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膝下跪,一个反种族主义符号背后的秘密
在抗议运动去组织化、去中心化时代,运动的参与者和旁观者们都注意到了这个符号本身承载的多重含义,人们就很自然地将这个符号传播开来。

“我只向两个人下跪,女王和那个我想娶的人。”

6月18日,英国外相多米尼克·拉布接受一家电台的视频连线采访。当他被问及会不会用单膝下跪的方式,支持席卷全球的反种族歧视运动时,他却半开玩笑似地说出这样一番言论。

拉布还说,他理解沮丧和不安的感觉正在推动“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但对于他来说,单膝下跪象征着征服和服从,而不是解放。

此时此刻,拉布的言论可谓十分政治不正确了,这也立刻引起英国政坛一片批评之声。

英国工党影子内阁司法部长戴维·拉米认为,拉布的这套说辞“非常侮辱人”和“深深地令人尴尬”。自由民主党领袖埃德·戴维则呼吁他“道歉”,并建议他也要单膝下跪。

面对舆论压力,拉布不得不在推特上澄清,“如果人们想要下跪,那是他们的选择,我对此表示尊重。”

上个月,美国非裔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平权运动,已经蔓延至全球,而单膝下跪,早已超出原本的社会文化含义,上升为对抗议运动是否支持的关键指标。

对于那些政治人物来说,下不下跪,现在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明尼阿波利斯的乔治·弗洛伊德壁画。

单膝下跪席卷美国

5月29日,乔治·弗洛伊德死后第四天。晚上8点30分,一群和平抗议者穿过了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来到亨内平桥。他们突然侧身,将身体的重量压在一侧的膝盖,进行了单膝下跪的动作。

这是此次平权运动开始后,有据可考的第一批下跪的抗议者,它由一名前NBA球员和一名前橄榄球运动员组织。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表达对弗洛伊德的悼念。

第二天上午,另一群示威者也来到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他们采取了相同的动作——单膝下跪,并高举一只手臂,喊出弗洛伊德在死前的几句话“我手举起来了,不要开枪”,“我喘不过气来了”。

这一天,密苏里州弗格森的警察也加入到单膝下跪的行列中。一张照片显示,三名身着蓝色警服的警察单膝跪地在人群之中,另一张照片中,一名身着白色警服的警察跪在一群抗议者前面。

再往后,乔治·弗洛伊德的儿子昆西·梅森,在他父亲遇害旁边的一个临时纪念地点,也采取了单膝下跪的动作。

从此以后,单膝下跪成了美国平权运动中一个表达立场的关键符号,其中的含义也从纪念弗洛伊德,向是否支持抗议活动本身扩展。

包括联邦政府官员、普通民众、体育运动员、国民警卫队军官等等,各行业的人都在用单膝下跪表达对平权运动的支持。

民主党和共和党更是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对立。

民主党阵营中,下跪的重量级人物包括,总统参选人乔·拜登、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和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等等。

国会民主党人默哀近9分钟。

与之相对应,特朗普则明确表示反对。6月6日,对于在国歌进行中单膝下跪的举动,特朗普发表推文称:“我们应该站得笔直,最好是敬礼,或者把手放在胸前。你们可以抗议的还有其他东西,但不是我们伟大的美国国旗——不许跪!”

共和党其他一些议员,也认同特朗普的看法,他们对单膝下跪普遍持负面看法,认为这是对国旗的颠覆和不爱国。

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共和党众议员亚历克斯·穆尼在一份声明中说:“总统有权公开反对这种对国歌和国家的不尊重。尽管我们在政治和政策上存在分歧,但我们不应在奏国歌时贬低国旗。”

即便如此,美国橄榄球和足球协会都不理会特朗普的反对,他们都已经通过了决议,允许运动员在升国旗奏国歌时用单膝跪地的形式,表达对种族歧视抗议活动的支持。

改变历史的四分卫

在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平等的美国,下跪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而握手是更被人接受的问候方式。亲朋好友见面时,也可能会用拥抱表示亲热,或者亲吻对方的脸颊。

但是,单膝下跪是基督教祈祷中的常见做法。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的数据,基督教是美国最大的宗教,有70.6%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是基督徒。基督教常与一般意义上的美国身份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最常见的莫过于“上帝保佑美国”,或货币上的“我们相信上帝”。

在近现代的宗教生活中,按照传统,基督教徒会在圣物前下跪,目的是表达尊敬,他们往往是右膝跪地。《旧约圣经》中的《诗篇95:6》也写着:“来阿,我们要屈身敬拜,在造我们的耶和华面前跪下。”

