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一场怀揣“恶意”的30+女星观察游戏
“你真是我们当代独立女性的典范,但你的人生要走下坡了哦"

大姐姐们的登场姿态,当然就是比妹妹们slay。《青春有你2》1995年的虞书欣再活泼再有话题度,也要对着实际上比她还小3岁的蔡徐坤毕恭毕敬自我介绍。而到了《乘风破浪的姐姐》,宁静一脸不可置信:“还要我介绍我是谁?我这几十年都白干了呗。”伊能静懒得为镜头调整衣服:“能不能你配合我,别让我配合你。”万茜看着没人乖乖坐的候场间感叹:“这一看就是小姑娘和姐姐们的区别。”

无独有偶的是,在韩国纪录片《女演员们》的开场,也特意营造出了一种30+女明星花样摆谱的新鲜感。“韩流鼻祖”之一崔智友躺在美容院里,让助理打电话给时尚杂志,说今天脸太肿不想拍。

姐姐们的任性、毒舌、肆意妄为……似乎正是观众迫不及待想看到的。她们的资本不止是阅历带来的“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更重要的是已经获得的公众知名度。《乘风破浪的姐姐》低调上线两天,豆瓣已经有3万多网友打出8.6高分。一条获得1677个赞的评论写道:“姐姐比妹妹的搞头可多太多了!”

刘敏涛夸张表演的走红,也迎合了观众们对于“搞头”的期待

然而,“任性妄为”只是《乘风破浪的姐姐》的一个假相,在接下来近3个小时的初评舞台上,所有“干了几十年”的30+女星们,展示唱跳才艺,接受评委打分,被分到vocal组、dance组或者X组(差生组的委婉说法)。每个姐姐表面上云淡风轻,实际上即使宁静上台之前都紧张,因为不想被比下去,不管是比美貌、比实力还是比人气,都要毫无保留铆足全力——就和《青春有你2》的新人妹妹们毫无两样。

姐姐们的“少女模仿大赛”

32岁的女性观众阿崔在看了半集之后关掉了电视,问题不在选手,她熟悉且喜欢其中的一些人,问题在于赛制流程:“我觉得节目组就是想看她们笑话,虽然包装成是什么尊重,什么探讨她们面对的挑战,bullshit,你就是想看这些年纪大的女人出洋相,我不太舒服。”

女明星们先选择口红色号,用印唇印的方式“签到”,再选择好“梳妆台”坐下,进行一轮寒暄。然后黄晓明带着比赛规则出现,她们换上“战袍”,开始争抢“幸运数字”轮流进场。相比真需要出道的妹妹,从节目组到观众都不会对姐姐“伪成团”的结果认真。因此相比《青春有你2》和《创造营2020》,姐姐们得到的舞台设计堪称简陋。

而且姐姐们是毫无彩排直接上场,被迫展现临场应变能力

但分数还是要用巨大字号,公布于舞台正前方的地板上。阿崔欣赏的女歌手陈松伶第一个上场,唱了首张学友的《饿狼传说》。当被问到是否想拿C位,她拿自己发福的身材开玩笑,说站在中间确实比较合适。她拿了不怎样的73分。

三位分别负责唱功、舞蹈、成团潜力的导师们,打分的逻辑不难理解,正是严格按照少女偶像团体标准来的。2017年有韩国网友整理出知名女团的平均年龄,都在18岁至28岁之间。练习生们经过训练,可以整齐划一地贩卖可爱或者性感。

标准最为顽固的杜华成为了众矢之的。杜华号称“国内偶像第一厂牌”乐华娱乐的创始人,是王一博、周笔畅、乐华七子(包括朱正廷、范丞丞、黄明昊Justin)的经纪人。她给职业歌手丁当的“成团潜力”打15分(满分25分),理由听起来匪夷所思:“唱得太好了,会显得别人太差了。”她给表现平庸的黄圣依“成团潜力”打到24分,就因为“女团的外形很重要,身材最好是黄金比例的,高挑的”。

商业女团唱跳的标准,本就是以展现完美少女形象为基础。姐姐们在插科打诨中可以放松展现熟龄魅力,但到了舞台上却被要求收敛锋芒。阿朵唱了首融入了苗族水腔的《扯谎哥》,这是最震撼的表演之一,但却被质疑很难和别人组团。首轮比赛拿到最高分的蓝盈莹,看起来不缺“少女感”,实际上她也是1990年出生刚满30岁——是《乘风破浪的姐姐》之中年纪最小的。

《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核心立意,就是要让30+女星自降身份来一场“姐版《青春有你》”。这比赛的噱头就是一场“少女模仿秀”:姐姐们的江湖地位和幼稚赛制形成了反差,那么自然也就不愁戏剧冲突。节目从头到尾都在主动吐槽“哦这奇妙的打分”,但问题是赛制是节目组定的,杜华也被选来配合的,争议度本就是真人秀所渴望的。让演员们和专业歌手们同台唱跳,这比赛追求的就不是“公平”。

