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也是我们应该为此反思的,正是因为民族主义思想的推动,使得大量海外流失文物以高于本身价值的价格被政府或者收藏家买回,这也在客观上提高了文物回流的门槛,毕竟收藏家要考虑收益,而政府所花的是纳税人的钱。
对于名人来说,公众对他们往往会有更严格的要求,如果有道德或者公序良俗方面的破绽,稍有不慎就会招来骂名。但是对于何鸿燊个人,舆论对他几乎是一边倒地好评。
“他曾多次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接见,曾参与见证中英、中葡谈判及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把圆明园猪首铜像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他生前积极参与对祖国内地的经济建设,文化慈善等事业,为澳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何鸿燊去世当天,人民日报官微这样说道。
从何鸿燊的人生履历来看,“富可敌国”,长寿,多妻多子多孙,在政商界享有极高的个人评价,可谓妥妥的人生赢家。但是反过来说,一个从事赌博业、没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也没有遵从一夫一妻制公序良俗的大资本家,能够在官方和民间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也是极为少见的事情。
能在各方赢得美名,除了何鸿燊极强的个人魅力以外,他身上“爱国企业家”的标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何鸿燊和马首
除了对于内地经济建设的大力支持以外,何鸿燊在中国文物回流上做的突出贡献,也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事迹,其中最被人称道的就是买下被称为国宝的圆明园兽首,并赠送回国。在报道何鸿燊逝世的文章里,大多都把何鸿燊买下圆明园兽首送回国的事迹提炼到了标题中。
可见圆明园兽首作为海外流失文物,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国宝”
圆明园兽首在主流语境下,往往被形容为文物“国宝”。兽首除了本身的工艺价值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它的历史价值,还成为了中国曾被西方列强欺压、民族苦难的象征。
圆明园兽首铜像,又被称为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原来是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于清朝乾隆年间由红铜制成。由当时清朝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所设计,耶稣会神父,法国人蒋友仁监督修建。以十二生肖为造型的兽首人身像以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兽首铜像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正午时分,所有十二个兽首会同时喷水。1860 年火烧圆明园时间以后流落国外。

十二个人身兽首,作为水龙头,呈八字状放置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水池边
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兽首最早被发现,是在 1985 年,当时有一位美国的古董商查尔斯在加利福尼亚州一处私宅的花园内,发现了圆明园马首、牛首和虎首铜像。随后这位股东商以每件 1500 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三个兽首。
随后圆明园兽首便相继出现在了拍卖会上。2000 年,在香港佳士得和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保利集团分别以 774.5 万、818.5 万以及 1544.475 万港币拍下了牛首猴首和虎首。兽首开始以高价拍卖的形式回到中国。
2003 年,猪首的美国拥有者将铜像转让给了中华抢救流失文物专项基金,何鸿燊向该基金捐款 600 万人民币,将其买下。2007 年 9 月,何鸿燊在苏富比拍卖会举行前,以 6910 万港币的价格将马首买下,随后将马首放置在港澳地区,进行公开展示。2019 年 11 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和澳门回归 20 周年的献礼,何鸿燊将马首捐赠给了国家文物局。
2013 年 4 月 26 日,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将圆明园鼠首和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2013 年 6 月 28 日,鼠首和兔首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至此,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兽首,已经有七个回到了中国,龙首、狗首、蛇首、羊首、鸡首等 5 尊铜像至今下落不明。

圆明园十二兽首
我们可以看到,从 1985 年查尔斯以每尊 1500 美金的价格买下三尊兽首以来,市场价急速上涨,到现在价格已经涨了上千倍,并且每次有新的兽首亮相市场,都会引起轰动。在这背后,除了兽首本身的价值以外,还有着民族主义情感的加持。这也是为什么何鸿燊购买兽首赠送回国的行为会获得如此多好评的原因。
但是,对于圆明园兽首作为文物的实际价值,文物专家们有着不一样的说法,有专家认为圆明园兽首不管是从历史价值还是工艺价值来看,称兽首为“国宝”一点也不为过。
著名清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王道成教授曾近距离接触现存于保利的3只兽首。他曾向记者回忆:“我觉得兽首制作相当精美,牛和虎都栩栩如生,牛的眼睛特别有神。我认为制造艺术水平还是很高的,虽然它只是个喷头,但是相当高水平的喷头。”

牛首
他同样认为,圆明园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因为现在能够看到的圆明园的文物很少,兽首又是货真价实的圆明园文物,所以自然会附带了爱国情怀。虽然它们是由外国人设计,但当时真正的总设计师是乾隆皇帝,大主意都是乾隆抓的。
不过也有文物学家对此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兽首的价值被严重高估了。2009 年,时任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的罗哲文在接受采访时称,“其实圆明园兽首根本算不上国宝,它的真正价值也就数十万而已。叫出这么高的价格,谁买谁是‘冤大头’。”罗哲文还称,兽首原本就是“水龙头”:“圆明园大水法中的 12 生肖本身价值并不重大,其工本、工艺等并不特别,也就是喷水龙头而已,相比现藏于北京大学等处的圆明园文物华表等,兽首工艺相对比较粗糙,现在在北京、广州等地的一些小工厂都可以制造出来,艺术价值可以说并不高。”

