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些人看来她是关于性别多元化的自由故事,在主流看来她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励志故事,在资本看来她还是一个不争不抢但又能熬出来的听话故事。
蔡徐坤说:“雨昕,你的衣服跟其她人不太一样。”《青春有你2》百人主题曲《YES!OK!》表演舞台上,别的婧妹(婧指女版《青春有你》)都穿着百褶短裙,站在C位的刘雨昕留着短发、穿着短裤。

中国观众早已见惯外形中性风的偶像形象——2005年,湖南卫视的一档《超级女声》开启了“选秀元年”,全民投票选出前三名中,李宇春和周笔畅都是留着刺猬头的“假小子”。16年后,新一代互联网选秀观众依然没有对中性偶像丧失热情。无论是制作方还是观众,似乎都默认了一条游戏规则:女团选秀不仅要有vocal担当、dancer担当、rapper担当……同时还要有“中性担当”。
在胜负揭晓的成团之夜,刘雨昕比获得第二名的虞书欣多出500万助力值,被粉丝称为“断层C位”(形容实力差距过大)。一身白色西装的李宇春作为嘉宾,唱着《给女孩》“all the girls / do what you gonna do”,和刘雨昕相视一笑。

中性风新晋“后浪"和“前浪"的同台
女孩pick女孩
根据一份由百度公布的搜索数据报告,《青你2》的女性粉丝超过七成。节目制作团队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都承认过迎合女性观众喜好是成功的关键,女性会更容易参与讨论、转发与互动。
女性观众很挑剔,用严苛的目光审视着台上109个女孩,评价着她们的脸型、身材、唱跳、性格……正如总导演吴寒所说:“女孩选女孩,就像男生选男生一样,可能同性之间选择的门槛会更高。”怎样的人才能成为偶像?吴寒认为:“现在社会上,女性就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形象,她会去涉猎各个方面。你不可能在一个时代不需要的情况下,去强硬地做出某一种人物,或者某一个偶像。只有你做出来的人物恰好是这个市场需要的,才有可能在节目里头走出来。”
粉丝高非告诉我们,她pick刘雨昕和当年上初中时候喜欢刘雨昕有一样的理由——业务能力强的同时,性格还很好。她认为中性确实在选秀竞争中会带来所谓‘红利’:“其实是一种性格上的优势,这感受很微妙,不是一个公式。”她列举了一些刘雨昕和李宇春相似的人格魅力:沉稳踏实、坚强执着、乐于助人。
高非根据自己的成长经验,会本能地将中性和“独立女性”联系到了一起。在现实中,她自己也倾向于中性化的着装打扮,相对于裙子更愿意选择衬衫、裤装,相对于粉红色更喜欢灰白黑等中性色调。她说中性风最大的好处是增强自己的“职业感”——现代、干练,不要传统和柔弱。“传统女性的形象,是一定要反抗到底的。”

刘雨昕的这段《破风》表演,是很多人“入坑"的开始
需要解释的是,一位女性选择中性打扮,实际上并不意味着穿得性别模糊,而是穿得“模仿男性”。著名的性别学家、马里兰大学教授Jo Paoletti在2015年出版的《性和无性别:时尚,女权和性革命》中写道,100年来,女人们打破传统世界里裙摆规整的“淑女”形象。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规范中,家庭主妇们不需要去工作,被规定要穿漂亮裙子,而不被允许穿方便的裤装。现代女性获得了回报:女装几乎已概括了传统男装的所有类型。一个典型的中性形象包括:T 恤、卫衣、牛仔裤以及西装。
Jo Paoletti同时也指出,中性风如今愈演愈烈,很大原因是因为女权仍有其现实意义。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2019年底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彻底消除性别差距所需的时间为99.5年。在卫生、教育、职场和政治等领域,男性和女性难以在有生之年实现性别平等。中国的情况还在倒退:2008年排第57名,之后连续狂跌11年,2019年跌至第106位。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中国女孩们想要看到帅气的偶像——因为不管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她们都仍然感受到强烈的女性标签束缚。正如高非所说;“你在喜欢中性偶像的同时,好像也给你自己带来了更多自由。毕竟我们都是被‘一个女孩应该怎么样’给教育养大的。”

也正因为很多女性观众受到了二元化性别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将“落后的、软弱的、只会讨好男性的”与“黑长直”之类传统女性化外表联系到一起,产生敌意,进行批判。当高非列举“性格好”的反面,正是那些仅靠性感外表取胜的“莺莺燕燕”,那些“绿茶碧池”们。
早在《超女》时代,张含韵、刘惜君这样的“软妹风”选手就背负了大量的污名争议。而在《青你2》中,孔雪儿又被扒出所谓“插足闺蜜恋情”的黑料,被一些网友攻击为“高段位绿茶”。虞书欣尽管获得了高人气,但同时也要被全民争议到底是“作精”还是其实“没有坏心眼”。而与之相反的是,中性风选手似乎很自然就跟私德话题绝缘了。

