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用音乐创作传播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玩转音乐。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基于“重新发现古代智慧和人的理性力量”的人文主义原则,挑战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路德在1517年10月31日贴出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新教的宗教改革正式开始。此举不仅使欧洲北部许多国家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还引发了1560年达到高峰的反宗教改革。
可无论是宗教改革派,还是反宗教改革派,他们都十分重视教仪音乐在改革中的作用。
路德除了是一位宗教改革者外,他还是一位歌手,且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这位有着较高修养的音乐爱好者,深信音乐的教育作用和道德感化力量。他十分赞赏法-弗兰德的复调音乐,将音乐改革作为了宗教改革的重要部分:
尽管路德对罗马天主教的教仪进行了改革,但他并没有完全抛弃旧有的拉丁仪式,而是部分地保留了天主教仪式中的拉丁文歌词和音乐,仅修改了部分歌词,使之与新教的教义相一致。
另外,他还缩短和简化了弥撒仪式,在1526年创造了一种供人数较少的会众使用的《德语弥撒》,这种弥撒在结构上与罗马教会不同,没有荣耀经和羔羊经,音乐上包括圣咏、复调和德语的众赞歌。
而最重要的是,他领导创作了一种新型的会众演唱的歌曲——众赞歌。
(详情请参阅知识点: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
路德亲自写了许多众赞歌的歌词,如这首被后世作曲家常引用主题的《坚固堡垒》(Ein feste Burg):
这首作品成为象征德国新教精神的战歌,此曲的音乐也归在路德名下。
路德这种对新教仪式音乐实践作出的大胆改革,确立了音乐在这种仪式中的中心地位,使得德国的音乐得到了深远的发展。
阅读数 1.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