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杀:狡兔死走狗烹
前因:刘邦、吕后猜忌韩信;后果:英布反叛。

文/全历史 李曳白

前因

刘邦、吕后猜忌韩信:刘邦和吕皇后猜忌韩信,寻找借口将其杀害。

公元前196年,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死在长安。杀他的人是皇后吕雉。

据说,韩信的死法很特别,他整个人被吊在一口钟上,然后被一群宫女,用手持削尖的竹子,刺成了筛子。韩信在楚汉争霸中立有大功,刘邦曾立誓许他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要不违背誓言杀掉韩信,用钟口罩住他的身子,就是不见天,把人吊起来双脚悬空,就是不见地,用尖锐的竹子伤人致死,也算不上用了兵器。吕雉在韩信的死法上别出心裁,是为了保全刘邦名声,不违背这对君臣间的生死承诺。不过,刘邦的誓言纯属欲盖弥彰,他信誓旦旦的保证韩信不死时,早就起了杀韩信的心思。

其实,在与汉帝国和刘邦的交往中,韩信的一生中,一直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生死的边缘徘徊过。

韩信剧照。

最初加入刘邦阵营的韩信,是走在钢丝上的。跟着刘邦入蜀时,韩信官职卑微,犯了事儿连坐,和十三个人被绑到刑场砍头,韩信是最后一个。韩信不愿糊里糊涂的死掉,高声喊了一句:汉王的天下大业还要不要?怎么把我给杀了!恰好被夏侯婴听到,夏侯婴觉得他不简单,韩信这才得以免死。

受到萧何举荐,拜为大将军后,韩信的攻略方向是魏赵燕齐。打的每场仗,几乎都是生死之战。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阵,每次韩信大胜,汉军使者就来收取精兵,拉到荥阳前线。余下的老弱病残,都留给韩信。对阵赵国的战斗最为艰难,将军们在战后讨论战术,问韩信为何背水列阵。韩信说这是驱市人而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兵都带着逛市场的心情作战,不把他们往绝境逼一把,转机怎么会出现?

随着韩信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刘邦对他的猜忌越来越重。平定齐国后,韩信希望刘邦封他齐王,请求传到汉营,刘邦气的跳脚大骂,经张良和陈平的暗示,刘邦才假意示好,封韩信为齐王。在这之前,刘邦为控制韩信的军权,也曾做过努力。楚军曾将刘邦围在成皋,刘邦突围之后来到韩信军营,趁着他还没起床,夺下了兵符,不过这都没能控制韩信实力的发展壮大。

刘邦剧照。

楚汉决战阶段,韩信击败龙且率领的二十万大军,以齐王的身份,成为楚汉之间举足轻重的力量。盱眙人武涉为韩信分析天下大势,说刘邦为人反复无常,几次差点死在项羽手里,项羽心软放了他,可刘邦转身就带兵开战,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尽吞天下,你现在为刘邦打仗,将来也不会有立足之地,不如与楚联合,三分天下。

但韩信感念刘邦恩德,他说刘邦用我为上将军,把他的衣服给我穿了,他的饭食给我吃了,我说的计策他都听了,我才有今天。背叛信任自己的人是不祥之兆,就算将来我死了,也不后悔。此后,齐国辨士蒯通为韩信提过更详细的楚汉齐三分之策,但韩信没有走上自立的道路。

楚汉间的战斗天平倾斜的很快。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项羽在垓下战败,乌江自刎,韩信被徙封楚王,对刘邦的威胁变低。项羽的旧将钟离昧逃亡到楚国,劝说韩信举兵反汉,韩信不从。

项羽垓下自刎。

第二年,刘邦诈游云梦,韩信被抓回长安,降为淮阴侯。此后,韩信开始了在长安为期五年的政治生活,他耻于和周勃、灌婴等汉将同列,与刘邦的关系也不好,经常托病不朝,地位跌到低谷。

五年后的一天,汉将陈豨调任赵国国相,离开长安,韩信对他说出了心里话。他说你这一去,长安里讲你谋反的谗言源源不断,陛下就会亲自带兵讨伐。真到了那步,咱们可以里应外合。不到一年,陈豨果然起兵,但韩信没等来陈豨的消息,他等来的,是带着谎言的萧何。萧何告诉韩信,叛变的陈豨已经在前线战死,群臣皆贺,就算你有病在身,好歹勉强进宫一次。于是,韩信进宫了。

不过,等着韩信的,是吕后的铜钟、吊绳和竹刺。

后果

英布反叛:韩信被杀之后,淮南王英布惧怕刘邦杀害自己,走上谋反之路。

结论:削弱了汉朝初年异姓诸侯王的势力。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