张含韵当年有一首“神曲”,蒙牛酸酸乳的广告歌《酸酸甜甜就是我》

孔雪儿最终也成团出道,排名第八
也正因为此,很多女性粉丝受到了“性别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将“落后的、软弱的、只会讨好男性的”与“黑长直”之类传统女性化形象联系到一起,产生敌意,进行批判。针对这种心理,很多本来或者清纯或者美艳的女明星,也要经常发发西装照片,强调自己的“攻气大女生”特质。韩团Blackpink带火的“Girl Crush”风——冷感、自信、不讨好、不可爱,同样也是一种讨巧的中性形象。Lisa在身材火辣、笑容甜美的同时,也要表现出强大的性格,在指导选手的时候不惧露出非常严厉的一面。

“可盐可甜”的Lisa在中国走红
而另一方面,“性别跨界”对于男女偶像来说性质有所不同。当男性偶像表现出柔媚、华丽的气质,通常就会被男性同胞批评为“娘娘腔”——因为这和“男权”无关,而反倒意味着“示弱”,成为了供女性消费的商品。所以很多男明星想获得主流观众的认可,通常会更加忌讳“中性”标签。他们当然会暗戳戳地画眼线、打粉底、涂口红,但总不会穿上裙子。
“人间扳手”
偶像的工作包括催动粉丝的欲望,提供亲密幻想的可能性。尽管刘雨昕和李宇春都未曾正式公开过性取向,但不少网友都默认她们是女同性恋,给她们贴上“T”的标签(T形容女同性恋中偏向男性化的一方,P指另一方)。
种种评论也表明,很多直女粉丝不会仅仅将刘雨昕视作同性榜样,而在其身上感受到了诱惑的性魅力,会幻想与其产生亲密关系。在B站刘雨昕的视频中,留言里纷纷喊道,“这是爱情开始的地方”,“人间扳手”(意思是大家都被掰弯了)。
暧昧的百合气息,充斥于节目之中。刘雨昕在公演排练环节,总是细心照顾其她女孩,安慰情绪不佳的选手,被称为“端水艺术家”(对谁都很好,一碗水端平)。有女生说,“她带来安全感”。还有女生拉着她的手撒娇、“争宠”,抱怨被忽略,“你去管你的宝宝们吧”。

B站上有很多总结刘雨昕“后宫佳丽”的视频
中国的年轻女孩们,也早就习惯了在消费文化中享受同性恋情。腐女们不仅热衷耽美故事,百合CP也一样受到欢迎。幻想和现实是两回事,人们热衷于在想象中打破禁忌,这不代表她们现实中就是同性恋,也不代表她们真准备跟刘雨昕求爱。
“泥塑”已经成为饭圈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指放大女艺人的男性气质或“性别反转”。粉丝经济、文化产业和同人文化研究学者秦江在接受《毒眸》采访时表示:“不管是cp粉、女友粉还是亲妈粉,都不指向粉丝本身有任何心理问题。国际上的粉丝研究已经不再是病理化和污名化的,而是趋于常态的理解。”“女团选秀节目中的cp,也不一定是性关系想象,而是一种亲密关系的想象。心理学的研究发现,shipping(嗑relationship)的粉丝,特别是女粉丝,不一定是生活中亲密关系遭受了挫折,而是纯粹对探讨和想象亲密关系感兴趣。”

女演员万茜被很多粉丝称为“金瓜”,这个词本来是指荷尔蒙爆棚的男明星
要精致,不要破坏性
李宇春的中性形象爆火,曾经引发了一波网友的恶搞戏谑行为,甚至由此诞生了“春哥教”。2009年,四川某大学物理学院一个男生宿舍,在寝室内张贴大幅李宇春海报,供有香炉和水果,在两旁的对联上写着“信春哥,不挂科”(改编自“信春哥,得永生”)。而当年《超女》的中性选手们或多或少都遭到过类似嘲笑,“绵羊音”曾轶可就被调侃成“曾哥真爷们,铁血史泰龙”,与“春哥纯爷们,铁血真汉子”相对。

“信春哥,不挂科”的恶搞行为
男生宿舍的行为与其说是怀揣恶意,不如说纯粹是为了“好笑”。但这也说明了他们对李宇春外表的态度——是要拿来乐一乐的。
今年,一些男性观众的反应却截然相反。在号称“全网最直男社区”的虎扑,一篇名为“刘雨昕真的是绝了,简直吸取了所有人优点的怪物”的贴子获得了43万多浏览量。留言里没人喊“昕哥”,没人编“爷们”段子,他们都在和女性粉丝一样爱慕地喊着“刘老师”,各种花式表白。

