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17世纪宗教绘画最重要的改革者之一,卡拉瓦乔在《圣母之死》中,完全打破传统绘画表达此类主题的方式。以他最擅长,运用日常生活图景的手法,表现宗教题材。
比起矫揉造作的高贵,卡拉瓦乔更钟情“有血有肉才是真理的荣光”。
——弗朗辛·普罗斯
在《圣母之死》中,他犯下一个可怕的错误,他省略了作品展示的地方,圣母死亡之后是升天,但他的画中,只有死亡。
——克劳迪奥

《圣母之死》(局部)
1600年,罗马特拉斯提弗列区的阶梯圣母堂,向卡拉瓦乔订购一幅圣母像。他花费了近5年时间,精心构制《圣母之死》。然而,作品交付之时,却遭到圣母堂僧侣的拒绝。
卡拉瓦乔完成的作品是什么样?为什么会遭到教堂拒绝?
作为17世纪宗教绘画最重要的改革者之一,卡拉瓦乔并没有遵循既定的规则,处理传统的宗教题材。
在《圣母之死》中,卡拉瓦乔也完全打破传统绘画表达此类主题的方式。以他最擅长,运用日常生活图景的手法,表现宗教题材。

圣母之死
与之前所画的《圣马太蒙召》一般,卡拉瓦乔在画面左上角设置了一束光,将焦点集中于画作的主人公——逝去的圣母与画面前方哭泣的女子,这束光也照亮了众多人物的面部表情。
身躯苍白、浮肿的玛利亚,蓬头赤足,面色难看,穿着也十分破旧。她躺在一张简单的铁床之上,呈现出一种意味深长的姿态——她的左手向外伸出,搭在床边,仿佛摆出了一个十字架的形态,而右手则放置于腹部上。

卡拉瓦乔笔下“凡人化”的圣母
围绕圣母身边的是为她哀悼的圣徒,他们都深陷在悲痛之中,这些人挤缩在黑暗之中,仅有的光线照亮了使徒们的头部。
在《圣母之死》中,卡拉瓦乔展现了他戏剧性地运用光线与明暗对比的高超技巧。通过光和明暗对比,卡拉瓦乔将画面悲伤肃穆的氛围烘托出来。
此外,角落里的水盆,屋顶上的木板营造的室内环境,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一幕,没有一丝一毫的美化,也没有刻意表现圣母的神圣与荣光。
巨大的红色布幔,巧妙的与圣母身上的红衣形成呼应。悬垂的红布,犹如加强画面氛围的设置,协同强调了画面的哀恸气息。

巨大的红色布幔,加强了画面的戏剧效果
然而,正是卡拉瓦乔这种过于日常化的写实,让委托者难以接受。
圣母作为圣洁的象征,其身体是纯洁而不会腐朽的,但在卡拉瓦乔的画中,圣母的形象太过于凡人化,我们完全看不到在其他艺术家笔下圣母高贵、美丽、圣洁的形象。她看上去犹如病亡的贫民女子,她的红裙异常朴素,姿态也不优美,甚至还露出了赤裸裸的双脚。

圣母赤裸的双脚
甚至有传言,卡拉瓦乔是以一个淹死在台伯河中的妓女的身体作为模特,以描绘死去的圣母。
围绕在圣母周围的使徒们,也如普通的下层人民一般,苍老,痛苦无助。卡拉瓦乔将他们画得很“粗鲁”,画风很“残忍”,也太过现实。
画中的圣徒很难辨认,他们或是藏在阴影里,或是以手遮眼。最左边交叉手臂的可能是圣彼得,旁边下蹲且用手遮住双眼的可能是圣约翰,左侧穿着黄色裙子,大概是抹大拉的玛利亚。
这样一幅画,无论如何,也很难让人联想到宗教主题。

哀悼圣母的圣徒
这样的做法,被视为亵渎了神灵,也得罪了教会。
卡拉瓦乔也因此,遭受到极大的批评和争议。委托方直接拒绝将这幅画展示在他们的教堂中。《圣母之死》也成为卡拉瓦乔在罗马所作的最后一幅作品。
后来,在鲁本斯的提议和斡旋下,曼图亚公爵买下此作,作为他的私人收藏,作品最终进入卢浮宫。

处在阴影中,悲伤的信徒
卡拉瓦乔对宗教画的理解是:应该把流浪汉、农夫、渔夫的形象引进神圣的教堂。
圣母玛利亚获得了世俗化的特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间圣母,这场“悲剧”也是人世间的苦难和绝望的艺术化的概括。
卡拉瓦乔以反叛的画笔,对世界和宗教的发出诘问:你们如何看待这些不受重视小人物?上帝又会如何看待这些卑微的生命?
正是卡拉瓦乔将圣母平民化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个犹如普通、平凡的农家葬礼,这场悲剧由宗教的个别事件,转向了具有普世价值的“死亡的悲剧”。

抹大拉的玛利亚
关于卡拉瓦乔《圣母之死》
是卡拉瓦乔在罗马所作的最后一幅作品;
卡拉瓦乔运用日常生活图景,表现宗教题材;
此作完全打破了传统表达此类主题的方式;
呈现画家戏剧性地运用光线及明暗对比的高超技巧;
卡拉瓦乔在此作中塑造了真正意义上的人间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