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彼得教堂青铜华盖,是雕塑与建筑史无前例的融合。充分显示了贝尼尼为宗教服务的思想,也显示出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豪华性、装饰性、戏剧性等特点。
相传,名画家安尼巴莱·卡拉奇有一天经过圣彼得教堂,对尚处幼年的贝尼尼说道:“能装饰米开朗基罗的穹窿与布拉曼特大殿的艺术家,不知何时方能诞生?”
贝尼尼答道:“也许便是我!”

阳光照耀下的《圣彼得教堂青铜华盖》
1633年,贝尼尼践行自己的诺言,受教皇乌尔班八世委托,他开始设计装饰支撑圣彼得教堂穹窿的四根巨柱。
这四根旋转型铜柱支撑的建筑,有5层楼那么高,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99盏长明灯昼夜不息,象征了圣彼得精神常在。

《圣彼得教堂青铜华盖》全景
贝尼尼建造了一座庞大的神龛,上方覆盖着古铜的天盖,华盖四周,四根螺旋向上的大铜柱上,是四位鼎鼎大名人物,他们分别是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圣安布罗斯、圣亚大纳西、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和圣奥古斯丁。
华盖上方,是四项作为遗物的装饰,分别是“圣女维罗妮卡”的篷,“圣隆基努斯”的枪,真十字架的木与“圣安德鲁”的钥匙。

华盖顶部
上方镶嵌着月桂树枝和天使,柱头和华盖顶部的流苏中,雕有太阳和蜜蜂,这些都是教皇乌尔班八世家族的纹章图形。
华盖顶的内部中央,是一只在金色光芒中展翅飞翔的圣灵鸽子,天使们立在华盖顶上,捧着耶稣赠予彼得,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的三重冕——象征立法、司法和行政权。
中心宝顶上是和大穹顶上一样的金球和十字架,像是连接天堂与人间的通道。

华盖内部与教堂顶部
在建筑用于装饰顶部的可移动华盖上,可以见到昙花一现的胜利场景,顶盖由青铜和镀金制成。
巨大圆柱制作工艺复杂,据说柱子的一部分,还是从古老的罗马万神殿屋顶上剩下并加以熔化的青铜材质。

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巨大圆柱
圣彼得大教堂祭坛华盖,是雕塑与建筑史无前例的融合。而贝尼尼将年轻的裸体雕像,放置在祭坛上方的这种做法,亦是开创了装饰艺术上的先例。
下方的古铜神龛,以古典的形式呈现:两座雕像矗立在旁,一是正义之神,向天流泪;一是慈悲之神,神态安详且平静。
这两座雕像后面,是白色大理石与杂色大理石混合而成的基座,位于其上的教皇铜像威严肃穆。
青铜华盖下的圣彼得宝座,是贝尼尼老年后的另一杰作。整个作品被黄金制作的光芒和许多天使围绕,给人以庄重祥和之感,让人不由自主地崇拜这神圣的宗教。

青铜华盖与下方的圣彼得宝座
在视觉上,祭坛华盖通过将其家族的盾形纹章,置于装饰性的垂片和柱形基座上,以纪念巴贝里尼家族的教皇乌尔班八世。
巴洛克风格生机勃勃且夸张,贝尼尼用鸟、月桂树枝和蜜蜂以及巴贝里尼家族纹章,以增加作品的装饰元素。

巴贝里尼家族纹章
华盖的一切,显得神圣且富丽堂皇,贝尼尼将巴洛克艺术的气势与壮美呈现给世人。这是雕刻与建筑紧密结合的典范之作。
这件十分生动的雕塑作品,充分显示了贝尼尼为宗教服务的思想,也显示出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豪华性、装饰性、戏剧性等特点。

《圣彼得教堂青铜华盖》侧面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