他的索尔维格来迎接他,他筋疲力尽地把脸贴在索尔维格的膝盖上,终于找到了安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