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0年,在罗马万神殿艺术展上,委拉斯开兹以助手为模特创作的《胡安·德·帕雷哈像》,饱受好评。这幅画不仅使得委拉斯开兹得到了教皇的亲睐,也是历史上第一幅非洲裔西班牙人的个人肖像画。
委拉斯开兹却以另一种方式应用这些材料,既不谄媚,亦不中伤,他只把他接触到的人物留下一幅真切的形象。
——傅雷

《胡安·德·帕雷哈像》(局部)
艺术家们并不是生来便出名的,委拉斯开兹也是如此。
在17世纪的欧洲,教皇英诺森十世作为权力的核心,地位显赫尊贵。
他于1650年主持了一场庆典,这场庆典上,法国的风景画家普桑、意大利的雕刻家贝尼尼等,当时最有名的艺术家都被邀请在列。

委拉斯开兹《教皇英诺森十世像》1650年
委拉斯开兹,作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宫廷画家,也应邀前往罗马参加教皇的庆典。
然而在这样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委拉斯开兹的光芒就显得不那么独特了。

委拉斯开兹(Velazquez,1599-1660)
为教皇英诺森十世画像前,委拉斯开兹在罗马并没有名气,只好等待时机。胡安·德·帕雷哈作为一同前去的助手兼仆人,便成了他的练习对象。
胡安·德·帕雷加,是一名奴隶,在委拉斯开兹的工作室里做助手,后来,凭借自己的能力也成为一名艺术家。
在罗马逗留期间,委拉斯开兹画了一幅《胡安·德·帕雷哈像》的油画。

胡安·德·帕雷哈像
1650年3月19日,这幅画在万神殿的大型画展中展出。根据安东尼奥·帕洛米诺为委拉斯开兹写的传记:这幅画“受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画家的普遍称赞,他们说展览上的其他画都是艺术,但只有这幅画才是‘真理’”。

胡安·德·帕雷哈(Juan de Pareja,1606–1670)
这幅《胡安·德·帕雷哈像》其实是为给教皇英诺森画像作准备,其中反映了委拉斯开兹对他将在教皇画像中遇到的困难的探索。
为了弥补调色板上有限的色彩,委拉斯开兹采用了一种宽松的、几乎是印象派风格的笔触,给他的主题带来强烈的活力。

松散的笔触
画中展示了帕雷哈的上半身,转过四分之三的身子正对着观众,结构上遵循着文艺复兴时期兴盛的三角形构图。我们可以联想到同样镜像身位的《蒙娜丽莎》,但结构更加简化。

镜像翻转后的帕雷哈与蒙娜丽莎
帕雷哈蓬着头,身材强健有力,身着灰白色的衣服,镶了花边的明亮色衣领与抓住观众视线的高亮面孔相呼应,粗犷而朴实的面孔仿佛一座雕像。
细节上,委拉斯开兹采用了“波德格涅斯”风格的技法,衣服上的补丁表明了他的社会阶层。
真实逼真的肖像画,在当时万神殿艺术展上饱受好评,委拉斯开兹也因此得到了为教皇绘制肖像的权力。
《胡安·德·帕雷哈像》的创作,不仅仅使得委拉斯开兹得到了教皇的亲睐,也是历史上第一幅非洲裔西班牙人的个人肖像画。

衣服上的缝补痕迹
关于《胡安·德·帕雷哈像》
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代表作;
采用宽松的笔触完成;
体现了“波德格涅斯”风格;
是历史上第一幅非洲裔西班牙人的个人肖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