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如何覆盖全球,这里有一组数字
个人信息泄露正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信息诈骗和身份盗窃的激增,又反过来,助长了人们对于多重身份验证的需求

1879 年,阿尔方斯 · 贝蒂隆还是巴黎警察局的一名普通职员。他的工作任务很简单,复印和归档身份证件和照片。那些曾经被捕的嫌疑人或前科犯,都会留下一张人像,成为巨大的文件档案的一部分。

但这个过程效率太低,在成千上万张肖像卡中找到一个特定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贝蒂隆为此设计了一套自己的归档系统,基于九个人体测量数据:眼睛、耳朵、嘴唇、胡须……每个数据分为三个等级:过小、平均、过大,以此将每个人的照片细分到更精准的分类中。这个归档和测量系统革命性地改变了刑侦的方式,也可以被视为人脸识别技术的前身。

指纹识别出现后,一度取代人体测量,成为警方归档的最主要方式。而如今,从公共闭路电视到机场的生物识别系统,人脸识别技术正在全球越来越多的地方变得普遍,面貌特征再次成为证明“你是你”的最有力工具。

覆盖全球近一半人口

一项研究表明,已经有一半的美国成年人被某种面部识别网络捕获,至少有 1.17 亿美国人在一个或多个警方数据库中存有他们的面部照片。

根据 2018 年 5 月的一份报告, FBI 已经获得 4.12 亿张用于搜索的面部图像。近日,美国国土安全部还公布了“生物识别出境”计划,旨在到 2023 年,在几乎所有的航空旅客身上使用面部识别技术,以确定签证状态是否合规。

SurfShark 对19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脸识别运用情况进行了可视化分类

北美地区的使用情况,绿色为使用中,蓝色为获得批准但没有实施,橙色为没有证据在使用

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59% 的美国人实际上对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持支持态度。但美国在相关的立法方面也颇为严格,旧金山等一些城市以政府可能滥用监控为由,禁止了监控技术的使用。

92% 的南美洲国家都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是所有大洲中比例最高的。其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打击犯罪。在巴拿马的托库门国际机场,平均每天都能捕捉到 30 名被警方通缉的嫌疑犯;在巴西,2019 年,来自 16 个人脸识别摄像头的数据带来了 134 次成功的抓捕。

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正式反对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比如比利时和卢森堡。相对来说,欧洲对于人脸识别持谨慎态度, 80% 的欧洲人并不热衷于与当局分享面部数据。但尽管有这样的负面情绪,到目前为止,仍有 26 个欧洲国家在使用

欧洲对于人脸识别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面部识别技术在中东和中亚地区非常普遍,尤其是被用于军事用途。在哈萨克斯坦,面部识别技术可以完全取代公共交通通行证;土耳其使用30 架自主研发的无人机,配备人工智能和面部识别技术看守边境;以色列则通过约旦河西岸上的 27 个检查站密切关注着巴勒斯坦公民。

疫情极大地推动了人脸识别技术的部署,许多原本针对罪犯追捕的技术,被用来追踪普通人。2020 年 1 月,莫斯科市宣布投入使用 NtechLab 提供的实时面部识别摄像头,通过实时摄像机搜寻嫌疑人,一旦匹配,软件就会给警方发出通知。如今,NtechLab 在莫斯科拥有 105000 个摄像头,该系统可以在 10 秒内完成搜索,即使人们戴着口罩,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起作用。

从数量上来看,没有国家可以和中国相比。中国在全国范围内配备约 2 亿个监控摄像机,相当于每 7 位公民就有一台。到 2023 年,中国预计将成为全球人脸识别市场的最大玩家,并将技术出口给更多国家,尤其是目前覆盖率还很低的非洲。

百亿美元的市场

与许多新兴技术的市场化应用不同,来自政府国防的持续投资是人脸识别产业最主要,也最稳定的驱动力。人脸识别技术被主要用于识别嫌犯和罪犯,提供更智能的高速巡逻,加速法医调查,防止恐怖活动与跨境监视等。

在包括中国、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国的亚太地区(APAC),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增速尤其突出。2018 年 4 月,新德里的印度警方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来识别那些失踪或被绑架的儿童,全市大约 3000 名 失踪儿童被发现。亚太的一些国家还在采取举措,为个人生成电子身份证,诸如印度尼西亚的 e-KTP 项目和印度的 UIDAI 项目,正在为该技术实现更广泛的市场渗透。

人脸识别市场增长图示。蓝色:北美洲;青色:欧洲;绿色:APEC亚太地区;黄色:中东和非洲;红色:拉丁美洲

整体来看, 2019 年全球人脸识别的市场规模为 44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 109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17.6% 。 Adroit Market Research 的报告则认为,到 2025 年,全球面部识别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 120 亿美元。

因为它的非接触性,且易于部署,相对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比如语音识别、皮肤纹理识别、虹膜识别和指纹扫描,人脸识别更受青睐。目前,大约 94% 的智能手机都有指纹传感器,然而,随着 3D 面部识别变得更加普及,到 2023 年这一比例预计将降至 90%

除了国土安全方面的用途,该技术还被广泛用于零售和电子商务部门的营销,与软件结合识别用户的性别、年龄和种族,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广告。 2019 年 6 月,京东和阿里巴巴曾宣布,他们将把人脸识别技术与销售数据结合起来,助于公司进行更好的资源配置。

据《财富》杂志报道, Facebook 最新一代的面部识别软件准确率高达 98% 。 它可以在 5 秒内,从 8 亿张图像数据库中找到一个人并识别出他的身份。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估计,人脸识别技术的错误率目前在 0.8% 左右,并正在以每两年下降 50% 的速率持续进步。这远远高于错误率超过 6% 的语音识别,但仍低于虹膜和指纹扫描。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数据采集场景的增加,又缺乏完备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泄露正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信息诈骗、网络攻击和身份盗窃的激增,又反过来,助长了人们对于多重身份验证的兴趣和需求——身份证号码已经无法证明你是你,还需要佐以面部数据和指纹。

但许多专家认为,识别技术仍然很危险,一旦人们交出指纹或面部等生物识别数据,他们就会永久暴露在外,这一过程无法逆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临床教学研究员梅根•格雷厄姆表示: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正以令人担忧的方式渗透到刑事调查中,因为你的指纹或脸部特征无法改变……它们就是你。”

阅读数 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