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动物走私每年的总收入高达 230 亿美元,被认为是位于毒品、武器和人口走私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暴利犯罪交易。而穿山甲则是世界上被走私最多的哺乳类动物,它们的终点几乎都是中国。
6 月 9 日,在最新出版的 2020 年版《中国药典》中,穿山甲正式从《药典》名单中被移除。
“对于野生资源枯竭、商品匮乏、存在明显安全性、伦理等问题(如化石类、人类胎盘类、动物粪便类等),以及基础研究薄弱的品种从药典中退出或不再增加收入本版药典。”《中国药典》2020版编制大纲中写道。从大纲内容来看,此次在《药典》中将穿山甲除名,或许是由于穿山甲濒临灭绝的现实。
6 月 5 日,为了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中国宣布将穿山甲野生保护等级从二级提升到一级。接连升级的保护措施,让穿山甲濒临灭绝的现实又回到了公众的视野——穿山甲真的快没了。

目前,在穿山甲生活的51个国家和地区,其均被列为濒危物种。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更是在2014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名单。危险程度仅次于野外灭绝和灭绝。2019 年重新评估后,依然是极度濒危。
据调查统计,国内穿山甲的种群数量自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已经下降了 90%,尽管已经从法律层面加大了保护力度,但是穿山甲的总体数量依然还在下降,并没有出现根本性好转。
舌尖上的穿山甲
穿山甲成为极度濒危物种,和人类活动直接相关。这个喜欢在夜晚出没的、胆小、擅长钻洞、靠吃白蚁等昆虫为生的哺乳动物,有“森林卫士”的美誉,成年穿山甲的胃可以同时容纳近 500 克白蚁,一只穿山甲就可以控制 350 亩左右的森林不被白蚁侵害。
但是在被赋予了“食用”和“药用”价值以后,导致穿山甲面临灭绝的风险。
中医认为,穿山甲鳞片有“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经闭{徵}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的功效。另外,民间还有“以形补形”的说法,因为穿山甲擅长钻洞,被认为食用穿山甲有壮阳的功效。然而上述功效并没有被相关科学证据证明,据现代成分研究表明,穿山甲鳞片成分为蛋白质,和人、猪的指甲成分差不多。

药店中的穿山甲鳞片
70 年代初,国内卷起了一股捕穿山甲热潮,大量穿山甲被捕获并被制成药品。到 90 年代,中国本土穿山甲几乎就已经商业性灭绝。据国内穿山甲研究的权威专家吴诗宝介绍,国内吃穿山甲主要是上世纪 90 年代之后的事,当时国内的穿山甲已经比较少了,大量都是国外走私进来。
吴诗宝透露,中国每年穿山甲的消耗量约 30 万只,近几年内可能更多,其中 95% 的穿山甲来自国外。整体而言,食用和药用的比例各 50%,近几年食用的比例超过了药用。
在市场需求和野生动物保护之间存在矛盾的时候,常见的做法是进行人工商业养殖。早些年捕猎野生梅花鹿的现象很常见,后来很多地方兴起了梅花鹿养殖。在规模化养殖以后,鹿茸等产品价格随之大降,盗猎激励也随之降低。
但是目前人类并没有掌握规模化养殖穿山甲的技术,穿山甲对环境和食物要求很高,并且生育意愿并不高,作为哺乳动物,野生穿山甲一年只生育一次,一次只生一胎。而且就现有数据来看,全世界到现在都还没有人工成功繁育穿山甲的案例。“养穿山甲可能比养熊猫更麻烦,也更贵。”穿山甲研究专家吴诗宝称。

穿山甲伸出舌头进食白蚁。穿山甲舌头最长能伸出 40 厘米
近些年穿山甲数量地持续减少,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对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逐步升级,1989 年,穿山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意味着,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穿山甲都会入罪获刑,情况特别严重的可判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
2000 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修订附录,亚洲四种穿山甲的国际贸易实行零配额管理,不允许商业贸易。2017 年,保护措施继续加码,要求完全禁止 8 种穿山甲的国际贸易。
但是由于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穿山甲的流入一直存在一个巨大的地下产业链条。根据2008-2015年这7年的数据显示,全国总消耗控制量约为186吨,平均每年在26.6 吨左右。但是自2016年起,林业部门没有再公布相关数据,而全国合法的穿山甲库存量也是谜一样的存在。

