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接种法

简介

牛痘接种使用刺破法或压迫法对牛启苗的接种。由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共有交叉反应抗原,所以可以诱发机体产生自动免疫以预防天花。对1-2岁儿童作初次接种最安全,每隔3年需再接种。

创始人

爱德华·詹纳 (Edward Jenner,1749年5月17日 – 1823年1月26日),亦译作爱德华·金纳或琴纳,英国医生、医学家、科学家,以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闻名,被称为“免疫学之父”,并且为后人的研究打开了通道,促使巴斯德、科赫等人针对其他疾病寻求治疗和免疫的方法。

爱华德•詹纳,1749年出生于英国格洛斯特郡伯克利牧区牧师家庭的琴纳,从小喜爱医学,给当地一位老医生当助手。以后到伦敦学医,得到学士学位后回到故乡当乡医。当时天花流行,见到麻脸习以为常,以至于没有麻脸的女人都被视作漂亮女人。很奇怪,几乎差不多所有挤牛奶的女郎脸上都没有麻子,原因是易患牛痘的挤奶女郎不会再患天花,因此被称作“漂亮的挤奶女郎”。 1796年5月14日,詹纳的候诊室里一清早聚集了许多好奇的人,要亲眼看看詹纳的牛痘接种人体实验。他从挤牛奶姑娘尼姆斯手上取出牛痘疮疹中的浆液,接种到一个八岁小男孩菲普斯的身上。3天后接种处出现小脓疱,第7天腋下淋巴结肿大,第9天轻度发烧后接种处留下小疤痕。48天后,詹纳将从天花患者脓疱中提取的液体再一次滴在了菲里普斯被手术刀划破的手臂上,菲里普斯的免疫系统抵抗住了天花病毒的侵害,他确实获得了免疫力。 8岁的男孩菲里普斯的父母都是牧场的工人,他们甘愿让自己的孩子冒患上天花的危险让詹纳进行实验。为了感谢他们,詹纳拿出自己行医的积蓄为这家人建了一所房子,这座房子至今还被保存在英国格洛斯克郡。 为了慎重起见,詹纳还想再重复一次这个实验。为了找到一个明显的牛痘患者,他不得不等待了两年。1798年,詹纳终于又找到了一位牛痘患者,重复实验的结果也获得了成功。詹纳这才发表了自己的报告,宣布天花是可以治愈的。他将这套程序称为种牛痘,以区别人痘接种。

种痘技术

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对人的致病力很弱,一般仅能在接种部位繁殖,但由于它和天花病毒有很强的交叉免疫性,故在接种牛痘后人体内会出现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

接种用的痘苗有三种:液体牛痘苗、冻干牛痘苗及鸡胚组织痘苗,效果均很好。一般接种于左上臂或大腿外侧中部或小腿内侧中部皮肤。初种、复种均为一颗。 如果被接种者无免疫力,则接种后呈原发反应:种后3日左右局部出现红丘疹,5日左右丘疹形成疱疹,8日左右转为脓疱,12日左右形成棕色痂盖,18日后痂盖脱落,遗留瘢痕。这是种痘成功的表现。 若被接种者以前种过牛痘,仍有部分免疫力,则接种后会出现加速反应:痘疹发展经过与原发反应相似,但反应轻,过程短。一般种后第2日即出现丘疹,4~6日疱疹达最高峰,结痂快,痂盖小,这也是接种成功的表现。 若被接种者近期种过牛痘,具有免疫力,则会出现即刻反应(免疫反应):种痘数小时至第2日,接种处即轻微红肿、痒感或发生丘疹,2~3日内迅速消退。但由于对痘苗过敏者也可出现这种反应,故除非肯定受种者最近种过牛痘而且发过痘,本次种痘技术无误,所用痘苗也确实有效,才能认为是免疫反应。否则应考虑用新鲜有效痘苗复种。若接种后仅见划痕的外伤反应,则表示种痘失败,应重新接种。 种痘后10~14日体内可查出抗体,而天花的潜伏期为12~14日,故在接触病人后的第二日即接种牛痘苗,天花可不发病,3~7日后接种也多可不发病,8~10日后接种可减轻症状,10日后接种则无效。种痘也可有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继发细菌感染,如局部化脓、败血症等。若痘苗毒力较强,被接种者的免疫功能较差或护理不当,亦可发生子痘、匐行痘、移植痘、全身痘、湿疹痘、坏疽痘等并发症。若被接种者对痘苗过敏,可发生痘后疹、种痘后紫癜、种痘后脑炎,但均少见。

发展历史

中国早在宋真宗时代(998~ 1002)即发明了人痘接种法,但此法不安全,有时会引起天花。英国医师爱德华.詹纳发现挤牛奶的妇女感染牛痘后不再感染天花,1796年试用牛痘预防天花,获得成功。以后牛痘接种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对消灭天花起了巨大作用。198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已消灭天花,种痘也就取消。

阅读数 2.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