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而辉煌——“烛光画家”乔治·德·拉图尔
拉图尔是17世纪洛林地区的著名画家,在他的绘画中经常使用红色,他喜欢表现夜晚的烛光,善于用光影来表现画面神秘的宗教气氛,被人们誉为“烛光画家”。

光使拉图尔的绘画更精致与庄严。

——贺奈·夏

拉图尔《圣塞巴斯蒂安与灯笼》1630年

乔治·德·拉图尔的一生是神秘而辉煌的。在他的绘画中经常使用红色,喜欢画夜晚的烛光,被人们誉为“红色画家”、“烛光画家”。

他于1593年生于洛林地区塞伊河畔维克城一个面包师的家庭,家境殷实。

拉图尔青少年时就是位很有身份的人。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娶了洛林公爵财政总监的女儿,狄安娜·勒尼弗为妻,并跟随其定居伦勒城。

拉图尔《烛光下的抹大拉玛利亚》1640年

1618年,拉图尔被尊为“大画师”,名望随之越来越大。

拉图尔的创作大部分都是在洛林地区所画,而洛林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便利和文化上的多元化,在之后沦为战场。

17世纪30年代,洛林地区陷入了欧洲“三十年战争”。法国总督下令焚毁伦勒城。大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城市变成了废墟,拉图尔工作室中所有作品付之一炬,他陈展于教堂与修道院中的作品也同样葬身火海。

不久之后,他就离开伦勒城来到法国巴黎。避居巴黎期间,以其杰出的画艺获得法国宫廷极高的荣誉,成为“国王的特约画家”

拉图尔 《木匠圣约瑟夫》 1642年

1643年,拉图尔回到伦勒城定居,继续享有洛林公爵授予他的特权,同时也行使自己宫廷画家的权利。1652年,拉图尔因疾病去世。

拉图尔生前画作备受推崇,在其去世后却因为生活地区的艺术鉴赏品味发生变化,含蓄古典风格不再时髦,取而代之的是凡尔赛式宫廷风格,导致其迅速被人遗忘,直到二十世纪才重新被提起

拉图尔《圣杰罗姆读书》

拉图尔生活在战乱的年代,故乡饱受战争摧残,其生平鲜为人知。其作品含蓄、静谧,无论是探讨生死或是宗教画的主题都带着一股神秘感。

拉图尔很善于用光影来表现画面神秘的宗教气氛,他的绘画题材不多,且作品尺寸几乎较小。

其创作题材主要是宗教画和风俗画,但两者往往又彼此糅合,作品中无论是人物还是周围的环境都及其朴素、真实,富有日常生活的特色。

拉图尔《与钻石王牌作弊》1635年

在宗教题材中与其他艺术家不一样的是,拉图尔擅长在画面中营造凝重虔敬的气氛,他通常把宗教人物置身于神秘的灯光下,集中的光源更加渲染了所要表现的主题。

而且,拉图尔宗教画中的世俗化倾向很浓厚,他把圣经中的故事、教义都用世俗生活中的场景、人物来诠释,显得亲切、感人、耐人寻味。

拉图尔《两把火焰的抹大拉玛利亚》1640年

除宗教画外,拉图尔还创作了一系列风俗画作品,如《盲手摇风琴手》、《手摇风琴手与狗》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十七世纪法国洛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

拉图尔《盲手摇风琴手》 1610-1630年

拉图尔的早期作品中多是描写白昼光的作品,后来才逐渐转为描绘烛光下的物品,从1630年起,画夜光的主题就成为他作品的主要组成部分

他是一位最擅长表现光与影的大师,对光有着特别的嗜好。

拉图尔的绘画手法极为特别,也极为个性,他描绘白昼光的作品光线明快、轮廓清晰,而表现夜光的作品,则明暗对比强烈,综合概括力极强,画面人物呈几何形式的单纯处理,形式感极强

当然,拉图尔的大部分画作以及最出名画作都为刻画夜晚的场景,采用燃烧的蜡烛或火炬作光源产生阴影,营造出强烈的对比,从而形成了自己单独简洁、一目了然的绘画风格,避免了许多作品中繁琐的背景描绘,因此也被人称为“烛光画家”

