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就看Netflix如何用最强喜剧阵容,讽刺特朗普和他不断宣扬的“太空军”。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到现在有哪些重大的举措?重启太空军(space force) 绝对算其中之一。
美国疫情肆虐下,大众对政府的不满不断升级。但是现在,特朗普还不忘抽出时间来狠狠夸下太空军,为自己涨面子。
5月16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举行揭旗仪式,并在仪式上说,“无论就防御和进攻而言,太空都将是未来。我们已经成为太空的领导者。”

半个月后的5月31日,Netflix的新剧《太空部队》上线了。
好莱坞影星史蒂夫·卡瑞尔(Steve Carrell)饰演的太空部队将军内德在听证会上,面对来自议会的质疑,无言以对,只能满脸委屈地说,Space is hard (太空业务太难了)。议员毫不留情吐槽,“你应该把这句话用作太空军的座右铭。”
一行弹幕“哈哈哈哈哈哈”掠过,肯定了卡瑞尔版自带反差感的将军所迸发出的喜剧效果。
故事开始,刚刚被授勋为4星上将的内尔德本来想竞争空军首领,却被指派去统领最新的太空军。内尔德带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团队一起要把探测火箭和载人火箭送上月球,然而出师不利,开头发射的探测卫星,就被中方飞船剪断了电池板。还要面对其他将军的嘲笑,团队的矛盾,以及女儿、妻子的麻烦。
他天天被一个“死烦”的总统催促,思维混乱,喜欢发推,甚至可能把美国国家安全推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虽然“POTUS”全程没露面,但观众心知肚明。
剧集一度备受期待。不仅因为“太空军”的特殊话题,还因为依靠《办公室》一炮而红的卡瑞尔,经历10年严肃题材电影转型后,首度回归喜剧剧集。他和《办公室》核心主创都有回归。再加上John Malkovich、丽莎库卓(《老友记》)等明星,人们对这部剧抱有超高期待。

然而上线后,评分并不高,很多观众认为不够讽刺犀利,也有评论人认为以科幻为背景的“太空喜剧”不伦不类。但是这部直接叫板现实中“太空军”的剧集,让观众看到了政治讽刺喜剧的更多种可能。
就像《好莱坞报道者》评论,“怎么才能把一个本来就矛盾重重的话题,用更讽刺的手法表现出来呢?这是《太空部队》团队最大的挑战。”
特朗普“定制剧”:现实和虚构的距离
一切都源于2018年6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重启“太空军”。
美国早在1985年成立了全美航天司令部,这标志着美国太空军诞生。但此后,随着冷战结束,军备竞赛降温,加上美国多次载人航空项目失败,司令部解散。美国的航天事业重心放到研究上,聚光灯都在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很少再有人提及太空部队。
随着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东厅签署了“太空政策指令”,太空军进入到筹备阶段。2018年8月9日,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在五角大楼宣布,创建美国第六军种“太空军”的时刻“已经到来”。 2019年8月,太空军正式诞生。

特朗普复兴“太空军”,一方面是为了在自己的总统履历上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方面也是近年来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国家在航天领域的突破,让美国忌惮。
消息一出,就引起了Netflix的关注。
Netflix很快组了一个局,找来《办公室》的编剧和演员,史蒂夫·卡瑞尔牵头,定制一部讽刺特朗普政府的“太空军”的剧集。
这最初是一个绝妙的想法。剧组也集结了称得上Netflix喜剧系列里的最强阵容。除了卡瑞尔,演员阵容里还有《老友记》中的Pheobe的丽莎库卓和《硅谷》中的欧阳定远。
然而剧集上线后,却遭到剧评人狠批,IMDb评分6.9,烂番茄指数只有40%。《好莱坞报道者》的评论,用了3个简单的词,a bumpy launch(跌跌撞撞的发射/发布),既是形容太空军,也是对这部剧的总结。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作为出品方的Netflix过于急功近利。剧集立项时,太空部队只有一个大致的概念,没有现实参考,编剧团队只能全靠现象。相当于一个命题作文,等到真正的太空军宣布成立,这部剧集已经开拍。剧中的很多设定和现实脱轨。
但是作为讽刺喜剧,《太空部队》还是成功围绕几个方向,完成了特朗普政府和“太空军”做出了嘲讽。
首先是太空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特朗普在演讲中提到,太空军将帮助美国军队在“世界上最新的作战领域”“遏制侵略”。所谓太空军,并不是计划将作战部队送入太空,而是保护美国用于通信和监视的数百颗卫星。
但在剧集开篇,美国的刚刚发射的通讯卫星就被无情剪断联络器,军方束手无策。此后一直被中国的航天力量打压。
太空军如何作战?这也许牵扯到军事机密。但剧集里却脑补得有趣又有科学依据。比如中美互相摧毁氧气供应系统和通信系统,或者两个宇航员面对面冲突,拿剪刀的人成为赢家,因为可以直接捅破航空服。

