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申请破产保护
漫威影视

漫威简介

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是美国漫画巨头之一,它创建于1939年,于1961年正式定名为Marvel,旧译为“惊奇漫画”,曾用名“时代漫画”(Timely Comics)、亚特拉斯漫画(Atlas Comics)。

1993年至1996年间又称漫威电影(Marvel Films),是一个美国电视和电影工作室,隶属于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的华特迪士尼影业。起初是漫威娱乐的子公司,直到2015年8月迪士尼的重新整合。

事件背景

漫威前身其实是一家低俗小说出版社。1938年DC漫画推出史上第一位超英——超人,开启超级英雄漫画市场,这也让出版社老板马丁·古德曼嗅到商机。于是1939年,古德曼紧贴潮流,成立时代漫画,生产超级英雄漫画。到了1941年《美国队长》横空出世,大获成功,帮助漫威进入主流竞技市场。

但是《美国队长》的成功,一部分原因在于当时的二战背景,市场需要大量打鸡血的超级英雄,超人、蝙蝠侠、惊奇队长、神奇女侠等都在那个时期迎来大爆发。但二战结束后,人们没有了这种需求,相反地开始反对漫画,漫画业一落千丈,时代漫画濒临破产。


年轻的斯坦·李

60年代,原先进公司时只是个茶水小哥的斯坦·李,开始主管漫画创意产出,并正式确定漫威漫画(Marvel Comics)这个名号,一直沿用至今。

在斯坦·李的带领下,漫威另辟蹊径,开始创作有缺陷的超级英雄(区别于DC的神性英雄)。最重要的大事件是,1963年复仇者联盟正式诞生(《The Avengers vol.1》),以“地球最强大超级英雄们(Earth's Mightiest Super-Heroes)”为团队命名(电影《复仇者联盟3》首次致敬了这一称谓)。这一系列的创作让漫威起死回生,这一时期出世的神奇四侠、X战警、绿巨人、奇异博士等都是家喻户晓的角色。

20世纪70年代,漫威宇宙逐渐成形,作品之间的关联越来越频繁,这让漫威的漫画销量快速增长。但快速增长的背后也难免出现问题。

事件发展

要彻底搞懂钢铁侠的故事,就要把《复仇者联盟》全看一遍,要读透金刚狼,就要把 X 战警的所有系列都买回来。这无疑提升了漫画的销量,但是也引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从内容的角度看,故事越来越臃肿。

光超级英雄就有几百个,算上反派和配角,不下千人。这个庞大的故事体系,想推动它就意味着要同时协调所有的编剧、画师,同步创作,很困难。而且,所有新英雄必须加入漫威宇宙,不然读者不买账。这就意味着,没人愿意另起炉灶,开辟新的内容,作为一个创意公司,大家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第二、从市场的角度看,模仿者层出不穷。

正义联盟,复仇者联盟,其它的小公司也紧随其后,这就使市场上的漫画千篇一律。当时的《纽约》杂志把这种现象称为“超级英雄的激进化”,漫威特色鲜明的旗帜已经被淹没。

第三、从漫威内部的管理上看,随着旗下角色的深入人心,创作这些角色的编剧和画师们,开始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结合第一条,漫威也很难培养新人,内部矛盾越来越大,漫威的不少创作者被其它公司高薪挖走。漫威对内容的管理,开始逐步失控。

局部的缝缝补补,很难彻底解决,所以漫威高层做出了一个充满风险的决定,来一场大爆炸,让漫威重启。具体来说,就是策划一个新的故事,把所有角色都囊括进来,然后再杀死那些销量不佳的角色。幸存下来的角色开启新的篇章,新的角色也可以趁机加入。

这个计划的风险在于,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创作者被挖走了,当年力挽狂澜的斯坦·李也已经退居幕后,漫威很难再撬动一个如此庞大的故事。90年代初,漫微总裁吉姆·舒特,亲自率领剩下的创作者,打造了漫威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品《秘密战争》。

《秘密战争》的故事构思非常简单:一股力量将几千位超级英雄和超级恶棍传送到了一个名叫“战斗世界”的星球上,让他们相互厮杀。并且承诺,只要杀死你的敌人,我就满足你的一切愿望。

内容莫名其妙,它让所有角色快速走了个秀,混战一番,然后草草收尾。但是销量超过了漫威有史一来的任何一部作品。

大量的角色要么在战争中死去,要么幸存下来,开始新的故事。这意味着,他们已经不再由以前的创作者控制。同时,漫威开始和创作者订立协议,规定创作者不能销售、复制或者以任何方式展示画稿,只有漫威可以随时调用它们,并且可以随意修改画稿。

无奈,漫威虽然拿回了内容控制权,但是也透支了读者们的兴奋和预期。随着电子游戏和网络的崛起,漫画也不再具有吸引力。

反观这一时期的 DC,却更有先见之明,DC 很早就布局了很多条产品线,除了经营漫画,DC 还主动涉足电影、电视剧领域,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就使得DC商业版图越做越大,不会被漫画这一项业务绑架。 再来看漫威。1986年,漫威被新世界电影公司收购。原以为新世界会帮他们实现电影梦,遗憾的是,新世界的高管们对漫画一窍不通,他们甚至分不清超人到底是漫威还是 DC 的。

事件结果

1989年,漫威又被资本大鳄罗恩·佩雷曼收购。佩雷曼是典型的华尔街之狼,只想着赚钱。在他的运作下,漫威于1991年上市,收购了大量玩具公司和中小出版商,这让漫威负债累累。同时,漫威还出售了神奇四侠、X 战警、超胆侠、绿巨人等重要角色的改编权。

1996年,漫威的商业价值已经被挖掘殆尽,漫威申请破产。

事件后续

1998年,玩具商埃拉德收购漫威。这是漫威的转机,埃拉德是真正的漫画迷,上任之后马上回收了之前卖掉的 IP,并将漫威的电影部门公司化,更名为漫威影业。漫威打算从零开始,打造电影宇宙。

我们今天看到的漫威电影宇宙,和当年的漫威漫画并非一脉相承。漫威从破产重组到重新开发电影,这中间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断档。所以漫威电影其实可以当作一个单独的案例。漫威电影有三个特点。

2008年,漫威抵押上了公司的几乎全部资产,拍摄了第一部由漫威完全主导制作的电影《钢铁侠》。

这是第一个特点:布局大。漫威的真正野心并不在于这一部电影,而是要在电影领域从零开始,打造一个新的漫威宇宙。

等到《雷神》《美国队长》《绿巨人》陆续上映之后,一个巨大的电影宇宙已经初现规模。2012年,漫威推出《复仇者联盟》第一部,把所有的角色用一个故事囊括,把漫威电影宇宙的全景展现在观众面前。

当老对手 DC 反应过来时,漫威已经在全球卷走了几十亿票房。DC 情急之下,匆匆打造了 DC 电影宇宙,但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抓住自己的核心优势,不盲从行业经验。漫威的核心优势并不是明星,而是角色和故事。所以,漫威尽量不聘请昂贵的大牌明星,而是启用新人,然后把他们打造成自己的明星,这样一来,还可以把更多的预算花在剧本、场景和特效上。

第三:故事的戏路要宽,涵盖尽可能多的受众。在故事风格上,漫威宇宙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比如《美国队长》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科幻战争片,而《银河护卫队》则是一部以银河系为背景的太空冒险片。多样的故事,使漫威覆盖了各种各样的观众群体。最后,再通过一部《复仇者联盟》,把他们全都揽进电影院。这一点从《妇联4》那恐怖的热度我们就能感受到。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