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明威式生存法则:生猛地面对外界,克制地对待写作。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战地记者海明威在爱达荷州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终年62岁。
这位蜚声世界的文坛巨匠,以一本《老人与海》先后荣获了普利策奖(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诺贝尔文学奖(此处可a至1901年12月10日的斯德哥尔摩),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
海明威原本只是一个非学院派出身的文学青年,后来融入巴黎文学圈,成功拿下各种大奖。他是如何做到的?真实的海明威,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第一,喜欢战争、拳击的硬汉作家。
海明威的硬汉风格,贯穿了他一生的工作、生活和写作。
首先,从记者到战士的身份转变。
1917年,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的海明威,选择进入美国举足轻重的《堪城星报》当记者。第二年,又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海明威毅然辞掉了别人眼中羡慕的记者职位,选择了入伍从军。就像前辈普利策(此处可a至1847年4月10日的毛科)当年的经历一样,同样的十几岁少年由于一战的影响而入伍。
结果两人都因为视力原因体检不合格。退而求其次,海明威去做了一名红十字会的救护车司机,去往前线,亲身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此处可a至1916年12月15日的凡尔登)。
在去往意大利前线途中,米兰附近的一座炸药库爆炸,导致他腿上留下两百多片炮弹碎片,即便这样他仍坚持将一个意大利伤兵拖到了安全地带。后来,还因此得到了意大利政府授予他的银制勇敢勋章。

这次的生死经历也为他后来创作《永别了,武器》,提供了最真实的素材和灵感。
其次,狩猎、捕鱼、打拳击的生活爱好。
在农舍长大的海明威,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喜欢充满雄性气息的生活爱好。无论是在非洲的草丛中围捕狮子,还是游弋在墨西哥暖流上搜捕枪鱼,他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他甚至将这种“硬汉”标配的爱好带入自己的社交领域。每个与海明威初识的人,都会被带去打一场拳击,领会海明威强大的人格魅力。例如在伍迪·艾伦的那部经典电影《午夜巴黎》中,海明威刚出场就硬要拉着初次相识的主人公去打一场拳击。
最后,用硬、冷的文笔写小说。
他常常在自己的作品如《丧钟为谁而鸣》里,提倡“硬汉”精神。海明威觉得人终有一死,但不能死得窝囊,在紧要关头要保持尊严和体面。就像《老人与海》里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那样,“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在19世纪的最后一个年份,同时出现了三位大文豪,而且各自文风迥然不同。与中国老舍的幽默京味儿、日本川端康成(此处可a至1899年6月14日的大阪)的唯美小资相比,美国海明威的特点就两个字:硬、冷。
海明威以一种简洁的“电报体”结束了19世纪巴尔扎克(此处可a至1799年5月20日的图尔)、雨果、托尔斯泰等辞藻繁复的文风,发展为后来卡福的极简主义,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世界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第二,柔情似水的坦荡渣男。
对于海明威的“渣”,他的好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曾开玩笑说:“海明威每写一部小说都要换一位太太。” 海明威自己也说,恋爱是他最好的写作状态。
海明威一生经历了四次婚姻,相应地在每个阶段写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四任妻子也从全职太太、时尚名流到事业女强人、贴身女仆,风格各不相同。
然而海明威的“渣”,与张恨水具有时代特点的“渣"不同(此处可a至1895年5月18日的广信)。他树立了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渣男”形象。
一方面,海明威是柔情似水的“渣”。
从晚年海明威的回忆录来看,他的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理查森是他自己盖章认可的“唯一爱过的女人”。然而,当两人依靠妻子遗产度过最艰难的日子之后,海明威却因为那本《太阳照常升起》而声名鹊起,终于出轨了巴黎当时最时尚的富家女——宝琳·菲佛。

他在晚年自传《流动的圣节》里,用非常抒情的话讲述他和他老婆的分手,但实际上他就是移情别恋了。
另一方面,海明威永远坦荡面对自己的“渣”。
就在海明威的最后一段婚姻中,即使有了一位不离不弃的妻子,他还是爱上了一位年轻的意大利女人。海明威曾对记者说:“我写《老人与海》的时候得了败血症,几周内就写完了。我是为一位女士写的,她觉得我活不长了。我想让她见识一下。”
显然,“这位女士”不是日夜照料他的妻子玛丽。海明威认为这样的“渣”行为好像才是他持续创作下去的原动力,所以他无需掩藏。
第三,“迷惘一代”的代表。
海明威之所以风靡一时,正是因为恰好站在了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上。硬汉形象,亦或坦荡的渣男,在海明威的这些人设背后,却是整个迷惘一代的精神代表和走出困惑的不同尝试。
一战后,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空前繁荣,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柯立芝繁荣”。同时,也带来了道德的下滑和精神的空虚。
当时的人们意识到,战争让生命稍纵即逝,那我何不寻欢作乐、享受当下呢。于是,寻欢作乐后的心里空虚以及对真实的追求,让海明威一生都秉持着这样的人生准则:喝最烈的酒,钓最大的鱼,娶最美的妞。
他一生嗜酒如命,见证了三十年代的禁酒令时代(此处可a至1933年12月4日的华盛顿)。他主动走进两次世界大战,将个人经历写入作品。他是一个活得最真实的人,将人生活成最重要的作品。他的人生见证着强者为何恒强(详见规律15 - 头部效应:强者为什么恒强)。
历代评价
孤高自许,目无下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