此外,美国人求婚时也可能下跪,通常是男性左膝跪地。这可能来源于中世纪的传统爱情,出身良好的男人将自己奉献给他认为高一等的贵妇——男人成为女人的一种仆人,所以必须用跪的形式表达虔诚之意。

单膝下跪还会出现在一个场景里,阵亡老兵的国旗在被递给家人时,如果受赠人是坐着,递送国旗的官员一般也会左膝下跪。

当然,在社会运动领域,单膝下跪出现的历史更久远了。

最早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废奴运动中,有一幅画非常有名,是一位18世纪80年代被奴役的黑人。画中被脚镣束缚的男人单膝跪在地上,图画底部的卷轴上这么写着:难道我不是一个男人和一位兄弟。

多伦多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所主任里纳尔多·沃尔科特解释说:那个男人下跪,是为了表达免于压迫的愿望。

19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时,单膝下跪又出现了。那个时候,美国亚拉巴马州塞尔玛的当地官员,极力阻挠黑人进行选举权登记。在达拉斯县,1.5万名有投票资格的黑人当中,完成选民登记的黑人人数才不到350人。

1965年2月1日,身为牧师的马丁·路德·金率领250多名游行者来到达拉斯县法院登记投票,他和几位游行者单膝下跪。

1965年2月1日,达拉斯县法院,马丁·路德·金率和几位游行者单膝下跪。

当时,在向新闻界发表的一封信中,马丁·路德·金说道,“必须停止这些不公正……有良知的美国人不能袖手旁观……我们的目标就是:向蛊惑民心的政客丑行宣战……直到民主成为现实。”

在里纳尔多·沃尔科特看来,马丁·路德·金当时的那个姿势,是表达一种祈祷。

50年后,马丁·路德·金单膝下跪的照片,在卡佩尼克事件过后,再次在网上流传,成为一股热潮。

2016年8月,在旧金山49人队第三场季前赛中,29岁的科林·卡佩尼克在赛前坐着听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停歇》,他并没有按照惯例站着。他想要借此表达对种族歧视的不满。

在球队中,卡佩尼克打四分卫的位置,实际比赛中他经常跪着,比如,如果一个队在比赛快结束时微弱领先,四分卫常常会在接到球时单膝跪地。这样会拖延比赛时间,以避免失误或对方拦截,失去领先优势。

于是,接下来的一周,在整个常规赛中播放国歌时,卡佩尼克都会单膝下跪——跟他在比赛中常用的方式一致,队友们也加入了他的行列。他们一起抗议这个国家的种族不平等、警察的残暴和系统性压迫。

“我不会站起来,为一个压迫黑人和有色人种的国家的国旗表示自豪。”卡佩尼克在一次比赛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在整个常规赛中播放国歌时,卡佩尼克(右)都会单膝下跪。

对于卡佩尼克的举动,美国社会褒贬不一,反对声量最大的来自包括特朗普在内的许多白人至上主义者。他们都向橄榄球大联盟施压,要他们解雇卡佩尼克,声称他不尊重国歌,单膝下跪是错误的抗议方式。特朗普甚至将下跪行为称为“狗娘养的”。

但无论怎样,卡佩尼克引发的反种族歧视热潮,席卷了当时的互联网。很多人都把当年马丁·路德·金单膝下跪的照片再次贴在网上,从而奠定了单膝下跪在美国平权运动中的标志性意义。

为什么要下跪?

这一轮反种族歧视运动兴起后,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单膝下跪已经向世界范围传播。它已经成为检验一个政治人物、体育明星,或者文化名流,对平权运动到底持什么态度的关键指标。

同样是移民国家的加拿大,也出现了单膝下跪的场景。6月5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渥太华举行的反对种族主义和警察暴行的公众集会时,单膝跪地。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对我们太多的同胞来说,歧视是活生生的现实,需要一个结束。”

单膝下跪还蔓延到了英国。6月1日,利物浦球员在安菲尔德球场进行赛前训练时,29名球员集体单膝下跪;6月3日,英国反种族主义组织(SUTR)敦促英国人在家门口“单膝下跪”;6月17日,英超重启比赛,在阿斯顿维拉队和谢菲尔德联队比赛现场,开场哨声响起后,球员和裁判都单膝下跪,以声援反种族歧视运动。

6月17日,利物浦球队队员单膝下跪。

由于在英美国家中的日常生活中,下跪非常少见,所以当一个名人在公开场合单膝一跪时,它引起的传播力非常强。但是在世界其他国家中,未必能有这种反差效应。

由于宗教习俗的原因,跪在伊斯兰国家是一种常见的姿势。那些忠于伊斯兰教习俗的人,一生中会有大量的屈膝动作。一个遵循伊斯兰教的人可能从7岁开始就在清真寺或家里祈祷,一天祈祷5次。在巴基斯坦,经常祈祷的人一天会屈膝多达70次。

