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上的失业笔记:后浪的真实生活图鉴
巨大的失业压力下,这些笔记也许微不足到,却让我们看到了打工青年们的真实模样。

一群“后浪”失业了。

她在家里呆了很久,接到一个老板的电话,马上就答应下来,“仓促了点,但没资格挑剔了,先去了再说,有工作总好过坐吃山空。”

她之前在商场做导购,现在为了一场面试,买几十元的化妆品,挑了一身最好的衣服,为自己打气“销售技巧都是相通的,只要我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他在非洲打工8年,是领导着30多名员工的店长,因为疫情困在家里,一个月都找不到工作。“心态摆不正,很迷茫。”

她为了照顾妈妈,一直没有工作。面试问到工作经历,答不上来。“去超市面试,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他们来自小城,大多在工厂工作,有一门手艺或者有小本生意,努力生活。却在疫情的冲击下不堪一击。“地摊经济”火了,却好像和他们没有关系;身边灵光的朋友也许靠微商、直播带货月入数万,拍快手短视频也能发家,但这些他们的世界里似乎都没有痕迹。

我们在一个独特的社交网络发现了这些人。在这里,没有最热的明星八卦,没有文青或是专家的分享,没有美女的种草带货,没有直男的口诛笔伐,也没有夸张的自虐与低俗视频。更多的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和需求。

最初的源于豆瓣和微博上被疯狂转发的《58同城中的失业笔记》,贴出58部落里的真人发的帖子,语言朴实,描述了不同人的失业的状态。

“原来这么多人失业,这么艰难”这是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按2020年城镇就业人口总量7.74亿人计算,2020年4月份失业人口约为4600万,而3月份登记失业人员为948万人,就业压力仍在攀升。而中泰研究所发表文章称,中国当前的真实的失业率可能已经超过10%,失业人数达到7000万人。

巨大的失业压力下,这些笔记也许微不足到,却让我们看到了打工青年们的真实模样。

蓝领“后浪”失业图鉴

“58部落”是个社区,也是一个被“折叠”的世界。

大多数人知道的58同城,是一个找工作、兼职、找房子车子、买卖二手的平台。用户也主要是蓝领和下沉市场的人群为主。

官方宣传中,58部落是一个“记录真实生活,收获温暖回应”的产品。2019年5月正式上线。鼓励用户基于生活服务领域,进行线上发帖、评论和问答等交互体验。

与之前58同城冷冰冰的信息帖子不同,部落里集中了更多的是真实的生活和故事。最初大部分人在这里只是找寻实用的信息,随手记录真实生活的只言片语。但时间长了,这里就聚集了更多有共同语言的人。

上线时,曾有媒体评价,“这些话题是人们生活中常会遇到的麻烦,以前只能跟身边有限的几个人商量,现在可以在58部落里得到几千上万的支招,有的人在帮别人支招的时候,也解决了自己生活的难题。”

谁在关注这个部落,在这个部落里持续发帖子呢?

“全历史App”发现,其中很多人的认证是工厂的技工,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三四线城镇的求职者,也有做小生意的个体户。他们日常需要频繁地在平台上找工作、找宿舍、找兼职。

热帖大多讲的是自己的故事,帖子里大多配了图片,一个剪影,一个全身照,或是一个自拍照,没有太多滤镜或是搔首弄姿,只是一个普通人正常的生活状态。

社区刚推出的时候,主打的是分享。很多人把求职、找房的信息发了上去。大家在这里诉说,相互出主意,相互取暖;“身边的励志故事”、“租房遇到的奇葩事儿”“打工经历”这些话题,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大家在这里讲故事、唠家常。

但是随着疫情严重,失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失业率迅速增加。打开部落,迎面而来的都是失业和找工作的焦虑。

