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诺贝尔奖

简介

1958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在12月10日举行。1958年诺贝尔奖是第五十八届诺贝尔奖,苏联科学家帕维尔·切连科夫、伊利亚·法兰克、伊戈尔·塔姆因发现并解释切伦科夫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因确定胰岛素分子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爱德华·劳里·塔特姆因对化学过程的遗传调节的研究、美国科学家乔舒亚·莱德伯格因有关细菌的基因重组和遗传物质结构方面的发现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苏联作家鲍里斯·巴斯特纳克因小说《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其拒绝领奖;比利时乔治·皮尔因在许多地方组织难民救济机构获诺贝尔和平奖。

获奖名单

物理学奖

195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苏联科学家帕维尔·切连科夫、伊利亚·法兰克、伊戈尔·塔姆,以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切伦科夫效应。

塔姆作为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和物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固体中漫射光的量子理论、光电效应、金属以及热核反应的控制方法等方面均有研究,并取得重要的成果。他最为著名的研究是对切伦科夫效应所作的理论解释。1934 年,切伦科夫发现了由γ射线轰击半透明介质而发射出一种微弱的、浅蓝色的辐射。塔姆与法兰克在1937年提出的理论中论述了这种辐.射并不是由γ射线产生,而是由于电子在介质中以大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运动时产生。这种理论导致了对切伦科夫辐射的各种不同的应用,特别在核物理研究方面的应用尤为重要。由于他解释切伦科夫效应的显著成绩,因此,切连科夫、塔姆教授与法兰克于1958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塔姆还和曼德尔斯太姆(L . Mande1stam)教授共事20年以上(1920- 1944),他们一起研究过量子力学中的时间与能量一之词的不确定性。此外对基本粒子相互作用问题,塔姆教授也有专门研究,1945 年发表了《基本粒子相对论性相互作用》著作,他解释基本核粒子相互作用的著名方法称为塔姆方法。由于他对和平利用核能量感兴趣,因而进行了热核反应的研究,并于1950年提出热核反应的控制方法。1963 年,在美国电视上发表了关于国际裁军的呼吁,为世界和平事业作了有益的工作。塔姆教授也从事过经典电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他所著的《电学原理》一书,很受我国物理工作者的欢迎。

化学奖

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以表彰他确定了胰岛素分子结构。

弗雷德里克·桑格,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1943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该校继续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工作直到1951年。此后,开始在医学研究理事会赞助下继续进行研究工作。历经10年的研究之后,于1955年确定了牛胰岛素的结构,从而为胰岛素的实验室合成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桑格因确定胰岛素的分子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1980 年他又因设计出一种测定DNA(脱氧核糖核酸)内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方法而与沃尔特·吉尔伯特、保罗·伯格共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弗雷德里克·桑格是第四位两次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爱德华·劳里·塔特姆,以表彰他们对化学过程的遗传调节的研究;并授予美国科学家乔舒亚·莱德伯格,以表彰他有关细菌的基因重组和遗传物质结构方面的发现。

1928年,全力以赴地在地里种植和收割玉米的乔治·韦尔斯·比德尔,参加了由纽约植物园一名科学家多吉(B·O·Dodge)举办的讨论会,那时比德尔正用一种真菌——红色面包霉作遗传杂交实验,他观察到一些很有意思的分离现象。比德尔猜测这可能与摩尔根的学生布里奇斯关于果蝇异型染色体交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基因交换)机制有关;在后来的研究中,比德尔并没有找到这两者间的确切联系,但红色面包霉却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摩尔根曾接受多吉的劝说,让他的一位研究生全力研究这种真菌,而他自己却没有给予太大的关注,这项研究也没有太大的发现——这是1931年的事情,比德尔正在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学院)作他的博士后,他同当时的摩尔根一样,似乎对红色面包霉没有太大的兴趣,正全力研究果蝇遗传学。

1941年,乔治·韦尔斯·比德尔放弃了已经进行了两年的果蝇实验,同爱德华·劳里·塔特姆合作,开始将红色面包霉(学名为链孢菌)作为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链孢菌在含有糖、少量维生素H(原为生物素)和无机盐的培养基中就能很好生长。在它生活周期的一定阶段,链孢菌会产生8个完全相同的孢子。比德尔和塔特姆在实验中用X射线照射链孢菌,他们发现有的孢子会出现突变,而某些突变影响了孢子利用基本物质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例如,有的孢子不能像正常的孢子那样产生特殊的氨基酸。比德尔和塔特姆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物质,并观察它是否能使突变的孢子正常生长。

