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频蹭二次元梗背后,是亚文化的不断主流化
“十几岁人的文化是货真价实的东西和粗制滥造的东西的矛盾混合体: 它是青年人自我表现的场所,也是商业文化提供者水清草肥的大牧场。”

钉钉新一波的营销疑似翻车了。

6月16日,钉钉在其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分别推送了推文和视频,内文主要为钉钉生态的48名程序员化身女装大佬,为618在线带货。文章和视频推出半小时后就被删除。

钉钉在营销文案里写了什么呢?

“这届程序员,野心很大。

他们不再安于格子衫和双肩包,

可以佯装钉钉最拽程序员,变成新晋网红;

也可以戴上假发,为了618带货,化身女装大佬。”

评价褒贬不一。从整体风格来看,这次营销像在蹭《青春有你2》的热度,还加入了很明显的二次元元素。有人觉得这次营销脑洞大、有创意,但也有人觉得让程序员打扮成女团的行为属于“恶趣味”、营销过度。

破壁营销

这也不是钉钉第一次“讨好”年轻人。2月,因为疫情的影响,小学生们不爽被占用寒假时间上网课,集体出征给钉钉在应用市场上打一星。为了应对这波公关危机,钉钉发布了一条视频“在线求饶”,熟练地在其中运用各种网络流行梗如“大家都是我爸爸”,最终在B站收获了两千多万播放量。

自此,钉钉开始了二次元营销之路。

钉钉5.0版本发布后,官方借势创作了5.0同名主题曲及人设PV《巴颜喀拉》,又在B站发布《我钉起来真好听》《甩钉歌》等改编歌曲。一款办公软件,通过精准使用二次元语言,力图在学生用户群体中树立一种“新形象” ,也可被视作二次元文化影响力的又一次佐证。

“打入”B站的钉钉

相比十年前,二次元很难再被视作“小众文化”了。根据艾媒咨询《2019-2020中国二次元视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2019年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约为3.32亿人,预计2021年将突破4亿人,近六成受访网民会为二次元视频付费。“与此同时,其主力用户群体Z世代经济逐渐独立,消费能力随之增加,二次元产业的商业价值不断被抬升。”

在钉钉之前,早有其他品牌看到了二次元的商业潜力。比如百年奢侈品老牌LV,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了,尤其是亚洲市场的年轻人,在2016年请来《最终幻想XIII (Final Fantasy XIII)》女主角雷霆Lightning出演广告。当时LV的创意总监Nicolas Ghesquière解释了为什么要启用这个二次元代言人的原因:“现实和幻想已经成为一体了。雷霆作为一个真正的女英雄,现在是LV Series4广告的新主角。”

路易威登2016年广告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也看到淘宝和哆啦A梦、聚划算和熊本熊、百雀羚和洛天依等等破次元壁的商业营销项目,数不胜数。

营销上的破壁,其背后本质上是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破壁。根据经典的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所有的青年亚文化在商业社会都难免经历被收编的过程。“十几岁人的文化是货真价实的东西和粗制滥造的东西的矛盾混合体: 它是青年人自我表现的场所,也是商业文化提供者水清草肥的大牧场。”英国学者斯图亚特·霍尔曾在几十年前论断。

与伯明翰学派的学者们分析的亚文化现象产生的时代相比,今天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元,亚文化的消费特征比以往都更加清晰可见,它们被主流文化“收编”的速度也在提升——二次元文化亦不例外。以B站为例,从最开始的二次元社区,发展到现在三分之二的流量已经不是二次元内容,其定位也从“一家以ACG为主题的娱乐站点”变成了“年轻人潮流文化娱乐社区”。

从伪娘到女装大佬

回到此次钉钉营销事件,“女装大佬”是整个过程中最吸人眼球的关键词。这个词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二次元文化不断主流化的一个侧影。

在女装大佬之前,另一个相关的、发端于二次元圈的词是“伪娘”——不过,这个词最初仅限于cosplay领域,后来才一步步泛化开来。

伪娘们的装扮目标,常常是一种理想化女性形象的投射——国内最大的伪娘团爱丽丝伪娘团就曾声称自己要“比男人更有包容力,比女人更妩媚”。在机核为其拍摄的纪录片《秀气男孩》中,亦有团员因为自己表示喜欢一些女性的动漫形象,就想要去装扮成她们的样子。

