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共赏一轮月丨广东音乐《彩云追月》
酌一杯小酒,踏着七彩祥云去赏月!

明月照海滨,万里流银,玉宇无尘,花香暗飘近。夜正迷人,梦也迷人,春宵添情韵。晚风轻轻,流水欢歌,怡人之夜真醉心。相舞相伴,似云追月,几多欢笑入歌韵。

——周自涛填词《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mp3
00:0003:37

自古以来,月亮总是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不同时代的诗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用明月来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美好祝福,纵相隔万水千山,仍有同一轮明月可以互诉思念。

而月亮又是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存在,“嫦娥奔月”的传说世代流传,人们对月宫的模样也有过千般猜想,这首《彩云追月》更是拨开了月宫仙境神秘的面纱。

画作:《嫦娥奔月》,作者:任率英

《彩云追月》是流传于清代的一首著名广东民间音乐,粤音曲谱,曲名的寓意是仙人驾祥云奔向月宫,乐曲通过流畅婉转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云雾缭绕,月光流动的动人景象。

1935年,任光、聂耳重新将此曲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1975年,又由王建中改编为我们此次与大家分享的钢琴版本。这首作品的旋律婉转典雅,使用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五声调式,乐曲为三段式结构:

引子部分,由一连串颤音模仿民乐中弹拨乐器的音色,在一段云遮雾绕、似有若无的旋律后含蓄地带出主题,为听者营造了一种充满诗意,柔美空灵的意境。

中段的旋律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延展,用流动的琶音和轻盈丰富的和声织体,使旋律更加明朗,光泽。随着主题的再现,在密集的琶音和柱式和弦进行下,将全曲推向高潮,勾勒了一幅皓月当空的美妙景象。

尾声与引子相呼应,伴随着分解和弦,旋律渐缓渐弱,在流动的音符中结束全曲,余韵悠长。

虽然《彩云追月》的乐曲结构相对简单,但它对钢琴演奏技法和意境的把握要求很高:

作曲家借助钢琴丰富的音色来最大程度地模仿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通过加入琶音、颤音、装饰音等手法,在丰富表现力的同时,保留了原曲的旋律和艺术形象,可以说是实现了西方古典风格和中国传统民族风韵的完美融合。

事实上,这首改编作品为民族音乐的流传打开了一个更为通俗的操作方式,同时也为钢琴艺术增添了别样的东方色彩。

《彩云追月》如诗如画的旋律、轻松舒缓的节奏与祥和美满的主题,生动再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和谐美,寄托了人们对于月宫传说的深切向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时空变换,岁月流转,纵历经百年,这首乐曲仍如今之明月,令人神往。

阅读数 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