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Tips:想想S.H.E.《不想长大》的旋律,然后听听莫扎特的这首交响曲。
作者|柴丹书
“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但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
——莫扎特
2005年,一首《不想长大》一度成为大街小巷无人不知的神曲,而这句“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的洗脑旋律采用的就是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首乐章的主题旋律。这首歌曲的爆红不仅仅是它的歌词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更重要的是这琅琅上口的旋律让我们流连忘返。如果莫扎特还在世,这首歌曲的版权肯定得算他一份。
穷困潦倒中创作伟大作品
在创作《第四十号交响曲》的时候,正是莫扎特1787年回到维也纳以后的时期,先前烦恼着莫扎特的一些问题变得更突出了。
经济紧张,一边到处向人借钱,一边又被别人骗财;父亲列奥波德去世;他出生才6个月的女儿也夭折了;儿子卡尔虽然已经四岁,却完全没有自己的音乐天分;妻子也经常生病,身体虚弱。

失去亲人的悲痛和郁郁不得志的忧伤,使莫扎特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创作上,来忘却心中的烦恼,他在1788年6月写给一位富商朋友的信中说:
“我的天!哪怕是最可恨的仇人,我也不想叫他落到我目前这步田地!如果你,我最亲爱的好友也不肯相救,那么我这个倒霉却并无过错的人,还有我可怜的妻子和孩子,都要一起完蛋了!
上回见面时,我就想把心事倒出来,可又没勇气说。现在也还是不敢当面说,只好用颤抖的手来写这封信,实际上连写信也害怕。
你了解我,也洞悉我的处境,所以你一定知道,我之所以落到这地步,并非是自取其咎。
……命运对我如此冷酷无情,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搞不到钱。两周前我就发出了征求作曲的单子,可是愿意发出邀约的只有一位斯维滕男爵!
……最亲爱的好友、兄弟,你了然于我现时的处境,眼下我正为弗雷德里希公主写六首简易奏鸣曲,为普鲁士国王写六首四重奏。这两组作品的题献将使我有所得。几个月之后,我之后的前途是好是坏也就尘埃落定了。
因此,我最好的朋友,你是不会因为我而担什么风险的。问题在于,你是否肯,或是否能再借五百弗洛林给我呢?
在我的事情解决之前,我愿每月还你十弗洛林。如此,至多再过几个月,我就可以全部还清,利息随你算多少都行。
与此同时,我自认为是你的终身负债人,我也将一直这样认为,因为你的友情、关怀,我是永远感恩不尽的!哦,上帝!我简直下不了决心去投寄此信!可是又非这样不可!看在上帝的面子上,原谅我,请一定原谅!那么——再见!”

于是,在接下来的八个星期中,莫扎特写出了他最伟大的三部交响曲,其中就包含了著名的《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K.550):
《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具有深沉有力的风格,被人们看作是纯粹音乐思维的结晶,而在配器手法方面又有明显的突破,使原来用得较少的单簧管、长笛、圆号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堪称古典交响曲中精湛的典范。
人们以为莫扎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其实现实的苦厄早已使他敏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但在乐曲中却找不到一丝悲伤的痕迹。
难怪有人说:“莫扎特的每一首交响曲就是他的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莫扎特含泪的微笑。”
不朽名篇——“逝者如斯夫”
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是他的交响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完成于1788年7月25日。
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充满感情化的乐思。它在19世纪初于莱比锡首演时,曾受到“战栗”或“庄重”等字眼的评语,评论褒贬不一,但是依然无法撼动这部作品在后来受到的喜爱和赞扬。
第一乐章为很快的快板,开头在中提琴和弦的伴奏下,由小提琴演奏充满优美哀思的第一主题。
第二乐章的行板十分柔美,木管与弦乐的对话令人陶醉。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具有宫廷舞蹈感。
第四乐章为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形式,乐章充满令人亢奋的狂热情绪,对后来的贝多芬有明显影响。
作为交响曲中的顶尖作品,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是每一位指挥家的试金石,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境界上的。
著名的第一乐章主题旋律,不论在谁的指挥棒下,似乎都表达出一种白驹过隙,逝者如斯夫的感叹。那种感叹是一个对生命无限留恋的天才无法身体力行的遗憾。而莫扎特在穷困潦倒中创作的这部伟大作品,冥冥中,他似乎预知了上天的安排,以极为简洁的方式将这种遗憾谱写出来,流芳百世。
伟大的指挥家阿巴多晚年曾与亲自创建的莫扎特管弦乐团录制这首交响曲,那种互相聆听的气氛令人难忘,每位乐手都努力控制自己的音量、节奏和速度。阿巴多的诠释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不独阿巴多,每一个乐迷、指挥大师都有自己心中对这部作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