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武对峙:楚汉之争的僵持
前因:彭城之战;后果:鸿沟议和。

文/全历史 蓑笠寒江雪

前因

彭城之战:楚军在彭城之战中大败汉军。

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前203年,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带展开了一场拉锯战。其间还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件——“广武对峙”。

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后,刘邦退到了荥阳,一路上收集被打散的败兵。楚军再度追来时,被韩信击退。刘邦在喘息之机,稳住了阵脚,赶紧命萧何在关中征兵,补充兵力到荥阳。

同时,刘邦还采纳了张良的建议,笼络和重用了三个人,他们就是九江王英布、魏国相彭越和汉军将领韩信。刘邦派人说服了九江王英布反楚,并联系彭越骚扰楚军后方,让韩信独当一面开辟北方战场,去收服那些倒向楚国的诸侯。之后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带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

彭越是促成楚汉对峙局面形成的关键人物

楚汉之所以会发生拉锯战,彭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彭越的势力在梁地,梁地在楚地之北,荥阳在楚地的西北,楚军要从东部向西部运粮草,彭越只要率兵南下就能截断楚军的粮道。每次截断,项羽都要率兵回救,这时成皋、荥阳一带的汉军再反攻回去,项羽基本是白忙活,疲于奔命。

公元前203年,汉军趁项羽打彭越时夺回了成皋,继续向东攻打荥阳,把荥阳围了起来。这时项羽打败了在后方捣乱的彭越,回师荥阳。刘邦自知打不过项羽,于是迅速撤围,躲到了地势险要的地方严加防守起来。

项羽回来后,在荥阳北面的广武山与汉军周旋良久,汉军主力总是避开楚军的锋芒,项羽很无奈只好在广武山安营扎寨,隔着广武涧与刘邦对峙。

广武对峙在地图上的位置

几个月过去后,楚军再次体会到彭越的可恶,因为彭越又把楚军的粮道给断了。楚军开始缺粮食了,项羽非常烦恼,想尽快取胜,所以想出了一些特别的招数:

项羽叫人做了一张高腿案板,然后把刘邦的父亲太公绑在上面,对着对面的刘邦说:“你要是再不赶快投降,我就把你爹煮了。”刘邦回答说:“以前我和你都是怀王的手下,曾经发誓做兄弟,这样的话,我老子就是你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老子,到时候也分给我一杯羹吧!”项羽听后大骂刘邦,准备杀了太公。结果被一旁的项伯拦住,项伯说:“抢天下的人,都是不顾家的,杀了太公也没用,不如留着,以后可能还会派上用场。”项王听了项伯的话,没杀太公。

影视剧中的刘太公(刘邦的父亲)

项羽见这招没好使,又想出了另一招。一次,项羽冲着对面的刘邦喊:“现在天下大乱,都是因为咱俩的缘故。不如咱俩单挑,一决胜负,这样就免得百姓受苦了。”刘邦笑着回答说:“我和你斗智,不斗力。”项羽很无奈,只好叫手下的猛人出营发起挑战。

刘邦手下有个神箭手叫楼烦,楚军挑战好几次,都被楼烦射死。项羽怒了,亲自披甲握戟出阵。楼烦搭箭正要射,项羽瞪大眼睛大吼一声,吓得楼烦不敢直视,转身逃回营里,不敢出来了。

刘邦派人打听才知道刚才叫阵的就是项羽,心里一惊。项羽赶到广武涧的边上和刘邦对话,刘邦给项羽罗列了一堆罪状,项羽很生气,叫事先埋伏好的弓箭手射箭,射伤了刘邦。

刘邦这次中箭实际上伤得不轻

刘邦中箭的部位是胸部,但是他却撒谎地叫出来说自己被射中了脚,他这样做当然不是因为神经错乱了,而是为了显示自己没受重伤,以稳定军心。之后刘邦在营寨里休养了好几天,士兵们议论纷纷,军心又有些动摇了。张良强行把刘邦请出来,假装恢复得很好的样子,在营寨里巡行,慰劳军士,以稳定军心,不让汉军的士气输给楚军。刘邦巡视完军营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只好回到成皋养病去了。

项羽既不能在荥阳、成皋一带把汉军彻底打败,又不能把背后的刺——彭越完全剔除,在广武涧和汉军对峙良久,汉将韩信则在北方势如破竹,逐渐形成了对楚国的包围,形势对项羽很是不利。所以才会使以勇猛著称的项羽萌生和谈的想法,这才使鸿沟议和成为可能。

后果

鸿沟议和:楚汉在广武达成和议,双方以鸿沟为界,短暂罢兵。

结论:广武对峙是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带长期对峙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之后的形势对项羽越来越不利,所以项羽才会提出和谈,导致鸿沟议和。

阅读数 8.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