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你说生意变好了?你的意思是胡佛死了吗?
文/全历史 哥特人的猫
1874年8月10日,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出生。
他是美国迄今为止由内阁部长直接升为总统的唯一一人,也是迄今唯一能够流畅使用中文的美国总统。
胡佛的一生,处处体现着时代的缩影。他9岁时就成了孤儿,凭借自己的天赋与努力,考入斯坦福大学。30岁就成了行业闻名的百万富翁;后来他投身政界,在1928年的大选中当选总统。就如同无数美国人相信的那样,通过自己的决心、勇气和奋斗,一定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志得意满、入主白宫的胡佛,俨然就是一个活美国梦标本。
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突如其来的的经济危机摧毁了美国的经济,摧毁了那一代人憧憬的美国梦,也摧毁了那个纸醉金迷的镀金时代。
那么,胡佛的命运究竟是怎样和时代联结在一起,他的美国梦又是如何破碎的呢?

赫伯特胡佛的诞生地
梦的起点:在华谋得第一桶金的工程学天才。
胡佛出身于一个铁匠家庭,但他并没有因为出身低微和父母的早亡就放弃努力,在17岁时就考入了斯坦福大学的工程系。但毕业后他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机会,只能去矿区当矿工和普通工程师。
1899年,幸运女神终于对时年24岁的胡佛伸出了橄榄枝。他所供职的墨林采矿公司派他前往中国担任矿区技师,并且他很快就判断出中国的开平煤矿将会是一个能够产生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在他的建议下,墨林公司从当时的矿物总督张翼处骗取了开平煤矿的大部分资产,胡佛也由此获得了20%的股份作为奖励。
此后,他通过开平煤矿与南非金矿公司的关系向南非输送华工,赚了一大笔佣金。在中国发家致富的胡佛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胡华”,不过很快,已经拥有不少欧美矿业公司股权的他,就为了更大利益离开了中国。
梦的延续:致力于让“家家有鸡吃、有车开”的慈善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胡佛在欧洲的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胡佛并没有因为事业受挫而停下追梦的脚步,战争反而给了他更大的机遇:胡佛将精力投入到对被困欧洲的美国公民的援助上。
他在伦敦担任美国救济委员会主席,亲自带领志愿者给难民发放物资、船票和现金。更重要的是,他还为受德国入侵困扰的比利时、英国政府提供了数百万吨保障粮食,堪称是欧洲难民的救星。

23岁时的胡佛
就像太平洋战争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罗斯福(此处可a至1937年1月20日的华盛顿),一战在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胡佛。
1917年,因为胡佛在欧洲战场为粮食供给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威尔逊总统任命他为美国食品管理局局长。由此,胡佛开启了政治生涯。
靠着在慈善事业上的努力,胡佛在普通民众中积累了巨大声望。到1928年时,时任总统柯立芝宣布不再参加大选,胡佛便成为了当时最众望所归的候选人。他在采访中借记者之口,提出担任总统后,他要让美国的家庭“家家锅里有鸡吃,车库里有汽车开”。这一充满自信的表述让他赢得了选民的青睐,以绝对优势击败了竞争对手。出身艾奥瓦州的小铁匠,用54年的奋斗成为了白宫的主人。
梦的终结:成为贫穷代名词的总统。
胡佛就任总统时,美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繁荣。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迅速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到20年代中期,一辆福特公司生产的小轿车只需要不到500美元就能买到,美国人对此无比骄傲,他们将这个物质空前繁荣的时代称为“进步时代”。
但是让胡佛没有想到的是,正当他准备站在前人打下的雄厚基础上大展雄图时,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市一日之间崩盘。在这场震惊世界的大萧条中,银行关门、工厂倒闭,无数生活富裕的中产家庭一夜之间沦为负债累累的贫民。
而作为总统,胡佛瞬间从民众眼中的慈善家与救星沦为把美国带进地狱的恶魔。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这样唱道:“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梅隆是美国当时的财务部长)。
胡佛成为了贫穷的代名词,据说连狗都对他嗤之以鼻。失业工人们用纸袋搭架的棚户区被称为“胡佛村”;拾荒者装着废品的麻袋被称为“胡佛袋”;人们将汽车的前脸锯下,让驴子拖拉,当作廉价的代步工具“胡佛车”;失去房屋的难民在公园长椅上盖着报纸入睡,这些报纸被称为“胡佛毯”;农民抓长耳野兔充饥,并叫它们“胡佛猪”。

照片中的女性叫弗洛伦斯.汤普森。她的丈夫因失业自杀,他必须独自抚养五个孩子。
为了鼓舞彼此,人们在通话时开玩笑:什么?你说生意变好了?你的意思是胡佛死了吗?
某种程度上说,胡佛是他的前任们留下的虚假繁荣的牺牲品。在20世纪20年代过去的九年中,美国的生产总值增加了50%,工人工资却只增加了不到4%。人民羸弱的消费能力无法支撑过剩的生产,大萧条的来临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
但胡佛本人,也要对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社会混乱承担重要的责任。他固守过去的自由主义思想,相信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在1929年底否决了财务部提出的20亿美元救市计划。等到1932年他尝试用政府干预解决问题时已经覆水难收。
当农民将卖不出去的牛奶全部倒入密西西比河时;当母亲因为解决不了第二天的食物来源而打开煤气,抱着孩子在家中自杀时;当失业的美国人排队在“世界最高生活水平”的宣传招牌下排队领取救济时,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穿着笔挺的西装、在白宫享有足足7道菜的豪华早餐。
最后,美国人终于受够了他的无所作为,用选票将他从总统的座位上请了下去。下台后的胡佛著书立说,他写作了四卷本的《美国史话》来记录自己的国际救济工作,在文字中回顾那段曾经意气风发的岁月。
历代评价
除了赫伯特·胡佛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美国人曾听到过更热烈的赞颂或更尖刻的批评。
——胡佛博物馆举办的胡佛生平展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