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拉斯开兹在早期作品《酒神的胜利》中,展示了一个醉酒狂欢的场景,充满了巴洛克的戏剧特色。画家巧妙地把神话人物与民间活动联系起来,表达了生命就该如醉酒狂欢般绽放的人生理念。
我就是为人类酿造琼浆的酒神巴库斯,我让大众享受的是精神上的癫狂。
——贝多芬

《酒神的胜利》(局部)
在本就充满浪漫主义的古希腊神话中,酒神巴库斯是最浪漫的存在。如果放到韩剧中,这位浪子般的男神,绝对是男主角的经典人设。
酒神巴库斯,即希腊神话中的狄俄尼索斯,是众神之王朱庇特的儿子。他的生母因朱庇特之妻朱诺的嫉妒致死。他由山中的仙子哺育长大,掌握有关自然和酒的秘密。
由于天后的妒嫉,他四处流浪,疯疯癫癫,他的侍从和信徒们随之肆意狂欢。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音乐与狂欢。

以巴库斯(Bacchus)为主题创作的雕塑
流浪中巴库斯教农民们酿酒,成为酒神。他是古希腊罗马时代最受人们喜爱、崇尚的神衹。
民间每年有酒神祭祀和游行狂欢来纪念他,在古罗马时代,一个月甚至可有多达五次的酒神节。
不仅限于古罗马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也时常以巴库斯为题材进行创作。

米开朗基罗《酒神巴库斯》1496年
到了强调激情、强调活力、强调享受的巴洛克艺术时期,巴库斯简直被奉为经典。以酒神巴库斯为主题的肖像画,卡拉瓦乔就创造过两幅。

卡拉瓦乔《酒神巴库斯》1596年
17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也以巴库斯为题,绘制了这幅《酒神的胜利》。
委拉斯开兹是一位颇有创见,敢于打破陈规的画家,无论是在绘画题材的处理,还是在艺术构思和技巧方面,他都发展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委拉斯开兹(Velazquez,1599-1660)
《酒神的胜利》以神话中的酒神下凡人间为题材,描绘和称颂了民间生活。
虽然后人总认为,委拉斯开兹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巴洛克式画家,反而更像是16世纪艺术技法的继承者。但在《酒神巴库斯的凯旋》中,他则展示了一个醉酒狂欢的喜剧场景,充满了巴洛克的戏剧特色。

酒神的胜利
在古代希腊,每年都有纪念酒神的节日,而在这些日子里,人们总是纵情欢乐,并举行喝酒竞赛。

酒神节的狂欢
委拉斯开兹把这位神话人物,与民间活动巧妙联系起来。
这幅油画展示的9个人物中,赤裸上身的酒神无疑是最显眼的角色。
他白皙的躯体被光照亮,他的颜值在这群男人中也应是最高的。不过,这一形象并不能称得上完美,离古希腊理想美的范型还是有差距的。

酒神巴库斯
而这正好符合酒神巴库斯的形象,因为他经常处于反理性的忘我之境中。这样描绘出的酒神不像一个神,反而更像是一位被酒友们推上前台,临时充当颁奖嘉宾的贵族青年。
他正漫不经心地,将常春藤花冠,戴在喝酒比赛胜利者的头上。

获胜者的常春藤花冠
酒神右侧这位仪式参与者,面带笑容。画家非常写实地描绘了一个16世纪西班牙广为人知的角色——流浪汉“皮卡罗”。他和画中其他人物一起,笨拙地向巴库斯致敬,这幅画因此有了一个别名:《酒鬼》。
虽然他沟壑分明的脸显得面孔丑陋,嘴里甚至露出几颗歪歪扭扭的牙齿,脸上带着僵硬的笑容,但并不会使人感到厌恶,反而让我们感到亲切,似乎就是身边的朋友。

酒徒
除了关键的俩人以外,其余众酒徒,饱饮美酒,涨红着脸,睁着微醺的双眼,刻画出一幅平凡、粗俗却不恶俗的场景。

形态各异的酒徒
论逼真性,他脚下的玻璃酒瓶底和陶罐,要比他的躯体更为出色。
物体光滑表面上的闪光,展示出画家描绘寻常事物的高超技巧。
当神成了凡人,静物的美学价值甚至超过了人体的美学价值。下层平民与贵族的阶级差异,似乎也在一瞬间灰飞湮灭。

玻璃酒瓶底和陶罐
有趣的是,在西班牙语中,酿酒的葡萄(vid)与生命(vida)仅有一个字母的差别。似乎酒与生命,生来就有着隐秘的联系,生命就该如醉酒狂欢般绽放。
这幅画遵循着西班牙民族的传统:在世俗生活中,探索美,发现审美的价值。

斜卧的酒徒
据历史记载,委拉斯开兹在创作《酒神的胜利》时,结识了同在马德里的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并受其影响。
在这幅画完成以后,委拉斯开兹前往意大利,继续完善他的画技。
酒神精神是西方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传统,其实在其他文化中,这种文化精神也同样存在。陶渊明、竹林七贤、李白等中国文人又何尝不是“下凡人间的酒神”呢?

巴库斯英俊的面容
关于《酒神的胜利》
是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代表作;
画作把神话人物与民间活动巧妙联系起来;
展示了一个醉酒狂欢的喜剧场景,充满了巴洛克的戏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