根据实验结果,比德尔和塔特姆认为:所有生物体内的一切生物化学过程最终都由基因控制;这些过程都可细分为一系列化学反应;各个反应均以某种方式受单个基因的控制;单个基因的突变只能改变细胞进行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总结以上观点,乔治·韦尔斯·比德尔和爱德华·劳里·塔特姆认为每个基因控制且仅控制一种酶的形成。这就是著名的“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学说,该学说为遗传学家普遍接受。由于他们的开创性工作,比德尔和塔特姆与莱德伯格分享了195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乔舒亚·莱德伯格,美国遗传学家,细菌遗传学的创始人之一。1925年5月23日生于美国蒙特克莱市。194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以后曾在医学院学习,不久转入耶鲁大学,于1947年获博士学位。1947年起任威斯康星大学教授、遗传学主任。1959年起任斯坦福医学院教授兼遗传学系主任。1962年任肯尼迪分子医学实验室在他在耶鲁大学期间,发现细菌的遗传重组。1946年,他和E.L.塔特姆发现遗传重组昔遍性。继细菌遗传重组的发现,他和他的学生、同事又在细菌遗传学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1952年发现细菌的F因子。1952年发现沙门氏菌中的普遍性转导,1953年发大肠杆菌的温和噬菌体λ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位置。1956年发现λ噬菌体能进行局限性导。他们的研究工作还包括应用细菌的有性生殖和转导进行细菌的免疫学和代谢作用等方的研究。此外,他还证实了一个动物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为免疫学中的克隆选择学说提了有力的证据。

文学奖

1958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苏联作家鲍里斯·巴斯特纳克,以表彰他的小说《日瓦戈医生》。但是其拒绝领奖。

鲍里斯·巴斯特纳克是苏联作家、诗人和翻译家,1957年他发表了著名《日瓦戈医生》,这本书时间轴横跨大约半个世纪,对俄罗斯社会各个阶层描写生动,尤其写了知识分子对历史变动的复杂情绪、和对时代的多种思考,同时批判了人性以及战争的残酷。这部作品一出版就引发关注。

1958年10月2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鲍里斯·巴斯特纳克,理由为“在现代抒情诗和俄罗斯小说传统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时值冷战时期,这一获奖消息在前苏联引起轩然大波。苏联文化部长明确表示,须由作家协会讨论是否领奖。而此时西方政界和文化界已经开始进行了大量政治性宣传,把小说问世称作是“自由俄国之声的重新崛起”,更是大肆鼓吹帕鲍里斯·巴斯特纳克,将其推崇为“自由俄国之声的重新崛起”,是争取苏联内部民主化的“勇士”。

1958年10月25日,苏联《文学报》发文认为这次向《日瓦戈医生》的作者授奖是西方“一次坏有敌意的政治行动”。26日,《真理报》的文章指出《日瓦戈医生》“恶毒嘲讽社会主义革命、苏联人民和苏联知识分子”,谴责作家“缺乏公民的良心和对人民的责任感”。鲍里斯·巴斯特纳克因此写信婉拒了诺贝尔文学奖,“鉴于我所从属的社会对这种荣誉的用意所作的解释,我必须拒绝这份已决定授予我的不应得的奖金。请勿怪! ”后来虽然进行了检讨,公开承认错误,仍然受到不公正对待,两年后郁郁而终。

这次拒领诺奖是文学政治化的悲剧。鲍里斯·巴斯特纳克曾坚持,自己从不曾有损害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想法,这部小说里也完全没有发革命的内容,“我的《日瓦戈医生》中使我喜欢的主要的东西,也是我不愿放弃的原因,在于恢复艺术,恢复对艺术的态度本身这样一个主题。”

鲍里斯·巴斯特纳克

和平奖

1958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比利时人乔治·皮尔因,以表彰他在许多地方组织难民救济机构。

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金的人中,比利时的乔治.亨利.皮尔是比较特殊的。他获奖不是因为对和平事业有多大贡献,而是因为在救助被战争逼得流离异国的人们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