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列柯的《托莱多之景》是其代表作之一。这是画家现存唯一一幅纯粹的风景画,也是西方艺术中最为特别的风景画之一。
在那座灰蒙蒙的城市里,似乎飘逸着一种超凡越圣的气氛。在惨淡的光线照耀下,这座心灵之城看上去既不是在白天,也不是在黑夜。
——毛姆

格列柯《托莱多之景》(局部)
这是作家毛姆笔下细致描述的格列柯作品《托莱多之景》。
在电影《V字仇杀队》中,也特别提到了这幅画,主角将捕获者的目光投向了它。在电影《艺术家》中,也出现了这幅《托莱多之景》。
让今天的作家、导演、艺术家们也倾心不已的,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画作?

托莱多之景
位于西班牙马德里以南约70公里的古城托莱多古城建筑群,以其典雅精致著称。这里有着与格列柯故乡克里特岛相似的风情习俗。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在这里并存、交错杂糅。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三大文化之都”。
时空穿梭,古今汇杂,生活在此托莱多的埃尔·格列柯,灵感迸发,迎来艺术创作的巅峰。

远眺托莱多
格列柯的《托莱多之景》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是画家现存唯一一幅纯粹的风景画,也是西方艺术中最为特别的风景画之一。
16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格列柯,被誉为西班牙绘画的开拓者,也是毕加索最崇拜的画家。
1577年,格列柯离开意大利,迁居西班牙托莱多古城发展,在此生活、创作至逝世,并形成具有强烈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他的艺术逆潮流而行,综合了晚期拜占庭及样式主义的艺术风格。

格列柯(El Greco,1541-1614)自画像
如格列柯大部分作品一样,《托莱多之景》与传统风景画与当时盛行的画风背道而驰。
画中风景,展现出艺术家格列柯晚年日益抽象的风格。他似乎站在远眺城市的某个山顶,描绘远处的这座西班牙古城。
在作品中,观者的视线顺着塔霍河大桥的对角线,沿着城墙,引向托雷多天主教堂高耸的塔尖。

画中的塔霍河大桥
天空阴沉发黑,笼罩着下方的托莱多城,格里柯重新安排了城市中建筑的位置,但每栋建筑仍旧清晰可辨。
他也不是按照城市本来的色彩进行描绘,而是用绿色和灰色概括整个画面,呈现画家心中的托莱多。如毛姆对画作的描绘:该城屹立在一座绿色的山丘之上,但这绿色却又不是今世所见的那种色彩。

以蓝绿为主的画面色调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城市上空的苍穹,仿佛被撕裂的天空中透着白光——看似晴空,却又好像电闪雷鸣。富有戏剧性的光线,犹如鬼魅一样笼罩整个城市。让作品带着戏剧般的悲壮叙事,又渗透着宗教般的庄严肃穆。
画家笔下的风景,是宗教视野下的世界?还是一个世俗中的环境?

《托莱多之景》中的托莱多大教堂与保存至今的教堂
格里柯以奔放的笔触,使得建筑、树木与城市都没有清晰的轮廓,它们看起来呈现出一种扭动的效果,这样的表现方式,也体现了格里柯晚年越来越抽象的风格。
早在浪漫主义诞生前的两个多世纪,格列柯的作品就已具有浪漫主义的激越、狂放。让人不得不怀疑,这真的是一位文艺复兴晚期艺术家的作品吗?

奔放的笔触,描绘出没有轮廓线的风景
在作品中,格列柯并没有为观者呈现一个现实中的托莱多,他展现了一个他眼中,他所感的托莱多,充满了画家个人内心的情感。
在毛姆看来,格列柯笔下所画的,正是他眼睛所看到的——但他是用心灵的眼睛观察人生的。
这种描绘内心所感,而不是还原眼前所见的艺术理念,远远超越当时的时代,也让其后二百多年的观者难以理解。
直到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与其后的后印象主义的相继出现,人们才回头反观格列柯的作品,重新认识这位超越时代的大师。
也正是因为如此,《托莱多之景》那片令人感到不安的天空,成为了西方风景画的历史发展与演变中,让人最值得记住的画面之一。

格列柯《托莱多的风景和平面图》1608年
关于《托莱多之景》
现存唯一一幅格里柯纯粹的风景画;
《托莱多之景》与传统背道而驰;
作品反应艺术家晚年日益抽象的风格;
带着画家个人的内心情感;
画作超前的艺术理念,直到两百多年后,才被后世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