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洛克大师鲁本斯,以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事件为灵感,创作了多幅《帕里斯的裁判》。完成于1636年的那一幅是最为著名的,整个景象都具有速写般的气势及轻快感,展现了鲁本斯对于女性裸体的高度审美和研究。
鲁本斯坚信画家的职业就是去画他周围的世界,画他喜爱的东西,让人们感觉到他欣赏事物的多样而生动的美。
——贡布里希

鲁本斯《帕里斯的裁判》
板面油画199×379cm1638-1639年
普拉多博物馆藏
《白雪公主》里贪恋美貌的王后总是爱问镜子:“魔镜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格林童话》中的女人执着于美丽,《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亦如此。
传说帕琉斯与忒提斯举行婚礼时,他们邀请了众神参宴却唯独没有邀请纷争之神厄里斯。厄里斯一气之下在婚礼上投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丽的女神”。

鲁本斯 《帕里斯的裁判》
布面油画 144.8x193.7cm1597-1600年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维纳斯评定不下,最后宙斯决定将这次争端的判断权,交给一个普通的凡人——帕里斯。神使赫耳墨斯里带着她们去找凡间的牧羊人帕里斯做一次裁判。
三神为了得到金苹果,赫拉答应赐予牧羊人权力,雅典娜答应给他荣耀,但唯独维纳斯选择帮其拐走希腊的绝世美女——海伦。
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这一承诺正中帕里斯的心意,于是便选择维纳斯作为胜利者。
而维纳斯也履行了承诺,为帕里斯带来了海伦的爱——这直接导致了十年特洛伊战争的爆发。

鲁本斯《帕里斯的裁判》
板面油画 89x114.5cm1606年
普拉多博物馆藏
鲁本斯,这位巴洛克艺术代表画家,在他的一生创作中,主要是宗教神话题材。
他在基督教题材的创作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教会的制约,但在神话题材创作中,就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

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
他以这个故事为灵感来源与背景,创作了多幅主题相同但是构图不同的画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完成于1636年的那一幅。

帕里斯的裁判
鲁本斯去过意大利,受威尼斯画派很大影响,十分注重人物与风景的关系。
画中人物置身于风景之中,牧羊人帕里斯旁边靠着树干的是信使之神赫耳墨斯,帕里斯在三个女神之中评定维纳斯为最美者,并且要送给她金苹果作为奖赏。

帕里斯和默丘利
站在维纳斯右边的女神是天后赫拉,左边的是正义之神雅典娜,复仇三女神之一的阿勒克图则露面于天空。
整幅画的整个景象都具有速写般的气势及轻快之感,并完全包围在午后温暖的光线之中。
画面中三女神分开而立。左边是智慧女神雅典娜,身后是她的标志物——佩有美杜莎头的盾镜。她双手向上,带着轻薄的白纱,身姿妖娆。

雅典娜与美杜莎头的盾镜
这幅画中的维纳斯同样是鲁本斯根据自己第二任妻子海伦为原型创造的。
位于中间就是美神维纳斯,她的目光望向帕里斯和他手里的金苹果——那无疑会成为她的战利品,她身后的小丘比特正在深蓝色的绸布上玩耍。

以海伦为原型的维纳斯
右边的则是天后赫拉,她身上披着雍容华贵的裘皮并同样望向帕里斯。她的脚边,是赫拉的标志动物——孔雀。

天后赫拉脚边的孔雀
帕里斯倚在树干上,他将金苹果举在手里,正欲将他递给维纳斯——她的礼物正中他的心意。
神使赫耳墨斯在他的身边,看着这场裁判的进行和终结。一只狗歇在帕里斯的身边,稍远处是帕里斯的两只牧羊。
天空中,复仇女神之一阿勒克图露出她的脸庞。她的出现代表了帕里斯看不见的惩罚——为了海伦这一女子,一场十年之久的战争即将爆发。
因此在后世中,这场裁判里的金苹果常常泛指产生不和的种子。

复仇女神之一阿勒克图
这幅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鲁本斯对于女性裸体的高度审美与研究。他笔下的裸体,无一不白嫩丰满,全身上下都跳动着生命的力量。
在他笔下的肉体中,人们能感受到结实的肉欲,却不带有丝毫情色的要素,它是一种通过精湛技法所展现出来,极为纯粹、质朴地的高阶审美。

雅典娜、维纳斯、赫拉
鲁本斯无意通过画笔,评判三位女神的美貌。画作中那些奔放的笔触,夸张的肉感,飞动的服饰与含蓄的光影,都在展示着鲁本斯对于美的感受。

维纳斯身后的小丘比特
关于《帕里斯的裁判》
巴洛克艺术大师鲁本斯的代表作;
以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事件为主题;
画作的整个景象都具有速写般的气势及轻快之感;
展现了鲁本斯对于女性裸体的高度审美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