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Tips:当当当当!命运之神在靠近。
作者|柴丹书
“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巨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仆曾由他搀扶,多少次的创伤曾由他抚慰......”
——傅雷
开始的这四个音实在太熟悉了!全世界的朋友都知道吧?《命运交响曲》不仅演奏次数是世界第一,它的声望与受欢迎的程度也是首屈一指,堪称永恒的交响曲。 关于这个亲切而感人的开头动机,据贝多芬的密友辛德拉所述:“贝多芬自己说:命运来敲门的声音就是这样的…...”
这只是标题,并非此曲的精髓——对于一个作曲家来说,再也没有比耳聋这样的命运恶作剧更残酷了,但贝多芬并没有在这样的命运“安排”下低头,他以无比坚毅的信念生生扭直了命运的曲线。

贝多芬的命运悲苦,他不像莫扎特一样很小就显露出来音乐天赋。而是在父亲用当时最为普遍的教育方式——打骂教育之下学习音乐,所以贝多芬与父亲的关系并不好。
贝多芬十岁时被父亲勒令辍学专攻音乐,父亲为贝多芬请来了教师——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尼弗。在这个时期启蒙运动席卷欧洲,音乐文学各个领域都被启蒙思想影响,尼弗也不例外。

尼弗不仅仅教授贝多芬音乐,还在思想上影响了贝多芬,正是尼弗向贝多芬介绍了巴赫的作品,但那时巴赫还籍籍无名。法国大革命发生的时候,贝多芬19岁,当时正在上大学,贝多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酒馆中,同同学们辩论文学与哲学。
1796年,贝多芬开始遭受耳疾折磨,在得知自己终将与有声世界告别的那一刻,他陷入绝望;而遭遇情殇打击,更一度跌落至崩溃边缘,甚至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贝多芬终究还是站了起来,从此进入自己创作生涯的中期。《第三号交响曲“英雄”》是贝多芬创作中期的第一部作品。

而最为有名的《第五号交响曲“命运”》在完成《第三号交响曲“英雄”》时就有了大致构想,全部作品完成于1808年。在如此巧妙的结构中,贝多芬将至高无上的理念构筑在纯器乐曲内。在第四乐章无缝连接第三乐章造就了感动的最高潮,因此获得空前的成功。
1808年的12月22日《命运交响曲》进行了首演,当时并没有获得很高的评价,几年后才逐渐被接受,被视为个人浪漫主义的典范。
人的一生各自不同,贝多芬的一生是与命运抗争,发誓扼住命运咽喉的一生。是不是每个人在听此曲的时候都要跟贝多芬一样发誓要抗争到底呢?这个疑问留给正在聆听“命运交响曲”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