有人在一家电子厂上班,去之前答应上岗就给3500元派遣费,却因为政策变了,一分钱没拿到,只能干生气。

有人只身到外地打工,被中介骗了一个月,也没有找到工作。只能报警抓人。

有人干过各种工种,混了半生,到这个节点迷茫到不知道做什么。

虽然知乎上也有热门问题“多少人因为疫情失业了?”微博上也有“失业”的热搜,58部落里的人群并不相同。

知乎上的回答者多来自互联网公司,大多数在一二线城市,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或是毕业不久的高校青年;微博上更多是中年愤慨的抨击,以发泄和评论为主。这个社区由于找工作的功能性,人们在最初发出帖子,是为了寻求工作上帮助。情绪更多是在字里行间渗透出来。拼凑在一起,成为了一本打工一族的生活图鉴。

普通人的生活与选择

失业的焦虑不是这个社区的全部。

像很多人一样,58部落里的普通人每天都面对很多选择,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工作不顺心,家庭的过度期待,身边朋友的糟糕遭遇,婚姻选择,都可以成为帖子的焦点。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会得到一个赞。

这些帖子里不会有知乎里的“暗秀”(表面抱怨,其实在炫耀财富或者职业、家庭)。很多人的言谈话语中带着些自卑和迷惘。

一位28岁没有出嫁的姑娘,被家人朋友催婚,想不明白,发个帖子求安慰。“我只是一个工厂一线的工人,妈妈希望我找到一个帅气有钱的老公,怎么可能?”这个帖子获得了2000多个赞。

刚刚出狱的小哥想念自己的女朋友,却不敢见面,看着她嫁人,只能一个人独自喝闷酒。这里也有真能量的求职和爱情故事。有4000多人点赞,也有不少人会质疑故事的真实性。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帖子往往文笔逻辑清晰,语言简练,没有废话,也没有过度的煽情。有微博用户调侃,“这样的表达能力,已经远超微博99%用户。”

普通人的生活就简单明了,简单直接的语言,也许更能够在社区里产生共鸣。

高赞的帖子里,很多人也在用阳光的心态看待生活。

同样是晒工资,脉脉的互联网大厂员工们习惯悄无声息地晒出一条手机短信,抹去姓名和单位,短信上的天文数字总会引来一众羡慕和柠檬的嘲讽。

58部落里也有#晒工资单#的tag,工人们晒得坦坦荡荡,“厂里发工资了,5200块钱,不算多,很开心!”配上一张拿着工资单的照片,笑得很开心。

分裂的世界

没有很多人关注到58部落。白领群体最多只会在同城上发布一些租房、卖车,很少真正参与进讨论;爱热闹的青年更喜欢快手、抖音;00后们有自己的B站和QQ。富士康里的年轻人也会拍视频、做直播了,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博取关注。

真正要为生存打拼,忧愁成家立业的蓝领“后浪们”,撑起了这个世界。

发帖的博主“愤怒银行”申明,“我没有给这些头像打码,因为一方面都是58上热门的帖子,另外我觉得假如有人可以帮助这些人,其实也可以找到这些人。”

在微博数十万的转发评论中,大多人被这些“自述体”的失业经历感动,却又陌生。在一片“太难过了”“帮帮他们吧”中,很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帖子另一端的世界。

“我不知道我比他们强在哪里,凭什么比他们过得好。”一位网友提到。

质疑声不断,因为失业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现在太浮躁,三四线小城市,大学生天天嚷嚷找不到工作,我这有驾照有一定的销售能力就行,也没有强制要求完成,一个月保底三千多,五险一金,各种补助,晋升空间也大,时间真的自由,早晚指定地点打卡,基本除了开会也不会要求都在一起,去年到现在面了不到三十人,都没遇到合适的肯踏实学踏实干的。”网友提到。

有人原意公正看待,还引用的菲茨杰拉德的话,“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2018年初,一篇《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让大众看到了庞大而猎奇的快手红人们。虽然如今进5亿日活的快手,早已成为全民应用,还在近期签约周杰伦。但当时带给大众的震惊还历历在目。

当年快手中混沌的中国农村,和今天58部落里迷惘却努力生活的打工一族,都是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的一角。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几段失业笔记,比激情澎湃《后浪》的演讲更能触动人心。

阅读数 9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