第二个槽点——空军的高昂开支,是否真值得起纳税人的钱。
现实中,特朗普要求国会每年为新组建的太空部队拨款80亿美元,这种情况将持续5年,这对军费开支已经超出7000亿美元的美国政府来说无疑是新一轮的更加沉重的负担。经济上造成的压力也是完成这个“伟大计划”的最直接障碍。
这个矛盾点在《太空部队》的讨论持续全片,比如一个作为补给送上太空的橘子,价值达十万美元。要去救困在太空的猩猩,要花费1000万美元。内德将军被迫掰手指头算账。

第三个槽点——太空军代表的军备竞赛,现在是否到了争夺外太空霸权的时候。
特朗普宣布决定时,美国国会和外界都不认为当前是特朗普发展太空军的最佳时机,更不认为此举是明智之举。美国国防部重要官员也对组建新军种没有太大兴趣。
剧集里也突出了这些矛盾。比如内德在国防部开会,永远被其他军种的将军瞧不起。
剧中,美国太空与中俄的碰撞也耐人寻味。尤其把中国航天力量刻画得如同王炸,从头至尾,一直给太空军添麻烦。
剧集结局让人哭笑不得,当美国太空军登月人员奉命用扳手破坏中国月球基地后,发现自己的基地也被中国人顺手拆了。两败俱伤的结局,让观众不禁质疑太空军备竞赛,是否真有意义。
《太空部队》剧组虽然蒙眼前行,却也和现实中的太空军有诸多巧合。
在发布仪式上,官员的说辞和内尔德差不多,“由于美国的对手在探索将太空军事化,所以美国太空军是为了保护美国在太空的资产、保护美国的经济甚至捍卫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同时,实际中的太空军军旗,甚至比剧集里更夸张。神似《星际迷航》中的旗帜。很多网友PS了特朗普作为船长的图片,嘲讽太空军抄袭。

真正“太空军”制服公布后,也获得一片嘲讽。《太空部队》中的制服设计,结合了月球表面,也配合实际情况做成了暗灰色。而现实的制服却是传统的墨绿色迷彩。推特上最高赞的评论是“太空上有树吗?”

这里美国太空军给出的托词,就是为了节约军费开支,没有过多做独特的设计。“既然要省钱,那为啥不解散太空军呢?”这是很多美国民众的呼声。
看来不论是剧集还是现实中,太空军都是槽点满满。
黑出白宫,黑向太空
作为讽刺喜剧,吐槽和反讽是吸引观众的关键。虽然只有10集,《太空部队》在有限的篇幅里,无处不在表现太空军有多尴尬。
第一集,别别扭扭下,内德将军的太空军终于成立,结果最后中国卫星当面剪断了美国的探测卫星电池;第二集,美国搞了半天最后让猩猩去修卫星 结果猩猩不会用电钻,把自己转晕,牵引绳拉断,飘离飞船,飘向太空深处,最后还被中国飞船救了。
猩猩“阵亡”时,内德发表了一通演讲,称猩猩是最值得尊敬的生物。结果最后发现猩猩不仅吃了同去的太空狗,还通敌叛国。

