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绘画寓意的自画像》是真蒂莱斯基绘于1930年的自画像,是一位成熟的女性艺术家,对于自己绘画事业和尊严极大的认可。她用此幅自画像展现着作为一名女性,想要在男性主导的世界中,获取成功的决心。
真蒂莱斯基是时代的先驱,有高超的以画叙事的能力,是当时最前沿、最富表达力的画家之一,也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能突破重重限制的女性之一。
——汉娜‧罗斯柴尔德(英国国家美术馆主席)

《作为绘画寓意的自画像》(局部)
17世纪虽然依旧是男性艺术家主导的世界,但不乏富有天赋的女艺术家问世。
在当时,女性艺术家的自画像,具有双重的审美价值——绘画的艺术及艺术家的美貌,而艺术家的样貌则首先被解读到,作为他者观看的风景而存在。
在这样的社会风尚下,真蒂莱斯基摒弃以往女性艺术家端庄优雅直视画外的姿态,放弃精致细腻的背景描绘,同样也与那些着力将自己塑造成成熟的绅士形象的男性艺术家大为不同,她直接而有意识地反叛传统。

作为绘画寓意的自画像
自画像体现着一位艺术家自我身份的认同与自我价值的塑造。《作为绘画寓意的自画像》是真蒂莱斯基绘于1930年,是一位成熟的女性艺术家的对于自己绘画事业和尊严极大的认可。
真蒂莱斯基采用透视短缩法,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描绘了一位颇为自信的画家。
她一手握笔,一手拿着调色盘,展现着此幅绘画的原创性。


《作为绘画寓意的自画像》中画家的两只手
作为卡拉瓦乔的追随者,真蒂莱斯基采用了明暗对比法,画面的光线照射在人物的正面,使焦点汇聚在了人物专注的面庞。
画面中的艺术家,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绘画事业,无暇顾及个人的外观,她将头扭向一侧,拒绝了观者的注视。
在切萨雷·里帕的《图像学》中也解读了绘画中的隐喻式手法,蓬乱的头发象征着神圣狂热的艺术气质,脖颈上垂挂的金项链象征着模仿,这些细节都代表着真蒂莱斯基对自我身份的认可。

专注于绘画的自画像
除了《作为绘画寓意的自画像》中的自画像,真蒂莱斯基还以自己为模特,创作了多幅自画像。
早在1615年至1617年间,真蒂莱斯基就创作了展现其艺术天赋的作品——《扮作鲁特琴演奏者的自画像》。她的头饰、耳环和低领口,都表明其扮演一名为观众演奏鲁特琴音乐家的角色。
她的眼睛通过画面注视着画外观者,那是一种反客为主的自信——观者在画外观看她,却被在画中的她审视,画中的她,透露出坚韧和坚强。

扮作鲁特琴演奏者的自画像
英国国家美术馆曾于2018年,以360万英镑购入《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自画像》。这是1991年迄今,该馆第一次购入女性艺术家作品,亦是英国收藏的第三幅真蒂莱斯基画作。
画作完成于1617年,真蒂莱斯基将自己描绘成基督教殉道女——加大肋纳的形象,她曾受到用有铁钉的轮子施行的酷刑。在这幅自画像画中,真蒂莱斯基手中也握着的一片残损的轮子。

真蒂莱斯基《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自画像》约1616年

修复前与修复后的《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自画像》
真蒂莱斯基的作品,以其强大的女性角色、饱含的生命力、甚至是令人震惊的对暴力的描绘而闻名。她清楚地意识到,要让人们严肃地对待她的工作非常困难,但仍对自己的天赋和作品充满信心。
她不但是一名画家,而且是一名女画家。
在《作为绘画寓意的自画像》中,真蒂莱斯基描绘了一位处于创作的真实的艺术家形象,她用此幅自画像展现着作为一名女性,想要在男性主导的世界中,获取成功的决心。

真蒂莱斯基《扮作女英雄的自画像》约1615年
关于《作为绘画寓意的自画像》
画作描绘了一位颇为自信的画家;
反映一位成熟的女性艺术家的对于自己绘画事业和尊严极大的认可;
真蒂莱斯基还以自己为模特,创作了多幅自画像;
画家通过自画像,直接而有意识地反叛传统;
展现画家在男性主导的世界中,获取成功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