爱丽丝伪娘团

2009年,爱丽丝伪娘团成立之初的成员基本是在武汉就读的大学生,后来团体规模逐渐扩大至约200人。这个团体初期曾在大众新闻媒体上引起的争议。2012年是争议爆发的一个集中年份——那一年,有社会学者称其是为迎合市场的“畸形需求”,还有媒体的评论员将其定义为“低俗文化”。追究这些声音背后的观点,无非是伪娘打破了原有的性别秩序,即俗话说的“男不男女不女”。

三次元世界对伪娘的争议、评判标准,也进一步让“伪娘”一次的涵义泛化。慢慢地,它开始用以指代所有外表接近女性刻板印象的生理男性群体——比如快乐男声的参赛选手刘著就曾被称作“伪娘歌手”。

2016年左右,中国互联网出现女装大佬这个称呼,最初也只在二次元圈。短短几年之内,它已经成为最寻常的互联网用语之一。和伪娘不同的是,女装大佬可以是看上去“比女人还女人”的,也可以是一点也不接近“理想女性”的。

Lady Beard

比如身形健硕、长络腮胡的Lady Beard。虽然Lady Beard给自己装扮的灵感来自于日本的二次元文化,也参加各种漫展表演,但他的影响力明显远远超过了这个圈子。从“辣眼睛”到让网友“接受设定”, Lady Beard的走红也反映了所谓“做自己”的时代精神——他在采访中不断表示“我只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他们真的愿意穿女装吗?

在各类亚文化社群中,彰显个性、表达自我是一个永恒的母题。在经典的亚文化理论学者那里,青年亚文化表征了一种反霸权的意识形态,与他们真实生活状况之间构成了一种 “想象性关系”,是一种对主流文化的“远离”的想象性解决方案。

二次元的世界也是如此。不过,和60、70年代的亚文化现象如朋克相比,二次元通常被视作“后亚文化”,这群人是基于相同的审美趣味而非阶级或政治诉求聚在一起。在《2015年中国二次元用户报告》中,二次元用户喜欢ACG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二次元的世界中才能找到共鸣/治愈/爱”(占比63.4%)。

但他们总归代表着一种和父辈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同时,互联网时代也催生了更加个人化的表达。这一回,对钉钉的批评声中,质疑“程序员小哥哥”们是否是自愿装扮成“女装大佬”的声音,占了相当一部分。这种声音在知乎上针对此事的评论中颇多,比如一个高赞回答中说:“我感觉他们脸上写着:公司说必须打扮成这样,那我就随便戴下假发敷衍一下吧。”

钉钉618广告

​一部分年轻人们反感这种对“女装大佬”群体的消费:本来着女装是一种“自我表达”,一旦“不自愿”,就失去了这种风格形式的根基。钉钉翻车,可能本质上是因为营销手段没有弄明白,在这些亚文化风格背后,年轻人们相信的价值内核究竟是什么。

早在几十年前,伯明翰学派就指出亚文化被收编的两条路径,其中一条便是商业收编:将音乐、服饰有着特殊亚文化标记的符号转化成大量生产的物品。“商业娱乐市场提供的文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折射出业已存在的态度和情绪,同时提供了一个富于表达的天地,一套通过它可以折射出这些特点的符号……”

这也是眼下正在发生的:一种“表达自我”和“寻求认同”的文化换作批量的符号——学生制服,假发,二次元舞蹈,却这些符号原本所蕴含的意义,也在这个过程中消散掉了。

参考资料:

1,抵抗·风格·收编 ———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作者:胡疆锋,陆道夫;《文化研究》

2,后亚文化视域下对二次元文化的社会呈现分析 ,作者:武昊昂;《新媒体聚焦》

3,“女装大佬”背后那些无用但是有趣的知识,作者:吉琶10696;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20763

4,2019-2020中国二次元视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作者:艾媒咨询;https://dy.163.com/article/F7FA95MM0511A1Q1.html;NTESwebSI=4682B2BF5EA6ECD8D0A27870ACB55AD0.hz-subscribe-web-docker-cm-online-rpqqn-8gfzd-flemn-cbf955tvqbk-8081

5,纪录片《秀气男孩》;https://www.gcores.com/videos/105374

阅读数 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