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的功用性
「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众赞歌,而换词歌是它的一个重要部分。」
众赞歌(德文:choral或kirchenlied,英文:chorale)是德国宗教改革在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一种会众的赞美诗。
起初,众赞歌主要是单声部、分节歌形式,虽然采用有量记谱,但音符时值长度基本一致,偶尔随歌词有所变化,句尾音的停顿长短不一。
众赞歌有的是以新创作的德文诗谱曲的,有的是以德文的旧诗或拉丁诗德译后谱曲的,有的是以改革前的德国圣歌填词的,还有的是以世俗歌曲填入宗教的歌词,代表作有马丁·路德《坚固堡垒》(Ein feste Burg)等。
曲目:《我们的主是坚固的堡垒》(Ein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
路德改革时期的重要音乐家是约翰·瓦尔特(Johann Walter,1496~1570),在瓦尔特的歌集中有两种多声部众赞歌的风格,在整个16世纪一直并行发展。

约翰·瓦尔特(Johann Walter,1496~1570)
复调对位的一类众赞歌的发展使这种德国的新体裁融入了法·弗兰德的音乐风格之中;而简洁的音对音近乎是和弦式一类的众赞歌更为重要,它代表了德国新教音乐的主要风格。
换词歌:《我的平静心情被打乱》(Mein Gmueth ist mir verwirret)
换词歌(contrafactum)是众赞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中世纪后期以来,一首声乐作品保留原有的曲调而填入新词,一般是以世俗的歌词取代宗教歌词或反之,这就是换词歌。
在德国宗教改革时期,以宗教歌词取代世俗歌词的做法尤为普遍。这主要是受到路德的音乐观念影响:
路德相信,众赞歌中采用世俗曲调是将世俗音乐神圣化的一种做法。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二百年的时间里,路德教的音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展,并使教堂里的普通大众与当时最新的音乐发展相联系。”[1]
换词歌中的一个著名例子是哈斯勒的利德《我的平静心情被打乱》(Mein Gmueth ist mir verwirret)的旋律,于1600年左右被填入了宗教歌词“我心里充满渴望”,后又改用“啊,头颅,血迹斑斑,伤痕累累”的歌词。百年之后,J.S.巴赫又将此旋律变化后用于《马太受难曲》中。
[1] 亨利·雷纳(Henry Raynor),《音乐社会史》(A Social History of Music)第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