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时候,如果你遇到一个善于造概念的人或者初创公司,那就意味着要交智商税了
如果郭德纲用互联网词汇说相声,会怎样?


近期,一款由GQ实验室出品的《如果郭德纲是个互联网人》漫画走红。其中,郭德纲大谈赋能、闭环私域流量、降维打击等互联网用于,让搭档于谦一头雾水。
明明可以用更简单和日常的语言来表达,却被冠上了新的概念,甚至不断传播和洗脑。这些互联网“生造”的词究竟从哪里来,由是否有意义?
有8年互联网工龄的产品经理王Annie 举了一个例子,完全用互联网概念来做一段汇报,会是下面的效果。
“目前业务暂时还没有跑通一个模型,毕竟基础业务逻辑没有形成闭环,更别说做成生态了,我们还在夯实基础的阶段,好好打磨一下我们的产品,最终形成一套组合拳打法,才能有效赋能生态圈,降维打击,最终反哺整个经济体。”
这一连串的新概念,很多只是强调要做一款对行业有用的产品,却通过一系列的互联网遣词造句,达到了故作高深,甚至忽悠的效果。

游戏设计师舒航认为,造概念的本质有两点,一是可以在造词的过程中偷换概念、缩放词意的范围;二是可以掌握有新词的解释权。
新造一个概念,意味着掌握行业话语权。一个新概念造出的词,需要通过不断的推广,让更多人知道。新词扩散的速度和范围也就表明了这个概念被接受的程度。
在这个过程中,一边是拿概念来宣传企业文化的大佬和初创公司,一边是无奈的学习和使用的从业者,另一边还有在企业和媒体的联合渲染下不明觉厉的用户,这场声势浩大的互联网造词运动在不断演进,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
新造词不止是互联网行业独有的现象,却在互联网领域广泛引用,不断迭代,并频频出圈。正是体现了互联网在当今生活和就业里的必要性。
大佬的造词能力
互联网大佬的“造概念”往往立竿见影,一次演讲、一次采访提到的内容,就会被广泛传颂,以至于成为新的代名词。
比如,“中台” 是近几年最为热门的概念之一。
这是马云15年参观游戏芬兰公司Supercell后提出的概念,在参观中,马云发现他们把通用的算法和游戏素材整理出来变成工具,使每个小团队开发速度和试错游戏速度非常快。
因此阿里15年末,开始提出“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与业务机制,不久成立了数据中台团队。

此后,很多互联网公司,包括百度、腾讯还是字节跳动,都或多或少在结构中强调了中台的意义,比如百度腾讯的云业务相关事业群,字节跳动近两年大力发展的直播中台等。
然而,中台一般指业务生态已经完善的公司,发展垂直新业务,中台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DAN 很多中小公司盲目模仿,凑热闹搭建中台,业务形态还未定,产品形态还未稳,一条产品线都不完善没验证成功的情况下,无疑是暴露缺点。
同样,“赋能”也已经成为互联网人的口头禅。似乎没有一个项目,是一个“赋能”解决不了的。这个概念最早由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提出,后期被马云、马化腾等大佬引用,都是突出的巨头是在为整个行业谋福利,他们是基础设施的打造者,带动行业发展。创业者把“赋能”挂在嘴边,并不恰当。
2017-2018年还有两个重要的行业概念,一个是王兴在演讲中提到的“产业互联网”,一个是黄峥在采访中提到的“五环外” 。
转型产业互联网是近两年行业大趋势。行业中对提到王兴的论断都是认同。尤其各大公司都配合地做出了转型的战略。这期间,2B, 2C, toB, 这几个词也成了行业内的口头禅,用如此简单的词囊括相当庞大的产业。
拼多多CEO 黄峥的“五环外”最早是在2018年接受《财经》杂志采访中抛出的一个概念。他把人群分为“五环内”和“五环外”,并强调北京五环外的人群才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 他认为很多人对拼多多有异议,是因为“我们的核心就是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

这一概念与“下沉市场”相辅相成,成功在行业里把五环从小岳岳的五环变成了拼多多的五环。直到现在,五环外人群成为了巨头抢夺的焦点,拼多多横空出世后,阿里和京东都在的下沉市场发力,从聚划算到京喜,阿里巴巴刚刚发布的Q1财报甚至提到,70%新增用户来自下沉市场。
从此,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走到五环外,都开始谈“下沉”获客。
然而造概念的过程中,翻车的案例也并不少。
最经典的莫过于贾跃亭的“生态化反”。近期,贾跃亭在美国正式宣布破产,但回国依旧遥遥无期。他当年打破各种边界,把包括手机、电视、vr、自行车、电动车等硬件,以及平台、内容、ip、应用等等一系列概念构造的 “生态化反”,创造出自己的乐视帝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笑话。