第三集,太空军从议会要经费,内德被各种攻击, 只能给10万美元的橘子赋予了人道主义的光辉,一切为了美国和为了美国献身的英雄。议会上的共和党老头从头至尾只有一句“美国万岁”。
这样的笑话连绵不断,太空军给总统的朋友用发射火箭的方式打虚假广告;太空模拟对抗,杀手锏是拿剪子戳破太空服;登月之前招募不到技工,临时送了纵火犯、恐怖分子的儿子上了太空。
发射火箭成功后,发现“静海”已经被虚构的中国空间站占领,强迫降落后,中国的勘探车直播撞翻了阿姆斯特朗登月插的美国国旗,之后还缓慢倒车又碾了一遍。
最后美国总统下令要报复,找来一帮人拿着扳手去中国基地潜入搞破坏;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家也被拆了,宛若小学生打架。
秉承讽刺喜剧的一贯作风,片中大多数主演都是毒舌形象,张口“口吐芬芳”。走出白宫,走入太空,黑到全世界,尺度无疑更大。
与政治相关的搞笑梗涵盖面一向很广,历史,军事,人文,社科都能拿来调侃。同时主角的中年危机和糟糕的家庭生活也很有料,同时卡瑞尔的强项。
《太空部队》基本做到了。主演们黑中国,黑欧盟,黑亚裔,黑川普,黑网络梗,星战、快餐品牌、黑所有有色人种,全程“哔哔”不断。
值得注意的是,《太空部队》中有喜剧剧集中少见的科幻元素,很多场景让人想到了1964年的经典电影《奇爱博士》。其中在外太空背景,月球种土豆,太空军模拟掐架等场景,都赋予了情景喜剧更广泛的外延,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政治讽刺喜剧如何深入人心
讽刺政治,是一个艰难的任务,而用喜剧的方式表达,多了些调侃和与大众互动。在严肃事件与爆笑表达两个极端中,产生矛盾又高级的幽默。
由于政治讽刺类(political satire)剧集一度是一个小众类型,由对编剧水平要求非常高。相对而言种类比较少,却不乏经典。
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的英剧《是,大臣》(Yes,Minister!)政治讽刺喜剧的开山始祖,用喜剧的方式来表现政治议题和场景。由于这部剧在英国太受欢迎,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甚至曾要求演一次现场版。
进入到90年代,美国的政治类剧集开始批量出现,以《白宫风云》《纸牌屋》为代表的剧集在全世界获得了广泛关注。而作为其中一个分支,政治讽刺喜剧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最为知名的剧集是HBO出品的《副总统 Veep》。总共播出7季,连续收获了5次艾美奖最佳喜剧剧集,女主角茱莉亚·路易斯-德瑞弗斯甚至6次获得最佳女主角。如果说《是,大臣》用温和的英式幽默突出了政治的荒诞不经,那《副总统》则是用犀利的美式幽默毫不留情地把政客的“嘴脸”全部暴露。

影片塑造了喜剧类节目中少见的女性大恶人形象。女议员Selina Meyer当上新任副总统,踌躇满志地带着自己的一众心腹来到华盛顿闯世界,却发现自己只是个“笑话”。Myers的一黑到底,她口无遮拦,没有底线,咒骂任何人。为了当选总统,彻底抛弃了自己政见,甚至与恐怖分子结盟,出卖最好的朋友,利用亲女儿,最后毫不后悔。
相比之下,《太空部队》里的内德将军与Myers有不少共通之处——身居高位,天天处理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每天只能吐槽再吐槽。内尔德“蔫坏”的形象,很符合政治讽刺剧的定位,出言不逊,完全理想主义,又自私自利还很怂。但不同的是,内德也在剧中展现了多重身份。作为父亲、丈夫和朋友时,他耐心又温柔,对于航天事业坚持到底,是一位爱国人士。

因此,《太空部队Space force》更像《办公室》的太空版,加入了团队擅长的职场喜剧的元素,也加入了主人公家庭关系的讨论,给剧情添加了一些轻松和温馨。
很多观众会质疑这样的讽刺“不过瘾”。
其实,很多人知道卡瑞尔是很知名的喜剧演员,近几年也在转型剧情类电影,并且多次获得奥斯卡提名。从《办公室》《四十岁老处男》《天气预报员》到《狐狸猎手》《大空头》,人气和实力俱佳。
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开始专心做演员之前,也是脱口秀演员,还在知名政治讽刺类真人秀《囧司徒每日秀》中担任过多年出镜记者,当时他的同事里就有《扣扣熊报告》里的Stephen Colbeart。可以说,他是深受政治讽刺的影响,而《办公室》其实也是出色的以职场讽刺见长的喜剧。
由于“纯正的”政治讽刺剧集往往由于太过犀利,梗也比较高级专业,受众并算不广,很多会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而《太空部队》却用职场喜剧的方式,结合太空元素,让很多观众产生了共情,甚至有网友留言评论,载人火箭升空时,他们还是感受到了美国太空力量的强大,甚至有些自豪感。
但Netflix毕竟不是战忽局。爱国之情只是点到即止。讽刺时局才是关键。
剧集最后,黑人女航天员站上月球时,口误说了一句“It’s good to be black on the moon(作为月球上第一个黑人真好。她本来想说回到月球真好be back on the moon),在引发爆笑的同时,还是成功把美国本土正在发生的“烂事”带上了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