在东亚,日本人经常跪,这是吃饭、社交、宗教活动中非常常用的姿势。即使是在非传统的日本家庭里,人们仍然会坐在地板上吃饭,餐馆就更不用说了,许多日本料理店都有榻榻米房间,人们可以跪着吃饭。

韩国也是一个十分讲究礼数的国家,而跪拜礼也是韩国的众多礼节之一。经常可以看到韩国人给长辈行大礼,甚至出现偶像在舞台上给歌迷下跪的情况。

在中国,下跪也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中华文化传统中,跪拜礼最早是以周代贵族的正坐为基础而形成的礼仪姿势。古人的跪拜礼节被《周礼》记载并规定下来。《周礼·春官·大祝》说:“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以稽首、顿首、空首为正拜,是跪拜礼节内的最基本类型。

秦汉以后臣子对皇帝的行礼表现为日益隆重的跪拜。明朝时,皇帝的专制达到了顶峰,对于君臣之间的跪拜礼数要求得更严格。比如《明会典》卷四十三载:“凡早朝谢恩见辞人员……俱行五拜三叩头礼。”

到了清朝,则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三跪九叩”。晚清时期,随着西方文化对古老中国的冲击,关于下跪是否留存,也曾经引发过巨大争议。康有为主张跪拜,他的理由是“否则要此膝何用”。

不过,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废除延续了千年的跪拜礼。

如今,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虽然下跪用得不多,但在重要年节和长辈的生日时,晚辈行下跪之礼还是很常见。具体到单膝下跪,最常见的还是男士向女士求婚的时候,这也是很大程度上受西方影响所致。

更高的象征性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下跪这个行为,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是一种表达强烈情感的方式。

美国科普杂志《科学人》曾经分析了跪的心理机制:情感和非语言交流的研究表明,跪下不会带来任何威胁;相反,下跪几乎总是作为一种顺从和尊重的标志,比如下跪求饶。

一种说法是,屈膝可能源自哺乳动物非语言行为的核心原则——让身体变小,抬起头来表示尊重和顺从。例如,在狗和黑猩猩身上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它们会降低自己的身高来显示自己的顺从。

这一次,当弗洛伊德事件发生后,单膝下跪从心理和文化上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

“弗洛伊德的死恰恰是被警察用膝盖压在脖子下,最后窒息而死,这和单膝下跪这个意象既有紧密连接,又非常反讽地交错在一起。”研究美国政治的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林垚说,“很多人感慨,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就像是压在黑人脖子上的一块膝盖一样,随时都可以致黑人于死地。”

巧合的是,从马丁·路德·金到卡佩尼克,他们都是用单膝下跪来表达抗议,但他们使用时的含义却截然相反。林垚觉得,如今重新采用这个动作是对卡佩尼克的致敬。

本次抗议活动一开始,美国也发生过一些打砸抢事件,被反对抗议者大力批评。对于那些单膝下跪的人们来说,他们也是想用这种方式,传递和平抗议的理念,减少打砸抢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弗洛伊德事件后,迈阿密的警察单膝下跪。

由于社交媒体的传播,单膝下跪很快演变成一种全球流行的趋势,成为反种族歧视运动中一个重要的符号。

“在抗议运动去组织化、去中心化时代,运动的参与者和旁观者们都注意到了这个符号本身承载的多重含义,人们就很自然地将这个符号传播开来。”林垚发现,“即便全美各地的抗议是自发的,相互之间没有共同组织,没有密切的关联和筹划,但是大家非常自发地凝聚到了这样意义重大的符号背后,使得它具有更高的象征性。”

事实上,当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人看到有人单膝下跪时,他们对此的理解也不相同,可能是道歉、祈祷,或者仅仅是表达支持。

这些其实没那么重要。作为一种符号,单膝下跪或者跪这个动作本身的意义,必将随着人们的期待而发生流动,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对惨死的弗洛伊德的家人来说,单膝下跪的背后,全都是哀伤。

6月1日,弗洛伊德的弟弟首次到案发地点悼念哥哥。他单膝跪地,放声痛哭,呼吁美国人未来用选票说话。他的这一跪,或许才是这个符号最悲伤的注脚。

来源:

https://minnesota.cbslocal.com/2020/05/29/athletes-organize-take-a-knee-march-over-the-killing-of-george-floyd/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biden-takes-a-knee-in-first-non-virtual-campaign-event-since-march/2020/06/02/76688f64-a424-11ea-b619-3f9133bbb482_story.html

https://globalnews.ca/news/3769534/martin-luther-king-jr-take-a-knee-history/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数 2.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