当豆瓣、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声讨的声音越来越多,“这是全世界最快乐的节目,杜华别逼我扇你”,热度也随之更加高涨。

“你真是我们当代独立女性的典范,但你的人生要走下坡了哦”

“差点加入Twins”的香港歌手郑希怡的两段发言,听起来有点儿纠结。她强调自己对状态很满意:“我觉得自己最好的年龄就是现在,因为我更了解我自己,我觉得我比以前更加有智慧,我比以前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比以前更有责任感……”但她转眼又抱怨必须面临的尴尬处境:“到了这个年纪还是要和大家一起去比较,还要去被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人去评审自己,希望我能承受得了。”

造成这种纠结心态的,当然是对于放低姿态参加“少女模仿秀”的觉悟。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女星们,权衡得失之后还是要来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她们签合约的时候也下了赌注,赌这档节目会爆,赌自己不会丢脸。郑希怡还说了一句:“我接受了自己是一个不红的人。”但凡能有再红的机会,就可以不必使用“接受”这种和“梦想破灭”挂钩的字眼。

与姐姐们的成熟自信姿态相矛盾的,还有她们非常有限的事业发展空间。我们可以挨个儿数一数:宁静演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孝庄秘史》,但这几年签了于正的公司,最出名的是《花儿与少年》里的互撕戏码;伊能静这几年都在家带娃,作为发了19张专辑的歌手,想教娃声乐,被娃质疑不如老师专业;孟佳和王霏霏都对自己的唱跳能力非常自信,但她们也都清楚很少人认识自己。

万茜是个例外,但她实际上没红几年,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36岁爆发大器晚成”。并且这位能演《你好!疯子》《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女演员,仍然听从经纪人的劝说下来比赛了,如果能获得“流量”当然更好了,就等同于获得珍贵的话语权。

40岁的主持人侯佩岑,曾经在《吐槽大会》里说39岁的演员陈乔恩:“你真是我们当代女性的独立典范……乔恩妹妹,我有一个心得要跟你分享,你的人生要走下坡了哦。现在的偶像剧,你还可以演一些傻傻的角色,‘伯母我们是真心相爱的‘。可是过了40岁你的角色就要改变了,‘给你两百万离开我儿子‘。娱乐圈对女艺人就是这么残酷,你的年龄越大观众就会对你越严苛,所以想要维持名气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用一句话来总结——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老女人更难。”

侯佩岑是台湾人,不一定看过宋丹丹春晚的小品。反正节目编剧给来脚本,她就照着念了,观众也果然跟着笑了。

我们在探讨“中性偶像”的文章里谈到过,观众期待在综艺真人秀里看到引发共鸣的故事线。一些观众将象征“性别多元”的刘雨昕与“农村出身”的杨超越联系起来,因为她们都有着“被社会毒打”的偏见标签。而《乘风破浪的姐姐》之所以能够未播先红、话题充分,也正是由于现实中的中年女明星也往往背负着“污名”,于是就提供了“打破中年女星偏见”的故事线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中年女星偏见”通常包括:姐姐就应该兴风作浪、姐姐就是事儿多、姐姐就是群糊咖……在这样的语境里,长相清淡、不糊不作的万茜,首秀弹错照样备受宠爱,受到了同行和观众们的另眼相待。

另一方面,对于更多中年素人来说,最可怕的是“姐姐”这个词本身就是偏见最顽固的一部分——只有漂亮的30+女性才能停留在姐姐行列,否则就会像金莎所说,会被划归为“亲切的励志的老阿姨”。从这个角度来说,“少女模仿秀”其实也是只有漂亮姐姐才能拥有的特权——30+女性最想听到一句话,“看不出来”,欢呼雀跃模仿成功。

要怎样才能成功打破偏见?节目组的文案写得挺动听:“三十岁以后,所有的可能性不断褪却,但还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其实这句话有一定现实意义,所谓“中年危机”要求人们在种种实际困难面前不断梳理、改变,如果有能力打破过去,那么就可能获得年龄的馈赠——智慧、有见识、同情心、视野开阔。

吴昕看起来的确是比以前要有智慧了。她谈到自己从35岁之后,每年过生日反正都要被媒体写“3X还不结婚”。她反思年轻时视野太狭窄,应该放下顾虑去拍戏。现在她就不再抗拒新机会,“我到这把年纪找到一件很有自信的事,是一件很酷的事”。她也展现出了“高情商”,熬过漫长候场最后登台。

只是当吴昕说完诚恳的“中年心得”之后,扎着马尾、穿着短裙表演完毕,被无情嘲讽为“唱得不怎样,跳得也不怎样”,被分到了差生组——完成了她在第一场“少女唱跳模仿秀”里的使命。

阅读数 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