还有刘强东的“兄弟论”。刘强东很看重“兄弟”,在每一次站内信里,都会多次提到“兄弟”。最初,兄弟是刘强东重情义的表现。他曾公开解释道,他所说的兄弟不是那种在京东混日子不做实事的人。真正的兄弟,而是那种与自己一起打拼的人,一起承担责任,荣辱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那种人,才是自己和京东真正的兄弟。
而随着刘强东自身深陷丑闻,加上京东多次裁员事件,“兄弟”成了刘强东双标的代名词,大家再提起来,多具有讽刺意味。
其实,在国外,乔布斯、马斯克的很多言论也会被各大互联网公司学习。但是国内在各个公司里从上到下推进,却并不常见。
创投必备,概念=忽悠?
一大批的热门词汇来源于近几年的互联网投资热潮。
为了给自己的创业项目讲一个好的故事,方便路演与融资。很多次被从业者和媒体不断提及。甚至达到了洗脑的程度。比如痛点,就是用户的需求点;抓手是方法;打法则是公司发展业务、获客的方式;头部和腰部,指的是行业里的大公司和小公司创业公司;场景指的是;闭环说明说明这个业务/产品的逻辑能够自洽、说得通。
但这些词,加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商业案例,可以排列组合造出一个打动投资人的故事。比如“我们的商业闭环是,盯住蓝海的场景,为行业赋能,打法击穿用户痛点。”
“比如闭环这个词,本身没有问题,而且也生动形象。但是大家之后滥用了,现在听到就烦。”一位投资人曾在朋友圈吐槽,“互联网初创公司对着PE/VC必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已经成功地跑通了业务闭环”,实际意思就是——我,牛逼,打钱。”

如果说大厂造概念,或多或少,还是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那来自创业公司的概念,更多的变成了一种“忽悠”。
很多喜欢造词的人,每当他们造出一个新词的时候,意味着他们要开始收智商税了。这不止存在互联网行业,从不收礼的脑白金,到只喝旺仔牛奶,“概念式营销”一直层出不穷。
然而在互联网行业如此普遍,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的迭代速度更快,很多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出现,给了新概念被制造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互联网公司在就业热度、行业热度和舆论影响力都在逐年增高。
随着创投的风口不断的变化,很多概念都已经过时,被抛弃,或者换一个概念出来继续。
比如2016-2017年最火的词汇——大IP。影视公司扎堆,阿里腾讯等也布局电影行业,业内的文学、网络文学等被一抢而空给。但是随着诸多IP改编项目屡获差评和影视行业风口的褪去,IP的概念已经被各个公司淡化。
同样是建立在微信的社区的创业,从最初的微信群、微商,又升级成为一个新概念——私域流量” 。
这个2019年度最热的概念,几乎是大饼可以卷一切。 只要有几个活人在网上对着说话,就可以说是私域流量。班级群可以叫教育行业私域流量池;这个群组织一个活动,就是深耕私域流量;发拼团红包,就变成了私域流量和群裂变融合的新打法。
从私域流量出发,一波从业者开始在叫卖服务工具、社群方法论,或者开班授课,书店里也上架了N本“打法教程”,创业项目层出不穷。
于是,很多人又借着这个概念,收割一波新韭菜。
互联网人的又爱又恨
在互联网公司从事运营工作半年后,张鑫发现自己与亲戚朋友聊天都出现了障碍。
“我跟爸妈说每天都要盯住OKR,压力很大,然后就必须花很长时间解释OKR到底是什么。”张鑫提到。但是,她认为很多概念,其实是把工作内容用更简洁的说法表达出来,反而是实用的。
王Annie也认为,造词本身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尤其是技术类的词汇,比如SEO优化,水位Align等,用起来很方便。而对于新兴的技术词汇,专业的名词的推广有利于行业发展,比如近几年兴起的云计算服务,可以细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还有物联网(IOT)等,熟悉起来用缩写会更方便。
但这些词开始不断被应用、放大和渲染,导致影响力超过了原有的词语,甚至被迫成为常规的办公用词,也给从业者造成了困扰。
“比如我本人特别讨厌‘打法’‘壁垒’这种词,一个指的是方式方法,说成打法,听起来特别高端,其实就是告诉你要给钱给资源了。后一个就是困难解决不了还找借口。那工作中用会给人跟装的感觉。” 王Annie提到。
相比工作上的一些词汇,从业者更关心的,是工作是否被忽悠了。
张鑫的公司常有新业务的产品线产生,但是最终跑起来的却很少,“这些放到一起叫做产品矩阵,产品之间的关系,叫做打通产品生态。把a产品的流量打到b产品叫做导流。看人家做了产品自己也跟风过去做不能叫跟风,叫做搭建公司防御性产品。都是很基础的操作,其实浪费了很多精力。”
而另一边,行业里也有概念会对从业者产生误导。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让很多人认为产品经理没有门槛;还有HR常用的“弹性工作制”,看起来很好但往往需要加班。

舒航提到, “归根结底,造概念之后,因为握有解释权,肚里本就没有干货的人,感觉安全起来。凡是有人质疑,就可以使出杀手锏——比如,质疑你根本就没听懂。”
互联网行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上,互联网从业者和其他上班族一样,都是社畜,只不过待遇可能有高有低。当真的技术强大,或者做出了成绩,不需要复杂的概念,也可以获得青睐。
所以,大多数时候,如果你遇到一个善于造概念的人或者初创公司,那就意味着要交智商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