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第二国歌”背后的故事丨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阅读Tips: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一期一会”。

作者|柴丹书

“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柔好心肠,犹如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这里猛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卡尔·贝克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mp3
00:0002:52

如果说巴黎是海明威笔下“流动的盛宴”,那么维也纳绝对是爱乐者心中的人间天堂。

说起维也纳,绕不开的关键词一定是“音乐之都”。走在维也纳街头,触目可及的除了秀丽的城市风光,还有流淌的乐音。你可以想象,倘若把乐谱连成线,让旋律随风飘扬,音符穿过暖阳,将每个行人的周身环绕,灌溉每一只热爱音乐的耳朵,你与音乐的邂逅也许就在下一个转角。这便是维也纳的魅力所在。

维也纳城市景观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它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流淌于欧洲大地,是奥匈帝国的母亲河,是游历维也纳的必看风景之一。当然,来一场音乐巡礼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粉丝,那么作曲家故居自然是必去之地。

多瑙河沿岸景色

维也纳不仅自古音乐家辈出,还汇集了全世界最顶配的乐团和音乐厅。如果说金色大厅是维也纳的地标性建筑,那么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就是当之无愧的维也纳“城市名片”。这么说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这首家喻户晓的圆舞曲,它的优美程度绝对配得上任何赞美,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也是理所当然。

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会上演大名鼎鼎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对于全世界的古典乐迷来说,新年的晨光就这样伴随着多瑙河的柔波撒进了心田。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314),德语题目直译是《在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畔》,由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67年创作。说到小约翰·施特劳斯,就不得不提及伟大的施特劳斯家族,他们的基因里都流淌着音乐,构建了维也纳的黄金时代,也是西方音乐史上闪耀的存在。

小约翰·施特劳斯与父同名,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是一位作曲家,就是那首著名的《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创作者。虽然老约翰也写过不少圆舞曲,但流传下来的似乎寥寥无几。在音乐成就上,小约翰·施特劳斯这位超级高产的“后浪”可以说是几乎掩盖了父亲的光芒,被誉为“圆舞曲之王”,是圆舞曲创作的“天花板”级人物。

关于《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传说,大多数人熟知的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妻子抢救其乐思的轶事: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Jr)

当《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创作灵感在小约翰·施特劳斯脑海里闪现时,手边没有谱纸,索性他就在自己衬衣袖子上草草记下。

当天,小约翰·施特劳斯忙碌得彻夜未归,次日才拖着倦容,到家之后累得倒头就睡。妻子杰蒂•德雷弗丝是位歌唱家,在看到衬衣袖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音符,顺口哼唱便知这是丈夫灵感突再次迸发的记录,她特意将这件衣服挑出来放一边。离开片刻,转身回来,衣服却不翼而飞啦!定是仆人将脏衣服一股脑抱走去洗了……

德雷弗丝急坏了,夺门而出,坐上马车四处寻找,奔波半天毫无结果。绝望时刻,幸得酒店老妇人给指路,当她冲进仆人住所,那件衣服即将被丢进满是肥皂泡的洗衣桶。德雷弗丝急忙上前抢过那件脏衣服,这才把珍贵的乐思挽救下来。就这样,世上才有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雏形是一支合唱曲。1866年,维也纳在普奥战争中沦陷,为了鼓舞人心,小约翰·施特劳斯受邀为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创作了这首歌曲,创作灵感源自德国诗人卡尔·贝克所作的关于维也纳的诗句。但首演后不久,小约翰·施特劳斯就将其改编为管弦乐作品。如今,我们很难再听出其中的政治隐喻。

事实上,圆舞曲,即华尔兹,并不是19世纪的产物,而是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乡村。只是到了19世纪的维也纳,施特劳斯才将其推向流行化,并引发了圆舞曲热潮,从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当时权贵们消遣的方式。这就好比爵士乐最初诞生于破旧逼仄的小旅馆里,而今已然成为一种高格调的象征。

毫无疑问,《蓝色多瑙河》是圆舞曲中最具杰出的代表作。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创作灵感来自一篇爱情诗,其中一句:

“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柔好心肠,

犹如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这里猛醒,

在多瑙河旁,美丽的多瑙河旁……”

这首诗的流畅节奏,使得他心潮澎湃。

当时恰逢奥匈帝国普奥战争中惨败。在帝国首都维也纳,民众陷入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身为宫廷舞会指挥,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了帮助大家摆脱低落情绪,便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之委托,欲创作一篇“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并将“蓝色多瑙河”作为标题,将其融入乐曲序奏部分,使人们在乐曲开篇便能联想到涛涛奔流的母亲河。

普奥战争

故事已经讲得差不多了,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首“国民度”极高的圆舞曲,希望您在配合视频阅读完我们的讲解和分析之后,可以对这首曲子有更深刻的感知与理解:

曲目:《蓝色多瑙河》,指挥家:巴伦博依姆,演奏团体:柏林爱乐乐团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主要由引子和五个小圆舞曲构成。这些乐段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部维也纳的风光片,舞池中变幻的舞姿,和那飞扬的裙摆,情绪不断递进,优美的旋律接踵而来。

乐曲一开始,小提琴用轻柔的震音铺陈,将乐曲拉开帷幕,接着圆号那极具歌唱性的悠扬旋律,将主题动机娓娓道来;接着大提琴声部加入,音色厚重而宁静,仿佛预示着即将登场的华丽舞曲。

随着节奏的递进,第一个圆舞曲主题出场了,旋律来自主题动机演变的三拍子,让人不禁想要跟着舞动起来。

接着,第二个小圆舞曲在长笛轻快地吹奏中到来,仿佛维也纳城中那跳动的光影。小提琴随之而来,画面又恢复了平静。第三个小圆舞曲主人公登场,镜头拉回舞池,美丽的贵妇舞姿翩翩,不停旋转着。

此时,圆号再次出现,第四个小圆舞曲上演,好似从空中鸟瞰多瑙河,景色尤为美丽迷人。最后,第五个小圆舞曲在弦乐和木管的衬托下,饱含深情,这是对多瑙河的流连忘返,和诉说不完的爱。

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维也纳的热爱,除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之外,他还创作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维也纳气质圆舞曲》等给城市的“情书”。

曲目:《维也纳气质圆舞曲》,指挥家:Gustavo Dudamel,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在中国广受欢迎,从电视节目广告,到手机彩铃,随处可见,其流行程度可见一斑。也有很多乐迷初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开始的。

不管是亲临现场,还是在电视机旁收看节目转播,作为毫无悬念的返场曲,一期一会,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彻耳畔,就如同新年钟声一样令人激动不已,屡听不爽。

大众热爱这首曲子不仅因为它具有辞旧迎新的仪式感,也因为它饱含春天的气息,令人听罢能够满怀热情地迎接下一个春天。

直到今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仍然被世界人民所深爱着,它的另一个“尊贵”称号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它依旧会在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压轴上演——在元旦当日响起,送给全世界最美的祝福。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