拉图尔 《年轻的歌手》1640-1645年

拉图尔爱用明显的明暗对比法来画夜间场景,丁托列托卡拉瓦乔早已采用过这种画法,丁托列托有时用石蜡或粘土来塑造他的主题,而且用烛光来细看做出的造型草图,以发现光的正确分布。

拉图尔为了竭力将光的效果表现得尽可能地令人信服,以致他的某些作品中将光源,及点燃的蜡烛也包括进去。

拉图尔 《牧羊人的崇拜》 1644年

拉图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借灯、烛、炭块、火把的照明烘托人物形象。他很善于表现火光下女性的温柔、善良和人情味,火光仿佛为人物罩上一层神秘的光环。

拉图尔描绘一只手在火焰前拢拘光线时,借非自然的照明显耀出生命内慈悲温暖的柔怀。

特别是他所描绘的女性,在可见或不可见的火光的烘照下泛着红晕的面庞,她们眯斜着双眼,合拢的嘴,有一种东方女性沉思时的美感。

而她们的手在火光前的自然动作:手指由一线光圈环住,或手掌微微摊开,似乎在轻声细语。

烛光照映下的手指近乎透明的质感

在色彩运用上,拉图尔的作品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色彩单纯、统一。他用色极其注意色彩是否有助于深度的表现。

他让黑色达到无限的深沉,把棕色呈现丝绒般的感觉,灰色尽显细腻,而白色现其灿亮。这些无色之色经由他的赋予成为一体的圆融和谐。

这之中,他让红色升起,显出日光——火光的辉煌,红色又是鲜血的颜色、荣光的象征,其微妙扣人心弦。拉图尔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矫饰主义”的倾向,色彩华丽、精致,特别是他早期的作品。

《忏悔的抹大拉玛利亚》(局部)

在构图结构上,拉图尔的画中有一种简单而严肃的几何效果,具有简洁、几何效果、奇特的构图特点。

从现存的画作来看,拉图尔绘画的对象都是人物,而且人物是画面的主体,舍去了非常多的繁琐细节,背景是越简练越好。

他追求形象的完美,排除所有多余的细节,拉图尔的构图非常奇特,几何化趋势非常明显,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都很强。

拉图尔 《鼓风机与烟斗》 1642年

在拉图尔的画中,人物的身体依据画面面积,构成优美的几何造型,像处理静物一样,是经过画家大幅的剪裁和计量过的,因此在空间上也达到了最完美的高度。

他的构图一般很静凑,在单幅画作众多人物的构图中,人物安排上几乎都排成一列,像舞台横幅帷幕画,非常具有戏剧性。

拉图尔 《预言家》1632-1635年

在拉图尔的画作中,观者能感受到庄重、和谐、肃穆的气氛,而不是同时代“古典”画家作品中的那种冷漠、理性、故弄玄虚的“学究”气。

而且,他的画作受到卡拉瓦乔艺术风格的巨大影响,不仅在光影明暗处理方面,在现实主义、宗教主题世俗化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拉图尔在他的画作中摒弃了卡拉瓦乔作品中狂暴和粗野的成分,取而代之以肃穆、庄重的气氛,可能不自觉将人物美化了,一般农民,甚至是小偷、骗子或泼妇形象都不显粗野。​

拉图尔 《乞讨者们的争吵》 1620年

另外,拉图尔与卡拉瓦乔在光线上的运用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卡拉瓦乔在画面中从未表现他的光源,光线一般从高处射入;拉图尔总在他的作品中描绘光的来源,光在他的画里被指明,光源一般来自蜡烛、火把,并且所有一切都围绕这个光源展开

虽然拉图尔去世后被湮没了三个世纪之久,但他的作品对后人有极大的启示接件作品,从他的作品很强的形式感、浑厚圆润的造型轮廓中能隐约浮现后世立体主义的影子。​

拉图尔 《忏悔的抹大拉玛利亚》1635-1640年

关于乔治·德·拉图尔

十七世纪洛林地区的著名画家;

因其最擅长表现光与影,被称为“夜光画家”或“烛光画家”

他的作品有很强的形式感以及浑厚圆润的造型轮廓;

影响了后来的立体主义。

阅读数 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