罗哲文(1924年6月15日-2012年5月14日)
时任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
而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 2007 年写的一篇文章《不要忽悠圆明园的水龙头》里这样说过:“就目前已被确认为圆明园遗物的这几件水龙头来看,基本上可以说是西方雕塑……退一万步说,即使它是属于中国的,那它在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史上也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因为它是圆明园的遗物,就成了“国宝”。如果这几个外来的的东西成了“国宝”,那如何面对我们历史上的夏商周的“国宝”。在诸多事情贬值的今天,“国宝”的称谓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贬值,动不动就称“国宝”,已经成为一种商业的时尚。”
在这些文物学家看来,圆明园兽首有被炒作之嫌,但是从舆论的声音来看,这样的观点依然非常小众。那么,外国人做的这 12 个兽首,为什么又能成为主流语境下的国宝呢?
外国人做的兽首,怎么就成了中国国宝?
对于圆明园兽首是如何被贴上“国宝”标签的,鉴藏家吴树曾在《谁在拍卖中国》一书中有过详细披露。书中写道,上世纪 80 年代,在全球范围内最早公开露面的 5 尊圆明园兽首中,除猪首被美国一家私人博物馆收藏外,其余 4 尊兽首全部被台湾的蔡辰男、蔡辰洋两兄弟拍下,两兄弟旗下拥有艺术品收藏机构寒舍集团。

1987 年,蔡辰男以 16.5 万美元的价格从拍卖机构中拍下了猴首。1989 年 6 月,蔡辰洋又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分别以 14.85 万英镑、13.75 万英镑和 18.15 万英镑的价格,拍下了牛首、虎首和马首。
同年 10 月,寒舍集团又在台湾举办了一次“圆明园国宝暨明清青铜器特展”,也正是在这次展览会上,圆明园兽首开始了从水龙头向国宝地转变。
消息传出,各路媒体纷纷跟风炒作,将蔡氏兄弟的艺术品投资行为提升至“爱国”义举。此后,只要出现类似行为,就同样可以享受“爱国者”的荣誉称号。“在各方推波助澜下,一场起始于商业目的、被标榜成’爱国行动’的圆明园文物回归热形成气候,以12生肖铜兽首为代表的圆明园流散物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海外拍场,并且身价节节拔高,屡创天价神话。”吴树在书里写道。
在“爱国”的包装下,使得海外文物回流的价格水涨船高,这也使得中国官方文物回收的难度加大。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 2013 年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兽首价格地一路飙升,民族情绪地一路高涨,其直接的后果是哄抬了中国文物的市场价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对流失文物的追讨。”
他认为在文物追讨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应该有足够的自信,依照国际相关公约,有自信地进行追讨,而不是通过国家或相关企业出不合理的高价买下,才能抚慰民心。陈履生还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国家流失海外文物名录,“这是进行有效追讨的学术基础,也是提供法律依据,即掠夺的罪证。只有基于此,才能开展追讨工作。”
2009 年中国收藏家蔡铭超的诈拍事件使得因圆明园兽首而产生的民族主义情绪到达了高点。
2009 年 2 月 23 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举行了鼠首和兔首的拍卖会,在公布这次拍卖会消息的时候,就引起了华人的强烈抗议,中方认为,流失文物不应该进入拍卖市场,“是对我们民族、我们国家不尊重,”圆明园专家叶廷芳表示。除此以外,中方还认为此次拍卖过高的起拍价无异于是对圆明园宝物的二次抢劫。
但是在一片抗议声下,拍卖还是如期举行。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拍卖只进行了不到 5 分钟,就由一位神秘买家以两件共计 2800 万欧元的天价,将鼠首和兔首拍下。
几天以后,神秘买家蔡铭超现身,为此他还在北京专门开了一个发布会,他还出人意料地宣布自己不会付款,“自己只是为了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故意搅局”。这场闹剧就这样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落下帷幕,其结果堪称两败俱伤。中国没能要回文物,佳士得公司随后在中国的一切业务也受到了限制。

在接受采访时,蔡铭超称自己的行为不被同行认可,诈拍的时候感觉像小偷
2013 年,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将圆明园鼠首和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而皮诺的身份也有些特殊——他是佳士得拍卖行的大股东。按照皮诺一方的说法,兽首流拍之后,皮诺家族从皮埃尔·贝杰手中低调地买下了它们,其出价“略低于”当时两件文物的成交价。在此之后,佳士得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才逐步恢复正常。
而蔡铭超的个人行为也引来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蔡的行为是“爱国义举”,也有人认为这是“痞子”行为,“有辱国格”。但是据一份国内的民调来看,有 70% 的中国人支持蔡铭超诈拍的行为。
回过头来看,2009 年鼠首和兔首的拍卖,之所以会引发这么大的轰动,并最终演变成诈拍的闹剧,这背后都离不开民族主义情绪的烘托。这也是我们应该为此反思的,正是因为民族主义思想的推动,使得大量海外流失文物以高于本身价值的价格被政府或者收藏家买回,这也在客观上提高了文物回流的门槛,毕竟收藏家要考虑收益,而政府所花的是纳税人的钱。
而吴树在《谁在拍卖中国》一书中也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理顺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拍卖事件的经纬,并非要跟谁算总账,只是想做一次亡羊补牢式的反省,让这件事清楚明了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因为 十二生肖铜像还有 7 尊(应为 5 尊,该书出版于 2010 年)尚未“横空出世”,倘若又有被掠“国宝”重现江湖,政府或许已经知道怎么做,我们媒体和老百姓也就不要再跟着人瞎起哄,免得自讨没趣。当然,很有可能下一个“龙首”、“狗首”、或别的什么东西,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比方说:瞅着中国人不犯傻了,他们就让几个老外当托儿哄抢一番,然后再让人振臂高呼:“国宝被外国人买走是国耻!”或“抢救国宝”之类,假若“兽首连续剧”果真这样上演了,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