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齐一套亚历山大,我也将是一代大帝——勒布伦《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
《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是勒布伦为路易十四绘制的四幅关于亚历山大主题的绘画之一,描绘的是高加美拉战役​​​​​​​之后,亚历山大大帝进入巴比伦的辉煌场景。

如果这支已近强弩之末的军队在他的率领之下,能够继续东进。那么很有可能在几年之后,他们会越过山区和丛林,进入战国时期的中国疆域,使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提早上千年。

——电影《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局部)

亚历山大大帝是西方历史上令人感慨不已的人物,他率领的这支军队,也被后世称之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队——希腊联军。

在亚历山大即位前,马其顿仅仅只是偏安一隅的小国,不仅面临着来自东方波斯帝国的威慑,而且还面临着希腊诸多城邦的争权夺利,甚至在马其顿内部都存在着诸多派系的阴谋斗争。

公元前336年,在亚历山大父亲,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遇刺之后,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被推举为马其顿的下一任国王。

银币上的亚历山大大帝像

他用接下来14年不到的时间,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使马其顿从一个希腊城邦一举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世界大国。

他的事迹历经千年依旧被人们所传颂和膜拜。

路易十四,这位法国封建君主制鼎盛时期“太阳王”,对亚历山大大帝也敬佩不已。

勒布伦《路易十四像》1661-1662年

他的宫廷首席画家勒布伦,为路易十四绘制的四幅关于亚历山大大帝主题的绘画,描绘了亚历山大的历史。

这系列包括:《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亚历山大在格兰尼克的通道》、《亚历山大在阿贝拉之战》以及《亚历山大与波卢斯》。

勒布伦亚《亚历山大在格兰尼克的通道》1665年

勒布伦《亚历山大在阿尔拜勒之战》1669

勒布伦《亚历山大与波卢斯》1767年

勒布伦借用亚历山大这个英雄人物,象征性地代表君主的特性,通过这种方式,勒布伦阐释了伟大统治者的美德。

这幅《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是1665年路易十四委托勒布伦创作。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是亚历山大征战史上的一个高峰。该画作主题宏大,风格崇高。

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

查尔斯·勒布伦

勒布伦描绘的场景是:

高加美拉战役之后,马其顿军队顺水推舟的攻下了巴比伦城。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城之后,身穿华丽的锦袍,头戴王冠,坐在缴获的印度大象身上骄傲地向人群宣布,他才是小亚细亚真正的国王,迎接他的是热情的人群和满街的鲜花。

画面中亚历山大手持胜利权杖,头上戴着月桂叶,驾着从大流士军队捕获的两头大象组成的战车前进。

手持胜利权杖的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前面是波斯号手。

在他旁边,有三个人,由一个骑在马上的武士——也许是亚历山大的朋友赫菲斯提斯——指挥,抬着一个很大的金花瓶。

三个抬花瓶的勇士

背景中可以看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在前景的左边,是一尊塞弥拉弥斯的雕像,塞弥拉弥斯是亚述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女王,雕像暗示此刻,亚历山大已进入巴比伦。

塞弥拉弥斯的雕像

勒布伦选择了一个宏大的主题,他需要找到一种恰当地将严肃与庄重结合起来的风格,还有必要保持作品的易辨认性,这对作品中如此多的人物至关重要。

同时,画作还要传达寺庙、花瓶、武器、乐器和服装的多样性,以使场景立刻被人认出来。最后,他需要给人一种幻觉,不仅是一个行进的队伍,而且是一个展开的现实城市。

背景中的空中花园

或许出自帝王的雄心,亦或许是画家的吹捧,这套亚历山大生平图集,深得路易十四喜爱。

不管后人对其评价如何,不可否认,路易十四在位期间,正式奠定了法国今日疆域的基础,也将法国整合成为了欧洲实力较强的国家,并且第一次在欧洲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国家。

象背上的人

关于《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

十七世纪法国首席宫廷画家勒布伦的代表作;

是勒布伦为路易十四绘制的亚历山大历史中的一幅;

画作阐释了伟大统治者的美德;

画面描绘十分细致、充满巴洛克风格。

阅读数 3.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