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的享乐——英法百年战争之后,和谐悦耳的英国音乐
百年战争之后的英国音乐。

15世纪30、40年代欧洲音乐风格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对这一转变起着重要影响作用的首先是一些英国作曲家。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后,获胜的英国王室占领和控制了法国的大片土地。法国的勃艮第公爵作为英国在大陆的首要同盟者,在15世纪中叶控制了法国东北部、弗兰德和低地国家的很多地方。这片欧洲最富庶的地方在政治力量和影响上甚至开始逐渐超过法国。

勃艮第公爵们不仅在政治上十分活跃,而且还是热心的音乐赞助人,在宫廷内部和宫廷附属的小教堂里,他们都建立了豪华的乐队和唱诗班,为宗教仪式和宫廷的娱乐活动服务。

“好人”菲利普(勃艮第公爵)的婚礼庆典

他们吸引和供养了欧洲各地的许多优秀歌手和演奏家。这些音乐家们经常同时为几个宫廷或小教堂服务,因此,他们的流动也有助于形成一种国际化的音乐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各地的音乐风格被带到了勃艮第,然后,又从这里传到欧洲的其他音乐中心。[1]

(详情请参阅知识点:勃艮第作曲家)

英国音乐从中世纪开始就与法国和意大利音乐有明显的不同:它较少抽象理论的约束,与民间音乐保持着自然的联系,倾向大调性、主调风格。而英国音乐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习惯于自由地运用三度、六度音程,因而产生出和谐丰满的音响。

15世纪的英国作曲家依然保持着这种基本的音乐传统。他们一般不使用不省略三音的三和弦,多采用和声式的织体,强拍避免不协和音程。

曲目:邓思泰布尔《你何其美丽》(Quam pulchra es),演唱团体:Quire Cleveland

《奥尔德霍尔藏稿》(Old Hall Manuscript)是一部英国的手抄曲集,是15世纪早期的宗教音乐集,它收录了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英国的147首复调音乐作品,为学者们研究1415年前后这一时期的合唱风格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奥尔德霍尔藏稿》(Old Hall Manuscript)内部图

这部曲集中的多数作品是英国的第斯康特(Discant)风格:即在三个声部的织体中,定旋律一般在中声部,它与两个外声部基本上是音对音的关系,但高声部常是稍加修饰的旋律。

其余的作品为坎蒂莱那风格(Cantilena Style),它是14和15世纪的一种三声部的声乐音乐风格,三个声部中高声部占主导地位,高声部的旋律更带装饰性,节奏更为流动,而下两个声部节奏较慢,作为高声部的陪衬。在14和15世纪,这种风格多在一些世俗的声乐作品中被采用。

利奥纳尔·鲍尔(Leonel Power)是英国这一时期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约50首宗教作品,至少有23首收入《奥尔德霍尔藏稿》中。

利奥纳尔·鲍尔(Leonel Power)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英国音乐的那种和谐的音响,特别是甜美悦耳而又雅致的旋律,受到欧洲大陆作曲家的注意。他不仅创作有单乐章和双乐章的弥撒曲,他还是15世纪最早创作弥撒曲套曲的作曲家之一。

曲目:鲍尔《圣哉经》(Sanctus)

圣诞颂歌(carol)是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很受欢迎的复调音乐体裁形式,它原是一种单声部的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它或在各种仪式时,或在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行进时演唱。

圣诞颂歌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和宗教(歌颂圣母或庆祝基督诞生)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由几个诗节和叠歌组成。诗节的音乐相同,叠歌有自己的音乐。叠歌在全曲开始时及每一段歌词之后唱,叠歌三个声部,诗节两个声部。

尽管其中有一些宗教内容,圣诞颂歌还是可以被看作是与法国的维勒莱和意大利的巴拉塔相似的英国世俗体裁

法伯顿(faburden)是15世纪在英国发展的一种比圣诞颂歌更简单的带有即兴性质的复调音乐手法,它从英国迪斯康特演化而来,它是在一个写出的素歌声部的基础上,于演唱时,即兴附加上两个声部的复调音乐手法:

一位歌者按乐谱唱素歌的声部,另一位歌者在下方即兴唱出一个与素歌声部平行三度间点缀有五度的声部,第三位歌者在素歌上方即兴唱出一个与素歌声部平行四度的声部。

[1] 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第66页。

阅读数 1.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