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里暗藏梦想的“小王子”
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文/全历史 王莫失

1944年7月31日,法国作家、飞行家圣埃克苏佩里在执行第九次飞行任务时失踪,享年44岁。

提起他,人们一般都会想起他风靡全世界的童话作品《小王子》。其实,除了创作小说,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生经历也同样精彩:他曾向往冒险,梦想成为飞行家;在二战时期,他还是反对纳粹的急先锋。此外,他还是因感情不顺而向往自由的童话王子。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了解一下。

首先来看他爱冒险,想当飞行家的经历。

圣埃克苏佩里5岁那年,他第一次乘坐火车,开始对机械产生了兴趣,幻想着能利用机械飞上天空。上学后,他时常会跑到学校附近的安贝利欧机场,看飞机飞上天空。

终于在他13岁那年,一位叫魏德林的飞行员,被他的热情打动,带着他第一次飞上了天空,从此圣埃克苏佩里便爱上了飞翔的感觉。

1914年一战爆发,圣埃克苏佩里应征进入空军。此时的他没有飞行基础,只能做一名修理工,于是他省吃俭用,凑钱去一家航空公司参加飞行训练,经过努力终于得到了飞机驾驶员的资格。

没想到在第一次试飞的时候,圣埃克苏佩里就遇到了飞机发动机故障,险些丧命,当时在场的一位少校说他注定不会死在飞机上,不知道这算不算一语成谶。不久后,他又凭借自己的努力加入了歼击机中队,开始驾驶战斗机,可惜,在一次飞行任务中,他因头部负伤,不得不退役

“飞行狂魔” 圣埃克苏佩里

退役后的第二年,他又开始在各大航空公司任职,好不容易加入飞行序列的他,依然热衷于冒险。在短时间内,他便开辟了法国图卢兹卡萨布兰卡的新航线,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飞行家。

后来,他还试图自己发明一台喷气式飞机,用来打破自己的飞行纪录,继续他的冒险。

接下来,我们再说他是如何成为反对纳粹的急先锋。

1939年二战爆发,圣埃克苏佩里再次入伍,然而由于他的健康状况,他只争取到了执行空中战略侦察的任务 。虽然重返战场的他无法再驾驶歼击机,但他凭借对飞行路线的熟悉和高超的飞行技术,取得了空军部的嘉奖,还荣获十字军功章。

此外,圣埃克苏佩里还拿起笔来跟纳粹思想做斗争。

二战以前,希特勒出版《我的奋斗》,强调只有日耳曼人才是上帝,只有纳粹主义才能恢复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的荣光(此处可a962年2月2日的罗马)。

针对这种言论,圣埃克苏佩里拿起笔写下小说《飞向阿拉斯》,他是第一个公开写小说反对纳粹主义的飞行作家。

在书中,他不仅以亲身经历介绍了受屈辱的法国人内心活动与精神面貌,而且通过纳粹在沦陷区的极端暴行,揭露了希特勒邪恶的极端民族主义。他在书中痛斥:“希特勒是个白痴!”还对犹太人深表同情,他把他最重要的作品《小王子》就献给了他的犹太朋友列翁·维尔特,以此来对抗希特勒反犹主义

小王子》电影海报

他还呼吁,不能以失败判断法国人,要以敢于牺牲判断法国人。法国只是一时失败,只要敢于牺牲,一定可以战胜纳粹。《飞向阿拉斯》不仅回击了希特勒,而且还给法国沦陷区的人民以鼓舞,声援了戴高乐在英国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此处可a1940年6月18日的伦敦)。当时美国的批评界评价这本书“是民主人士对《我的奋斗》的有力回击”,而圣埃克苏佩里本人,也因此获得了“飞翔的康拉德”的称号。

最后再来看,他是如何变成向往自由的童话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由于身体状况不好,让他变得非常敏感。这样的经历,让他开始构思创作哲理童话《小王子》。法国沦陷后,圣埃克苏佩里开始在纽约的流亡,而对法国的眷恋也越来越浓。他在《小王子》中写下:“若美国是中午,那法国便是黄昏。如能一分钟内到法国,就能看见日落。可惜法国太远了。”

此外,圣埃克苏佩里婚后和妻子关系紧张,于是在《小王子》中也融入了他对妻子的感情,故事中的玫瑰其实就是康苏艾萝的象征。他虽然深爱着妻子,但二人却争吵不休。当时流亡美国的圣埃克苏佩里牵挂着康苏艾萝,就像小王子惦记着那朵玫瑰一样。

圣埃克苏佩里和他的妻子、孩子

在这部作品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伤感,以及浓厚而浪漫的法兰西风情。圣埃克苏佩里化身成故事中的小王子,实现了对自由的向往,阐释了很多人生哲理,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

1944年,44岁的圣埃克苏佩里在执行第九次飞行任务时失踪,直至2000年后才找到了当时那架飞机的残骸。关于他的死,有人说是自杀,认为他早有“我将双手合十安息在地中海”的愿望,想要逃离充满欺骗的成人世界。也有人说圣埃克苏佩里是被敌人击落,后来一位前纳粹飞行员回忆说可能是他击落了圣埃克苏佩里驾驶的飞机,他作为《小王子》的读者,非常后悔当年的行动。

回顾圣埃克苏佩里的一生,可以说他都有“敌人”相伴始终。早期是因身体不佳无法实现飞行员梦想,中期是纳粹德国要入侵家乡,后期是他眷恋家乡,向往自由。恰恰是这些困扰,让他得以创作出伟大的文学作品,最终成为反纳粹先锋、童话王子,这也印证了一条历史规律:敌戒定律(详见规律5- 敌戒定律:告诉你有敌人的好处)。

历代评价:

小王子在其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也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瓦

从内容到形式都几近于完美,却不落丝毫斧凿痕迹,宛若一块浑然天成的美玉。

——作家·周国平

阅读数 7.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