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塞纳河畔自由的灵魂:法国游吟诗人
“婚外恋”也是音乐创作的“心头好”。

「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是中世纪方言歌曲的重要成就体现。」

11世纪末,十字军东征促成了游吟诗人的诗歌和音乐的产生。它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中心转向北方。

游吟诗人在法国南部被称为特罗巴多(Troubadour),在北部则被称为特罗威尔(Trouvere)。两词同义,意味“发明者”或“创造者”。

画作:《游吟诗人》,画家:Marcel Brunery

游吟诗人的构成比较复杂,包括宫廷贵族和骑士阶层,他们的音乐很多依赖口传,也有用乐谱记写,记谱方式多受教会音乐影响。

游吟诗人歌曲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从音乐风格方面,南北有所差别,一般来讲:

南方歌曲分句不明确,旋律细腻精美,节奏处理较为复杂自由;

北方歌曲受到南方游吟诗人歌曲的影响,但比南方歌曲朴实和直率,与民间歌曲接近,旋律轮廓比较分明和规整。此外北方歌曲喜爱加上叠歌,即反复歌唱时加上固定的歌唱部分。

中世纪游吟诗人的代表作品有,贝纳特《我看见云雀扑打着翅膀》等。

游吟诗人歌曲《我看见云雀扑打着翅膀》.mp3
00:00 06:29

游吟诗人歌曲以爱情题材为主,其中一种所谓 “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这种题材往往是某一游吟诗人对自己仰慕或爱恋的已婚贵妇的感情吐露。在中世纪宫廷习俗中,这种感情表达被认为具有规范骑士典雅品性的作用。

“宫廷之恋”的感情表达受宗教文学追求幻境表现手法的影响,常把宗教般的纯真和圣洁感情(如对圣母玛利亚的爱慕)与凡俗的人间男女之爱混在一起,诗人在苦恋着可望而不可及的异性偶像过程中实现 自身典雅品性的完善。

除了短小的方言歌曲外,还有比较长大的叙事体方言歌曲,这主要是北方游吟诗人的歌曲特征。

北方诗人继续了北方地区英雄史诗的传统,擅长传奇故事的长篇叙事诗,但受南方抒情诗歌的影响,北方叙事诗也融进了抒情的爱情题材。

北方游吟诗人歌曲的重要体裁有传奇(romance)、叙事歌曲(chanson dhistoire)和莱歌(lai)。

其中“传奇”是长篇叙事诗,类似英雄业绩歌,但把威猛骑士的征战与他们传奇般的爱情经历结合在一起;

“叙事歌曲”讲述的是一段故事,通常情况总是讲述一个妇人坐在纺车旁,或靠着窗台思恋他的爱人;

“莱歌”通常用来表达对圣母玛利亚之爱,但经常融进了作者对世俗爱情的向往。

莱歌这一体裁在音乐上具有的较重要意义,它明显受教会音乐的影响,与继叙咏有很相似的结构特征,歌词常为二重短句(两节歌词配相同旋律),有时出现三重、四重短句。

阅读数 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