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诸吕安刘;后果:文景之治。
文/全历史张君恪
前因
诸吕安刘:陈平、周勃等人诛杀吕氏一族,拥立刘恒当皇帝。
公元前180年,执掌朝政的吕雉逝世后,汉朝开国元老陈平、周勃等人在宫中发动军事政变,拥立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代王刘恒来继承皇位,是为汉文帝。
刘恒得到继位的消息后,问了属下臣子和母亲薄姬的意见,但没能拿定主意,只好去占卜。经过占卜后,卜人说刘恒“乃天子也”。于是刘恒派舅舅薄昭前去都城长安以探虚实。薄昭回来后,告诉刘恒说朝廷想拥立他当皇帝的情况是真实的。

刘恒这才下定决心去长安。来到长安后,刘恒接受了群臣的劝进,登基称帝。汉文帝在即位的当天晚上就下诏大赦了天下,并允许百姓相聚宴饮五天。
汉文帝即位后,十分推崇“黄老之学”,即无为而治、因势利导、避免直接冲突。这和刘邦的治国方略是一脉相承的。例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初,没有对重要职位作大的调整。陈平和周勃二人仍手握重权,担任丞相之职。
当时淮南王刘长势力很大,对汉文帝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但汉文帝刚开始并没有主动采取措施来约束刘长,反而赐给他更多的封地,还经常邀请他到长安和自己一同坐车打猎。甚至于刘长犯了杀人罪,汉文帝都没有责罚他,还赐给了他黄金和美女。后来刘长图谋叛乱时,汉文帝才废除了他的王号,将他流放到蜀地。
汉文帝在整理吏治和刑罚时,还有在处理与南越和匈奴的关系时,都体现了“黄老之学”。
汉朝建立后虽然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已经结束,但农民的反抗斗争仍时有发生。汉文帝也没有一味地镇压,而是因势利导。除了自己亲自耕田劝课农桑、减免赋税、与民休息之外,还躬行节俭。

汉文帝曾计划修建一个露台,工匠们算出费用需要一百斤黄金。汉文帝就放弃了修建计划,说:“一百斤黄金相当于中等百姓十家的产业,我奉守先帝的宫室,常常担心给它带来羞辱,修建这露台干什么呢!”他自己经常穿着粗丝衣服,他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衣服拖至地面,以此来表示敦厚质朴,为天下先做出一个表率。
汉文帝以身作则,对下属官员要求自然也不会低。当时朝中大臣张武等人接受金钱贿赂,汉文帝发现后没有直接治他们的罪,而是拿出自己府库中的金钱赏赐给他们,使他们内心感到惭愧。汉文帝正是用这种巧妙的手段整理了吏治。
除了赋税之外,老百姓还希望减免的就是残酷的肉刑。当时有一位名叫淳于意的官员因犯受贿罪被押往长安受审,按照当时的律法,他应受肉刑。但他的女儿淳于缇萦向汉文帝上书,说遭受肉刑的人再也不能康复,表示自己愿意去官府中做奴仆来代替父亲受罚。汉文帝知道后,有感于她的孝心,废除了从夏商周一直延续到汉初的肉刑,被后人誉为“千古之仁政”。

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汉文帝还避免了边境的武力冲突。在处理与南越和匈奴的关系时,汉文帝都是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南越王尉佗原先向汉朝臣服,但后来自称为“武帝”。汉文帝没有出兵讨伐,而是叫来了尉佗的兄弟,赐予他高官厚禄,并且还下诏修葺了尉佗的先人墓。尉佗深感愧疚,取消了帝号,重新向汉朝称臣。
匈奴右贤王违背与汉朝的盟约、侵犯汉朝北部边境时,汉文帝也没有出兵反击,只是命令边塞加强守备。汉文帝还派出公主与匈奴和亲,避免了战争规模的扩大。战后匈奴的冒顿单于致书文帝进行了自我谴责,汉文帝也回信表示两国人应该不计前嫌,像一家人那样和睦相处。
后果
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结论:正是汉文帝采用“黄老之术”,才使得汉朝从诸吕之乱中尽快恢复过来,还维持了边境的安宁,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将汉朝的文治武功推向顶峰奠定了基础。