香港海关缴获的 11 公斤穿山甲鳞片,一名妇女准备将其走私到澳门
NGO 组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基金会(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在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每年的销量来说,我敢肯定市场上售卖的穿山甲甲片大量是非法的,但是经销商往往会留一部分合法的库存,混合不合法的甲片一起售卖。其实只要拿去检测就可以证明,因为原则上只有库存的中华穿山甲甲片是合法,而大量非法售卖的都要么是马来穿山甲要么是来自非洲的其他种穿山甲,很容易辨别。”
庞大的走私链条
据《纽约时报》报道,野生动物走私每年的总收入高达 230 亿美元,被认为是位于毒品、武器和人口走私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暴利犯罪交易。而穿山甲则是世界上被走私最多的哺乳类动物,它们的终点几乎都是中国。
尽管有了严苛的管制,但是在暴利和巨大的需求量面前,走私贩们还是会选择铤而走险,通过黑市将来自非洲或东南亚的穿山甲带到中国。
2019 年初,全球环境报告组织宣布成立,该组织将穿山甲贸易作为第一重点,进行了深度调查。由来自非洲和亚洲的 14 家媒体,共计 30 多名记者在不同的国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写成了“穿山甲报告”在网上发布,调查结果揭开了穿山甲走私链条的部分面貌。

穿山甲走私国际路线图,大部分都流向了中国
2017 年实行了穿山甲全球贸易禁令,但是禁令并没有遏制住走私链条,全球查获的非法穿山甲数量反而越来越多。2019 年 2 月,仅马来西亚就缉获了 30 吨重的走私穿山甲。4 月,新加坡当局又缉获了 12.9 吨。7 月份,又缉获了 11.9 吨,至此,整个 2019 年的穿山甲走私缉获量创造了历史记录。据 2019 年年底的数据,全年度缉获走私穿山甲共计 110182 只,相比 2018 年的数据,增长了 54.5%。
而这样的数据,还只是全球穿山甲走私链条的冰山一角,据国际刑警组织估算,全球只有十分之一的野生动物走私能够被缉获。
需求和高额的利润是促使走私产业链能够一直存在的基础,在穿山甲走私链条中,就有着极高的利润率,据媒体调查发现,在尼日利亚可以以每公斤 5 美元的价格买到穿山甲,随着运输难度加大,中间人会逐级抽成,穿山甲被运到中国以后,往往可以卖到每公斤至少 1000 美元。

马来西亚穿山甲捕猎者
同时,高额的利润也促进了部分非洲和东南亚地区人民的狩猎热情。马来西亚一位猎人接受采访时称,“过去的价格大约是每公斤 300 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1 林吉特约为 0.23 美元),有时候能到 600 林吉特,最高的时候能达到 143 美元。”穿山甲贸易也会收到市场行情的影响,不同的买家会为狩猎者提供不同的价格,而且会受季节影响,但是不变的是,狩猎者会把穿山甲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卖出去。“如果我们听到每公斤是 50 林吉特的时候,我们根本不会去打猎,但是当价格达到了 300 林吉特,那就是我们行动的时候。”

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穿山甲鳞片/肉的价格
纵览整个穿山甲产业链,不管这个产业链有多么庞杂,产业链能够成立的核心就在于中国市场的需求。而需求的核心人的观念在驱使,在中国,仍有大量的人有吃野味的爱好,但是就穿山甲来说,肉质本身并无特别之处。
人们爱食用穿山甲的根本原因,无非是相信穿山甲的“功效”。比如相信穿山甲能壮阳的理论依据就是“以形补形”的思想,但是这种思想并无科学依据。
这次将穿山甲移除出《中国药典》,并不是否定了穿山甲的药用价值,而仅仅是出于保护的目的。相关专家也只是表示穿山甲鳞片药效可被替代。
“在风湿治疗中,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其实很多,不一定要用穿山甲片,他在临床上现在经常用蝎子、蜈蚣、地龙等。目前也已经有临床实验证明,猪蹄甲在消痈、抗炎、催乳等方面可以取代穿山甲的功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二届、第三届主任委员王承德曾指出。
另一位专家的话值得我们思考。香港大学中医学院前院长劳力行博士在“穿山甲报告”中说,香港和中国内地的中医从业人员基本上已经停止开穿山甲相关的药物,但制药公司仍在继续生产穿山甲制成的药物。“这是市场和利润的问题。要进一步禁止穿山甲在中药中的使用,我们需要更多的公众教育和中医部门的共同努力。”
头图为 2019 年中国海关从走私者手中救下的穿山甲,尽管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它还是死了。
参考资料:
The Pangolin Reports
https://globalstory.pangolinreports.com/#lede
中华穿山甲濒临灭绝?保护需提高到国家层面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6/15/c_1124626876.htm
对话穿山甲研究专家吴诗宝:保护级别升级后甲片入药或受限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7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