青年作家宗城在追完了这一整季《青春有你2》之后也pick了“刘老师”。在他看来,刘雨昕和李宇春在外形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刘雨昕其实属于一种精致化的中性风,还是很有所谓的女人味的成分。当然女人味也有一种(迎合)直男审美、男性凝视的意味在。只是说刘雨昕找到了一个中位数,男性和女性同时接受的中位数。而你如果看李宇春超女时代的照片,还真是有点放荡不羁,当然当时普遍的审美都是比较‘杀马特’。”
虎扑贴子里不乏有人夸赞刘雨昕的美貌。一位网友放了她的短发和长发对比照,评论道“老刘这颜,我比死忠更死忠了,我可以”。

长发的刘雨昕
而作为对比的是,《创造营2020》里的选手刘梦,在虎扑上就引发了更多的争议和吐槽,“女装大佬”,“这小腿,我都怀疑她打过雄激素”。宗城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刘梦这类长相对直男的冲击,“破坏性”,具体解释就是“一个会让男性觉得hold不住的人,会觉得对他产生了威胁。如果男性跟吴宣仪在一起,他就会觉得非常舒服”。

刘梦被成为“撞脸李钟硕”,仅看照片会被误认为是男生

吴宣仪是《创造101》火箭少女团员,长得很甜
精致当然是妆发、服装、肢体动作、表情管理等等细节抠下来的结果。刘雨昕的发色、隐形眼镜色号几乎每集都不一样,在表演时会加入挑眉、比心等小动作。她还要在节目间隙随时注意补妆,才能维持“又仙又飒”“帅中带魅”的吸粉气质。实际上刘雨昕是经过了不断的试错,才从破坏性走向了精致。B站上已经有很多“考古”视频,刘雨昕曾经参加过《向上吧!少年》《舞林争霸》,留着寸头,穿着背心,被别人问“你是男孩吗?”在那些节目里,刘雨昕都没有火起来。

《舞林争霸》时期的刘雨昕,她如今的精致感是调整的结果
其实李宇春也早已不再是那个杀马特的“春哥”。近年来,她频繁出现于时装周,不断登上杂志封面,已经成为了备受奢侈品品牌喜爱的“高级脸”。当然李宇春和周笔畅能够在喜新厌旧的娱乐圈站稳脚跟,和她们能够在音乐创作上获得粉丝认可有很大关系。她们已经从选秀偶像,“进化”到了歌手的范畴。
一个流行故事的要素
在《韩国综艺节目如何讲故事》一书中,作者郑淑强调了“故事”在选秀节目里的重要性,以及制作公司如何通过故事线来引导观众情绪,进而左右投票结果。
“网红经纪人”杨天真到《青你2》当嘉宾,刘雨昕问她,到底实力是不是最重要的事。杨天真说你是不是受到过什么伤害,刘雨昕提到了之前参加各种节目都没有起色,参加“蜜蜂少女队”被攻击为造成团糊掉的“罪魁祸首”——此刻的弹幕写满了“心疼”。

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参与故事创作的不仅有剪辑师和编剧,还有观众们在社交网络上的创作。一条名为《刘雨昕的C位之路——逆天改命有多难?》的视频在B站上获得了38万播放量,讲述了她从不被重视的“中性风回锅肉”如何一步步用舞台证明自己,从镜头数很少到C位逆袭。

有粉丝在接受《娱乐硬糖》的采访时,将刘雨昕和“农村出身”的杨超越联系起来,认为她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被生活毒打过的样子”。中性是刘雨昕身上最显眼的标签,也是造成她看起来“被生活毒打”的原因之一。浙江大学社会学学生、女同性恋者阿原提醒我们,选秀节目里充满生命力的“多元化”是一个刺激欲望的假相,现实中的议题空间仍然非常有限,“虽然我们现在看起来有一些性别空间,但是我们可行动的范围还是很小的,依然是很脆弱的”。
2020年的春天至初夏,《青你2》制造了一次娱乐狂欢。正如罗伯特·麦基在那本被奉为经典的《故事》里所写,人类对于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餍足的,而集体观看故事是一种仪式感。宗城总结刘雨昕的成功,正是因为能够满足不同人的胃口:“在一些人看来她是关于性别多元化的故事,在主流看来她是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在资本看来她是一个不争不抢但又能熬出来的听话故事。”
不同观众带着对生活不同的理解,pick了自己所爱,在成团之夜迎来主人公的结局。高非说:“我当然希望刘老师发展得好,但节目一结束,我的热情就降了一半。”
她并不会感到留恋,因为故事肯定还会轮番上演。

最后再欣赏一张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