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朝和南宋,到底是谁“国将不国”?
文/全历史 老三诺夫娜
1206年6月14日,宋宁宗下诏北伐金国。当时年号开禧,所以史称开禧北伐。
靖康之变(请a到1127年1月9日的开封)后,恢复中原成了南宋政治的主题,高宗朝有岳飞(请a到1142年1月27日的临安)北伐,孝宗朝有隆兴北伐。王夫之曾说,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而孝宗朝,则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臣。
所以岳飞北伐,本来势如破竹,复兴有望,却因高宗议和被叫停;而隆兴北伐,孝宗锐意进取,战事也一度乐观,却因将帅不和,功亏一篑。
而开禧北伐,既无恢复之臣,又无恢复之君。宁宗懦弱,任凭权臣操纵战争为自己牟利。这种情况下,北伐开始时就注定会失败,而失败后的议和,也注定了耻辱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说开禧北伐开始时就注定是失败的呢?
首先,权臣韩侂胄促成北伐的目的是稳固地位。
韩侂胄出身名门,曾祖父韩琦是仁宗(请a到1063年4月30日的开封)朝宰相。但宁宗倚重韩侂胄,主要因为他曾跟太皇太后吴氏(高宗吴皇后,侂胄是其外甥)合作,发动政变,逼光宗退位,扶立宁宗,而宁宗皇后也出自韩家。
宁宗即位后,韩侂胄和丞相赵汝愚争权。赵汝愚是朱熹理学派代表,背后有理学派官员的支持。韩侂胄先怂恿宁宗将赵汝愚罢免,而后控制言路,清洗理学派官员(即庆元党禁)。
庆元党禁后,韩侂胄虽然大权独揽,却也失去了民心,加之太皇太后和韩皇后相继去世,韩侂胄开始担心地位受到威胁。为能继续独霸朝政,韩侂胄想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的办法。

韩侂胄画像
北伐金国、恢复中原的设想,就这样被提了出来。
北伐之议一出,善于迎合的人,开始从边界奏报中,专门挑选金朝变故的消息告知韩侂胄,比如蒙古扰边,旱灾造成饥荒等等。他们大谈金国外强中干,一攻即溃,力主北伐。
而对于反对北伐的人,韩侂胄则逐一弹劾、贬斥、下狱。参知政事钱象祖(相当于副宰相),就因此被贬到信州。如此一来,不赞成北伐的人,再也不敢发声,转而附和韩侂胄,比如礼部侍郎李壁。
而金朝真的“国将不国”了吗?其实并不见得。
当时的金朝皇帝是章宗,而章宗朝人口和税收都达到金代峰值,超过500处粮仓储备充足。虽然干旱引发贫民饥荒,但粮食储备供应军队粮饷绰绰有余。
当时出使金国的人,即使探知到金国真正实力,为迎合韩侂胄,也不敢明言告知实情。以致韩侂胄以为北伐必胜,做着盖世奇功的美梦。
第三,南宋无将,韩侂胄派一群酒囊饭袋挂帅出征。
南宋不专武事已久,将官十有八九不知道孙武、吴起是何人,私役军卒,克扣军饷却很在行。
韩侂胄派出的各路统帅,也全是酒囊饭袋。
先看东路军。大将郭倬被金军烧了粮草,为避免全军覆没,逮捕手下勇将送给金人求和;主帅郭倪,听说前方兵败,弃城而逃。

开禧北伐示意图
再看中路军,主帅皇甫斌,出击前一个月就泄露了进军路线,战败后不知所措,被金人截住后路,用7000人斩杀2万人。
最后看西路军,统帅程松被四川吴家军统帅吴曦压制,没有发言权。后来吴曦降金,程松不领兵平叛,反而担心吴曦谋杀自己,仓皇逃回临安。
这样的统帅,让南宋三路大军全线溃败,金国开始转守为攻。韩侂胄本想议和,但金人议和的前提是杀韩侂胄,侂胄无奈,只能再战。但此时,南宋议和的声浪已经压不住了。
那为什么说议和也注定是耻辱的结果呢?
金军反攻取得连番胜利后,南宋朝臣们惶惶不可终日。于是,韩侂胄成了众矢之的。跟韩侂胄有仇的人,觊觎韩侂胄权势,急于取而代之的人,开始借机“倒韩”。典型的是杨皇后和礼部侍郎史弥远。
韩皇后去世后,韩侂胄因为曹美人容易控制,极力主张宁宗立曹氏为新皇后。但贵妃杨氏更会哄宁宗,成功当选。杨皇后因此记恨韩侂胄,寻机报复。
史弥远的父亲史浩是光宗朝太师,家世不输韩侂胄。所以他不甘心做礼部侍郎,对韩侂胄的权势心向往之。
韩侂胄被千夫所指后,杨皇后和史弥远都看到了机会,于是两人结盟“倒韩”。
他们采取了三个措施:上疏声讨北伐,继续制造反韩舆论;召回因反对北伐被贬斥的钱象祖,委以重任,制衡韩侂胄;怂恿皇子赵曮(yǎn)向宁宗进言,说韩侂胄祸国殃民,必须严惩。但赵曮几次三番进言,宁宗都漠然处之。
杨、史二人跟韩侂胄已经势不两立,宁宗不肯处置,他们只能自己动手。杨皇后伪造御笔,史弥远召集帮手,将韩侂胄杀死。
韩侂胄被杀当天,史弥远就迫不及待把“好”消息告知金国,却没有告知议和的使者,以致使者在金营还称颂韩侂胄之德。如此外交,让金人轻视之余,也越发强硬:必须交出韩侂胄人头。
这是奇耻大辱,宁宗和不少朝臣都不答应。
其实此时,形势已经对南宋有利:四川吴曦谋反被当地人平定,金国前线主帅去世,且金人不习惯南方气候,迫切希望停战。如果据此优势进行和谈,是不难争取优势条件的。
史弥远对此视而不见,为讨好金国,对交出韩侂胄首级毫无异议,还攻击持反对意见的人,最后宁宗只好让步。最终,南宋用主政大臣的首级,换来屈辱的协议。
开禧北伐之所以战亦败,和亦败,是因为权臣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攻伐,以致耗损了南宋国力,这也验证了零和矛盾(规律25-零和矛盾:“蛋糕”做不大会发生什么)。
历代评价:
高宗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照此而论,宁宗朝既无恢复之臣又无恢复之君。宁宗之为君,韩侂胄之为相,岂是用兵之时?
——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