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城市规划的先驱
最早掌握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的正是古代印度人。

文/全历史 张君恪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南亚印度河流域兴起了一个辉煌的古代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是印度文明发展的先驱。

印度河流域文明发生的时间虽然晚于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但是文明所涵盖的地理范围要超过它们。与其他古文明不同的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战争痕迹较少,青铜兵器的制造水平并不高。

但印度河流域文明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那就是棉花棉布。印度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和纺织棉布的地区。除此之外,先进的城市建设也是印度河流域文明领先其他文明的地方。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在印度河流域定居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出现了地域辽阔且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是哈拉帕摩亨佐-达罗,这两个城市的人口据估计都在四万左右。

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人们喜欢的不是战争,而是舒适的城市生活。有学者认为印度河流域文明是最早出现都市规划与卫生设施的文明,那时候的人们享受着比现在印度、巴基斯坦部分地区更好的排水设施。它也是最早制定度量衡的文明之一。在苏美尔的城市遗址中就发现了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秤与秤砣。

虽然印度河流域文明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衰落了,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也消失在了荒漠之中。但文明的火种并没有就此熄灭,文明中心从印度河流域转移到了恒河流域。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内的南亚国家继承了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遗产。

摩亨佐-达罗的想象图

印度河流域文明兴起基于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适宜的气候。“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次大陆北面,为印度河流域挡住了来自欧亚大陆北部的寒流。到了夏季,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西南季风吹向喜马拉雅山脉时会给印度河流域带来大量的降水。

第二,印度河及其带来的冲积平原。由于大量的降水和喜马拉雅山脉丰富的冰川资源,造就了流量巨大的印度河和面积广阔的冲积平原。平坦的地形和充足的水源促进了定居农业的诞生。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期间,许多村落在印度河平原涌现。印度河流域农业的发展,为随后出现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位于印度河流域西面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梅尔嘎赫被认为很可能是印度河流域的发源地。梅尔嘎赫的考古资料显示当地驯化的小麦品种、陶器、驯化动物与两河流域文明有很多相似之处,印度河流域文明很可能受到了来自两河流域的影响。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成熟也与两河流域有很大关系。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外贸易,特别是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的贸易。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文明与两河流域之间就有一个广泛的海上贸易网络。

后来贸易网络在经济上整合了包括阿富汗部分地区、波斯沿海地区、印度北部和西部、两河流域等地在内的广大地区。与其他文明的贸易交流不仅给印度河流域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而且还促进了商业城市的发展壮大。

印度河流域文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印度河流域文明早期。这个阶段大致是从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文明的萌芽。

在这个阶段定居在印度河流域的农业部落已经驯化了许多农作物,包括豌豆、芝麻、枣、棉花在内的植物和包括水牛在内的动物。农业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过来定居。在印度河流域生活的人种很多,包括原始澳大利亚人、达罗毗荼人、蒙古人

农业部落的发展催生了简单的文字系统,各个村庄之间联系加强并形成了贸易网络。贸易网络的扩大使得相似的陶器、装饰品和印章出现在不同的部落和城镇。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相对统一的文化。

建有城墙的大型定居点开始出现,并逐渐演化成城市。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开始向城市迁徙。各地方的族群逐渐融入到印度河流域统一的文明体系当中。

反映印度河流域文明城市商业活动的画作

第二阶段,印度河流域文明中期。这个阶段是从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900年。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成熟期,发达的城市文明正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

城市在印度河流域兴起之后,文明发展的速度开始加快。规模庞大的城市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在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几百处遗址,其中就包括六七个较大的城市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是两处规模最大的遗址。

从遗址来看,这些城市的建设和规划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城市都是呈南北向分布在河道旁,城内建筑像格子整齐地排列在一起。整个城市街道有配套的地下排水管道。这要比当时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城市要先进得多。城内建筑的很多砖瓦大小都是一致的,这表明城内有一个高效的政府在执行严苛的建筑标准。

摩亨佐-达罗城中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浴场,有砖砌台阶通到池底。虽然历经了四千多年,但浴场遗址仍保存完好。据分析,这很有可能是一个举办宗教仪式的公共浴场。有人认为印度教的教徒露天洗浴的习俗可能与此有关。

印度河流域文明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颇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城市遗址发现了两千多件印有文字和图案的印章。文字符号是由左向右书写的象形文字,只不过这种文字目前还没能被完全破译。

当时印度河流域城市的手工业和贸易也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遗址曾出土过很多青铜制的各种工具、人物和动物雕像等艺术品。出土的彩陶制品也有很多,甚至还有彩陶制的玩具、骰子和梳妆盒。

考古资料还显示摩亨佐-达罗通过海路向两河流域出口过棉纺织品、珠宝首饰等手工业品。所以有人认为带有文字的印章的用途可能是在贸易过程中标记商品种类。

印度河流域出土的印章

第三阶段,印度河流域文明晚期。这个阶段是从公元前1900年到公元前1300年。文明正是在这阶段衰落,流域内发达的城市也逐渐没落直到消失,大量居民开始逃离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19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文明开始出现逐渐衰落的迹象,到公元前1700年左右,大部分城市遭到了破坏,城市的商业停滞、手工业衰败、人口流散。

关于印度河流域文明衰败的原因,目前没有确定的答案。有人认为是来自中亚和伊朗高原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了印度河流域,造成了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

但也有人认为导致文明衰落的元凶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在种植农作物时依靠的是夏季的季风带来的降水,灌溉能力较弱。当时气候可能出现越来越干旱的现象,导致降水减少,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性打击。

于是居民们向东部的恒河流域迁移,在那里建立了较小的村庄和定居点。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也开始向恒河流域转移。印度河流域文明虽然衰落了,但是很多文明成果通过其流散的居民传承了下来,这些成果构成了后来印度文明的渊源之一。

阅读数 2.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