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拉斯开兹为教皇英诺森十世创作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作品之一。画作惟妙惟肖地传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连教皇本人看到后也惊呼:“ Troppo vero!” (“太真实了!”)。
这一切都很完美,技巧、形式、色调每一部分都使人惊奇———这是一个活的人,这是所有过去绘画中高于一切的绘画。
——苏里科夫(俄国画家)

《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局部)
在罗马教廷的历代教皇中,英诺森十世绝非好人,但也不是最奸诈、最阴险、最恶毒的一位。
在17世纪的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世作为权力的核心,地位显赫尊贵。
他于1650年主持了一场庆典,这场庆典上,法国的风景画家普桑、意大利的雕刻家贝尼尼等,当时最有名的艺术家都被邀请在列。
委拉斯开兹,作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宫廷画家,也到罗马参加教皇的庆典。

委拉斯开兹(Velazquez,1599-1660)
这是委拉斯开兹第二次前往意大利,届时他已年逾五十,有着长达20余年的宫廷画家经历,画过无数王公贵族肖像,同时他也画过大量平民百姓。
他对人物特点的观察力与表现力,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

委拉斯开兹《站着的伊萨贝拉王后》1631-1632年
应教皇之要求,委拉斯开兹需为教皇创作一幅肖像画。
英诺森十世因丑陋的面孔和喜怒无常的个性,对任何为他创作肖像画的画家都抱有很重的提防心,即便如此,委拉斯开兹完成这幅作品时,教皇看到后也惊呼:“ Troppo vero!” (“太真实了!”)。

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委拉斯开兹选择了教皇正襟危坐的姿态,两只手放在靠着背椅的扶手上,干瘪的双手瘦弱无力,但还掌握着教廷的大权。
这样的选择,很符合教皇的身份。

教皇手上戴着象征地位的戒指
画中运用大画幅的深红色调,红色几乎占满整个画面,烘托了宫殿华贵的气息和宗教的崇高地位。
尤其是教皇身上披着的红色缎面的主教披肩,和下身的乳白色衣摆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衣物闪烁的光泽在稳定中呈现一种跳跃,跳跃中又蕴藏一种稳重。

红色披肩
再仔细看看端坐着的教皇,他双唇紧闭、双目紧锁、目光斜视、脸色阴沉,似乎对旁人充满了戒心,但坚定的眼神提醒着人们上方坐着的是一位大权在握,掌控一切的权力中枢人物。
咄咄逼人的眼睛和微蹙的眉头,表现出教皇现实中是一位心理虚伪、内心狡猾阴暗的家伙,但无力下垂的双手,又让人们看到了教皇的虚弱及内心的不可一世,柔化了过于阴暗的人物锋利感。

十分传神的表情刻画
整个画面的色彩运用和人物形象的准确刻画,给人以一种神秘而疯狂、阴沉而热烈的感觉。
虽然大面积采用统一的简单色系:红衣教主泛红的皮肤,戴着的红帽,抿着的红色嘴唇,豪华镶金座椅靠背上的红色绒布,充满质感的深红色披肩及背后的红色幕布。这些都营造出一丝诡异、近乎癫狂的氛围。

镶金座椅靠背上的红色绒布
结合人物的面部细节,无时无刻不提醒着观赏者教皇是一位敏感、狡黠、阴狠、毒辣的在位者。
最终完成之时,很少在作品上署名的委拉斯开兹,在教皇手持的羊皮纸上,留下了自己签名,并写上了一句:英诺森教皇大人敬启。

教皇手中的信
或许也正因这幅作品如此的真实,教皇虽然收下了这幅画,也从心底佩服委拉斯开兹精湛的技艺,但在一段时间内,仅向自己的直系亲属展示这幅画,而不想被大众所看到。
在很长时间内,这件举世闻名的杰作,始终在教皇官邸那阴暗的库房中沉默。
后来这件作品被关在大厅中央。有一天,一位主教从此经过,连忙对后面正在说话的人说:“轻一点,教皇在呢!”

贝尼尼《教皇英诺森十世像》1650
至今我们与这位教皇对视,仍心生不安。
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而是因为委拉斯开兹惟妙惟肖甚至有些夸张地,将英诺森十世以艺术再创造地形式表现了出来,赋予了作品以真正的灵魂。使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作品之一。

培根《临英诺森十世像》1989年
无法想象当英诺森十世得知后人,仅凭这幅被他本人亲自夸赞“真实”的肖像画,就把他定为“坏蛋的典型”有何作想。
但当他看见二战以后的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以此画为基础创作的著名变体画,我想这位教皇肯定将其焚毁烧尽,不吝亲自向世人展示他究竟能有多奸诈、多阴险、多恶毒。

培根《尖叫的教皇》1953年
关于《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西班牙艺术家委拉斯开兹的代表作;
人物姿势符合教皇的身份;
大面积采用统一的深红色调;
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作品之一;
作品为后世艺术家所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