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城改变东亚格局
日本想打中国,为何要从朝鲜下手?

文/全历史 老三诺夫娜

1894年7月23日,日军占领朝鲜首都汉城(今首尔)。此次占领,标志着日本想借朝鲜为跳板的侵华战争正式开始。两天后的7月25日,甲午中日战争就爆发了。

在此之前,日本一直鼓动朝鲜改革,不顺利后才以帮朝鲜独立的名义,让它脱离清朝的管控。日本的对朝政策为什么会发生转变?转变之后又是如何推进的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先来看看,日本为什么要鼓动朝鲜改革,而后又推动朝鲜独立呢?

首先,日本想通过推进改革阻止俄国势力进入朝鲜。

一般的观点认为,日本帮助朝鲜改革只是借口,他们的真实目的是把朝鲜发展成殖民地。但学者和田春树认为,日本是为了阻止俄国势力渗入朝鲜。

1875年,日本通过《圣彼得堡条约》把库页岛上的双方争议土地,全部让给俄罗斯,俄国与朝鲜距离拉近,日本担心俄国势力渗入朝鲜,所以阻止俄国势力入朝开始成为日本外交和军事的主题。

俄国通过库页岛拉近了跟朝鲜半岛之间的距离

以此为目的,日本在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此处请a1876年2月26日的江华郡),然后培养朝鲜改革维新人士,意图通过他们组建亲日政权,实现朝鲜改革自强,对抗俄国。

其次,日本改革朝鲜因清朝的影响而受挫。

先是朝鲜旧式军人不满国王夫妇迫于日本压力推行改革,发动壬午兵变,日本公使卫队参与平乱,但最终清军赶到才恢复了正常秩序。

日本人笔下的朝鲜 国王高宗和闵妃

后来,国王夫妇有清朝庇护,开始强化王权,引起亲日的改革派不满。1884年,他们在日本援助下发动政变,建立亲日政权,又是清军镇压了政变,改革派逃亡日本,这就是著名的甲申政变甲申政变后,虽然日本通过协商,获得了重大事件下跟中国共同出兵朝鲜的权力,但日本在朝势力也受到重创。

两次政变让日本认识到,要达到目的,通过支持朝鲜改革派的方式是没用的,必须增强海陆军实力、把清朝势力赶出朝鲜。

日本从1884年转变思路,1894年才着手推动朝鲜独立。这十年的准备时间,日本发生了哪些变化促使他们把想法付诸实践呢?

第一,完成扩军计划。

日本从明治维新(此处请a1871年12月28日的东京)时就开始发展海军。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 1876年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都是日本海军的“功劳”。但要驱逐清政府在朝势力,就要跟庞大的北洋水师(此处可a1888年12月17日的威海)对抗,日本实力还有待提高。

于是,日本开展大规模扩军计划,拿出全国财政收入的60%用于军事建设,天皇也每年从私库中拿出30万日元,文武百官薪金的十分之一也贡献出来。

到1894年,日本海军军舰数量和排水量都已超过北洋舰队,还特意打造足以对抗中国 “定远”和“镇远”号铁甲舰的“三景舰”。陆军方面,也有了6万多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

“三景舰”之一的严岛舰

第二,民间舆论的支持。

俄国和朝鲜的两项举动,如同火上浇油,直接刺激了日本民众。

俄国为了开发西伯利亚,开始修建西伯利亚铁路。但日本人却认为,俄国修建铁路是便于运兵,让他们更容易染指亚洲。于是,日本对俄国威胁的恐慌又开始加剧。朝鲜政府暗杀流亡日本的朝鲜改革派头目,也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媒体谴责政府软弱,民间为扩军捐款,各县都组建了赴朝鲜作战的志愿部队。

1890年,时任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向议会递交《外交政略论》,提出要防护利益线,而朝鲜正是日本的利益线。山县的理论对日本政策影响深远,成为对外扩张的基础。

山县有朋

日本政府终于决定采取最强硬的措施:用武力把中国势力赶出朝鲜。此时,朝鲜又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终于看到了机会。

那么,日本是如何利用东学党起义驱除中国在朝势力的呢?

首先,日本借谈判寻找对中国开战的借口。

东学党起义,其实就是一些信奉东学(与西学相对)的朝鲜农民,不满日本对朝鲜的改革而发动的起义。起义在1894年6月达到高潮,朝鲜政府请中国派兵平乱。日本也不请自来,打算趁此机会,彻底解决中国在朝势力问题。

他们派出远超中国的军队人数,还让军舰候在牙山港,方便日后伏击中国援军。但真正对中国用兵,还需要一个理由。

东学党起义军很快跟朝鲜政府议和,中国军队准备打道回府,但日本却拒绝撤兵。

他们先跟李鸿章沟通,要跟中国共同改革朝鲜。李鸿章回复说,朝鲜自己可以改革,或者日后中、日、俄三国协商解决。

李鸿章

他们又跟朝鲜沟通,要他们同意在日本主导下改革,并驱赶清兵。朝鲜回复说,清军是我们请来的,不能赶,改革我们可以自己搞。

对两方的答复都不满意,日本终于有了开战的借口。

其次,在清军驰援朝鲜的时候,进行偷袭。

朝鲜7月22日夜里近12点给出最后答复,汉城外的日本军队,23日0点30开始攻城。

此时清军全在牙山港,这让日军在汉城的进攻非常顺利:5个小时攻入汉城,俘获国王夫妇,抬出大院君主持政务。李鸿章大惊,赶紧从国内调拨援军。

运兵船抵达牙山港的25号,日本派军舰拦截,不宣而战,甲午中日战争最终爆发。

日本古代时总以中国为学习目标,但通过明治维新,反倒让中国割地赔款,藩属尽失,这也验证了后发优势法则。(详见规律24-后发优势法则:落后有优势,反超有方法

历代评价:

日军占领汉城,通常所说的日清战争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拉开了序幕。

——和田春树,东京大学历史教授

阅读数 4.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