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幅肖像都讲述着它背后的故事。
来源:nytimes
作者:Arthur Lubow
一个“在美国的外国人”改变了美国摄影,改变了世界摄影的方向。此人名叫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一本书改变了现代摄影表现的潮流。这本书叫《美国人》,它被称为现代摄影的“圣经”,改变了摄影的本质,它定义了说什么和怎么说,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摄影书。

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选择这张照片作为他的摄影集《美国人》(the Americans)的封面,于1959年出版,共收录83张照片。他驾车穿越美国,视自己为一个局外人——一个在1947年离开苏黎世寻求更广阔视野的瑞士人。
他所发现的一切使他着迷,也使他不安。最可怕的是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那次旅行让我更喜欢黑人而不是白人,”他在2015年的《纽约时报》杂志上告诉尼古拉斯·达维多夫(Nicholas Dawidoff)。
这张照片名为《电车-新奥尔良》:是一部关于种族分裂的图像。每个窗口都代表着一个等级框架。
这是当时正在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美国南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非裔美国人被安排在“公共汽车后座”。“从前面到后面的座位顺序,看起来就是一个种族等级”。

最前面的座位上,一位乘客被拉下来的玻璃遮挡住了。戴着眼镜的一张脸,隐匿在面纱背后的神秘中,很模糊,甚至无法确定这个人是男人还是女人。头顶上的装饰元素,更放大了那种神秘的力量。

后面的这位女人,抿紧嘴唇,轻蔑地盯着拍照的男人。
她身后的阿拉伯式的W标志是沃尔格林药店(Walgreens drugstore)的商标。它就像一个徽章,将她列为管理机构中的官员,使她的地位仅低于前面的男士。

兰格1938年拍摄的作品
这个白人女子,让人想到多萝西娅-兰格在1938年拍摄的一张照片中(如上),那个面容严厉的下人。但兰格镜头里那位女性看似傲慢,其实是在悲伤,她的豪华轿车是带她去参加葬礼的。而弗兰克这张女性肖像并非如此。

我们看到了未来——两个白人孩子,大概是兄妹,一个黑暗的身影在背景中若隐若现。会不会是他们的黑人保姆,住在他们身后的“黑人”区? 新奥尔良的有轨电车有可移动的障碍物,以便随时适应乘客的种族构成。

1925年奥古斯特-桑德作品
这两个衣冠楚楚的孩子,让人想到1925年奥古斯特-桑德的一幅肖像画,画中的一对兄妹非常端正。在这两个孩子中,女孩显得凝重自信,男孩则显得焦虑不安。

这个男人的肖像,略带茫然的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悲伤,令人难忘。

最后一个座位上的那位女士呢?与前三位不同的是,她正从画框的一侧向外看。她是在街上和别人说话吗?很难知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些骑士中,她似乎是唯一一个和蔼可亲、乐于助人的人。
每一幅肖像都讲述着它背后的故事。

该男子衬衫上的四颗亮白色纽扣形成了十字架的图案,这是天定的意外。
但肖像只是画面的一部分。这张照片,就像希腊神庙基座上的壁画一样庄严,包涵了丰富的政治隐喻。

橱窗中的那个男人,很像那个忧伤的人——耶稣基督被鞭打后等待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痛苦面孔(如上)。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家的热门题材。

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网格即将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元素。单纯从形式上看,《电车--新奥尔良》的画面结构,填满了框框,这是60年代将绽放的极简主义艺术的标志。

这张照片的某些部分极具绘画感。

尤其是街车上层封闭窗户的倒影,变成了抽象的意象。

比如,李·克拉斯纳1969年的平版版画《基本系列:蓝石》。

即使是照片的下半部分——螺栓的几何图案,变色的金属形状,被光照过的地方--也暗示着一种抽象的构成。

通常,一张有这么多关于离散主题的伟大照片都有一个焦点,围绕着焦点旋转,就像风车一样。体现这种组织原则的一个著名例子,是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 1907年拍摄的照片《统舱》(The Steerage)中的一个小特写。

在《电车--新奥尔良》中,你的视线会停留在两双手上。
白人男孩,他紧紧抓住那根长杆,似乎知道他与生俱来的权利背后所应有的保证。这个男孩正在成为这个体制的支柱。而隔壁的黑人劳动,一只手被藏了起来。另一只手松松地放在边上。他已经彻底疲惫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